燎原
在山東濰坊“兩天查了715家企業”,但“找不到誰干的”,還涉嫌給企業“通風報信”的時候,河南中鶴集團長期地下排污被人“扒”了出來。
當地環保部門對此矢口否認。不過,中鶴集團承認了滲坑排污的事實,但強調“是2008年以前的事了,現在不排了”。按村民說法,該企業的地下排污仍在進行,“每隔一段時間就灌進坑里了”。
《南風窗》記者調查發現,村民說的這坑,水域面積約40畝,坑深約7米,就位于中鶴集團廠區所在地—河南省??h王莊鎮小齊村。
這是一個典型的地下排污的中國敘事。
村民的痛
3月,河南內黃縣。二安鄉大劉村的一條溝渠旁,劉春留正用鐵鏟鏟土給田埂加固。見到《南風窗》記者,他停下手中的活兒,抹了抹汗水說,“不加固,水滲進來,小麥就完了?!?/p>
劉的麥地在浚內溝的溝邊,這是一條連接??h和內黃縣的溝渠。5年前,村民都從這兒取水給沿岸的麥苗澆水,但現在他們對這里的水,避之唯恐不及。早年,這溝里還有魚蝦,村民時常在這里游泳或取水喝。
變化始于工業,污染源在上游的浚縣。上世紀90年代起,浚內溝水質開始變差,全面惡化出現在2009年。這年,村民從浚內溝取水灌溉小麥時,小麥枯萎、死掉。“俺村澆死了800多畝小麥?!贝髣⒋宕彘L劉志軍告訴《南風窗》記者,全村耕地2300畝,澆死的面積相當于全村1/3的耕地。這次損失,無論村民還是村干部都把矛頭指向了浚縣的中鶴集團。
這同時也撩撥著多年來潛藏在大劉村村民內心的隱痛—15年來,胃癌、食道癌等病癥一直籠罩在大劉村上空。大劉全村2300多人,“村里每年有不低于千分之五的人患上了癌癥,至今累計有150個人患癌癥?!眲⒅拒娬f,除了癌癥,侏儒等一些怪病也在村里流行。
在一些大大小小會議中,劉志軍了解到,污染源主要是來自??h的造紙廠、淀粉廠等企業,但隨著造紙廠等企業的關閉,污染源主要就來自中鶴集團了。
趙明林在擔任內黃縣環保局局長時,曾接受《半月談》記者的采訪,他說,因群眾反映強烈,他經常悄悄去中鶴集團那邊看看。趙明林發現,那工廠邊上有個幾十畝的大坑,里面全是污水。“這些水一部分往地下滲,剩下的排到浚內溝,對地下水污染嚴重。”趙明林說。
目前,趙已調任內黃縣衛生局局長。對村民反映的癌癥等問題,內黃衛生局也有登記。不過,也沒有研究能直接證明癌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內黃縣衛生局防保股股長馬國順接受《南風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也沒有專門的項目或經費去搞這方面研究?!?/p>
地下水受污染,主要是企業為節約成本,通過滲井、滲坑、滲溝等方式排放有害污水和工業廢水造成的。大劉村,以前30多米深的水井還可飲用,現在連灌溉的水井也得打到60米以下。
在浚縣王莊鎮,中鶴集團對其周邊的小齊村、大齊村、王莊集、胡村同樣帶來影響,特別是其所在的小齊村。村民反映,1995年中鶴開始建廠,隨后10年里,該廠在占地幾十畝的耕地內挖個深坑,并將廠區生產產生的污水直接排放到坑里,讓污水自己朝地下滲。
“早前,污水是排到(小齊村)關爺廟南邊的一個大坑里,后來因為排得太多了,再也滲透不下去了,他們只好把坑填平?!毙↓R村不少村民說,“約在10年前,中鶴改在小齊村村邊新挖了現在的這個大坑。”這坑原本不深,后來又將坑深多挖了幾米,目前坑的深度在7米左右。
帶著《南風窗》記者走訪中鶴集團的環保車間時,張彥中介紹,中鶴集團光是環保,就投入了近7000萬元?!碍h保的投入很大,企業剛起步時,不可能一下投這么多錢來搞環保?!?/blockquote>在小齊村,《南風窗》記者看到,這個占地約40畝的深坑盛滿又臟又臭的工業污水,水面都是泡沫。“以前,我們用打火機一點就燒起來,拿棍子一攪,呼啦啦地整個水面都起火了。”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村民說,這些污水都是經由廠區和盛水坑的一條長約300米的溝渠過來的。
《南風窗》記者發現,這條暗溝出口就位于中鶴集團北邊廠區的一角,排污渠上覆蓋著些水泥石塊?!耙郧暗仁⒎旁趶S區內的污水滿了,他們就排出來了。”在排污出口,記者倒是沒有發現污水流,污水渠的泥土也出現龜裂狀,應該是有一段時間沒有水流了。不過村民還是懷疑有污水通過水泵直接抽排過來。
利益掣肘
當中鶴發展對村民生產和生活帶來影響時,村民也反抗。如,內黃縣二安鄉村民就經常向二安鄉政府、內黃環保局反映。再如,中鶴集團要從二安鄉李草坡村的麥地底下,修建一條通往浚內溝的排污管道時,村干部反對了。中鶴集團只好改從??h所屬村民麥地底下來鋪設排污管。
此前,河南的“兩會”上,內黃縣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常對中鶴集團地下排污的行為進行批評。
對村里接連出現盛放污水的水坑,??h王莊鎮的村民也將告狀信寫到省里?!伴_始時,我們先找王莊鎮政府,但人家不搭理咱?!贝迕裉飫偅ɑ┱f,后來村民找到上級,上級說“這是越級上訪”,結果又打回王莊鎮政府處理,村民發現反映也沒啥用,所以也沒了上訪的積極性。
在承諾匿名后,幾位村民才肯和《南風窗》記者預約在村外的一個地方坐下談談。經過近20年發展,中鶴集團已是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用工規模約3500人。村民不敢言說,主要因為有了利益的捆綁—很多村民的家人或親屬都在中鶴集團上班,擔心說了對公司不利的話而被開除。而中鶴集團董事長王學軍本人就是小齊村人。
盡管這里工資和外面相比不算高,普工 一般就1700元,但對因家有老人或小孩而不便出遠門打工的家庭來說,就近上班依然是個誘惑。
中鶴集團還支持當地政府的新農村建設,讓農民集中上樓居住,為能在中鶴新城選到好的樓層或位置,很多村民選擇了不再抗爭。此外,中鶴集團經常迎來一批批考察的官員,這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村民維權的信心—“中鶴集團和官員走得這么近,村民能告得贏嗎?”
在小齊村,《南風窗》記者閃入一位村民家中時,這位村民很緊張,探出頭看看,確認沒人發現后,才關上門,慢聲細語地和記者聊起來,但始終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甚至,采訪結束后,她一度追到門外特別叮囑,“千萬不能和別人說你來過我家,我老公還在中鶴上班呢?!贝迕穹从常↓R村約有40%的村民在中鶴上班,周邊的村民中,特別是40多歲的人,很多都在中鶴上班。
記者來到大齊村村支書李法勇的家時,發現他不在家,但屋里掛著中鶴集團的廠服。村民告訴記者,書記的老婆也在中鶴上班。
“保駕護航”
中鶴集團目前每年利稅超1億元,這在財政總收入只有4億元的??h而言,確實是個大企業。對其“保駕護航”也是自然的,否則,僅環保這關,中鶴集團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
《南風窗》記者來到中鶴集團采訪,該集團總裁王安東說,采訪主要是由集團行政副總王文明負責,他隨后叫來了王。王文明在了解記者的來意后,讓集團的公共關系經理柴鵬軍帶記者去環保車間看看,并由環保車間的經理張彥中來介紹情況。
對村民有關滲坑滲溝排污的反映,張彥中承認,“開始是有這么回事,那是2008年以前的了”,但他同時表示,目前中鶴集團已不這樣排污了,“即使排也排不下去了”。
帶著《南風窗》記者走訪中鶴集團的環保車間時,張彥中介紹,中鶴集團目前有日處理3000噸污水的能力,另有兩個在建的環保項目,光是環保,就投入了近7000萬元。
“環保的投入很大,企業剛起步時,不可能一下投這么多錢來搞環保?!睆垙┲姓f,不過,中鶴現有的污水處理能力可以滿足生產排放需要,不需通過滲坑或滲溝來排了。
“經處理后的水,我們也沒有排到浚內溝?!睆垙┲姓f,中鶴集團從農民手中流轉了2萬多畝麥地,處理后的水都用來澆灌小麥了,“灌溉小麥都不夠,我們不可能再外排了”。
但《南風窗》記者走訪發現,在內黃縣二安鄉和??h王莊集交界處的一座變壓器對面,就有一個直接進入浚內溝的排污渠,這個出口深埋于麥地底下,出口離中鶴集團有好幾公里地,步行需40多分鐘,污水正從管道里涌出。
拿根木棍丈量了出水口的大小,《南風窗》記者發現這個圓形的出水管道直徑約兩米。對此,王莊鎮分管工業的副鎮長胡長卿說:“即使排入浚內溝,那也是經過處理達標后才排入的,否則環保局就找上門來了。”
和中鶴集團坦承曾滲坑排污相比,??h環保局表現得很干脆,該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平寶鋒接受《南風窗》記者采訪時稱,“挖坑滲透排污?這完全沒有,絕對沒有的!連這個坑都不存在!”
事實上,目前這個占地幾十畝的深坑依舊存在,雖然污水的滲透能力已大不如前。
對張彥中“排也排不下去”一說,有村民說,春、秋時節,小麥需要抽大量的地下水來灌溉,當村民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時,隨著水位的下降,盛放污水的水坑滲透力也變得更強了,污水的下排也更明顯,這時也是中鶴集團排污的旺季?!爱攺S區里的污水盛滿了,他們就排出來了。近段時間不知是不是排污渠被堵了,有時晚上就用水泵把污水直接抽到坑里?!辈贿^,鄉里鄉親的,當這些行為沒有直接針對某個人時,村民一般也不說。
接受采訪時,平寶鋒說,“一些人之所以反映中鶴集團的問題,主要是看別人好,眼紅,其實中鶴沒啥問題?!敝喧Q集團已被當成“三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典范了,“省領導都對此持肯定態度。”平寶鋒說,“所以很多記者來了,我們和他們這樣說了,他們住一個晚上,第二天出去玩一下就回去了?!?/p>
中鶴集團行政副總王文明也談到,省領導批示中鶴集團在“三化”建設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后,下面的地級市都組團過來考察,“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待三四撥人”。鶴壁市、??h等領導也時常光臨檢查指導。由于對當地貢獻大,董事長王學軍很快成為鶴壁市人大代表。
似乎這是一個暗示:要阻止大企業地下排污,確實不是地方環保局所能掌控的。對中鶴集團的保護,也不只是??h官場的默契。甚至備受污染的下游—內黃縣官方,也表現出配合的態度。
在內黃縣,《南風窗》記者多次撥打該縣環保局局長房春獻的電話,但他一直不接,發短信說明采訪意圖后,他也不回短信。幾經周折后,內黃縣環保局一位李姓的副局長才肯接受采訪,他談到,??h畢竟不屬于他們管,對浚內溝到底是浚縣哪些企業排污他們也不清楚。不過,他卻肯定地說,“浚內溝的污染,不是中鶴集團干的?!?/p>
記者將此信息轉告二安鄉的村民時,此前那些爭著向記者言說的村民,也默不作聲,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