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人》6月22日
銀行從來不會因為客戶提錢超時而加班,哪怕只有半個小時,但反過來,當銀行自己資金短缺時,情況就不同了。
6月19日,中國銀行市場延遲到很晚才收市,因為各大行之間因為“錢荒”都相互爭搶著籌借資金。20日的7天回購利率就飆升到有史最高的12%,也推高了大型銀行的貸款平均利率、同業拆借率。但專家表示中國央行的流動性供給更具臨時性,短期的資金短缺并不稀奇。此次“錢荒”也剛好趕上端午假期,公司繳稅、個體散戶提前取款也造成銀行存款的大量流失,再之,政府打擊非法資本流入也阻擋了資金流動的另一個來源。
令人意外的是此次央行并沒有立刻出手緩解危機,沒有印發鈔票或購買債券,而是決定于6月18日發行3個月的央票,反而減少了流通資金,這般袖手旁觀使得有余錢的銀行選擇囤積資金,惡化他行的緊縮。
從央行的角度看,明確設定的貨幣增長目標必須和隱含的信貸增長目標一致才能有益于經濟增長。可盡管銀行的直接貸款受到控制,變相貸款還是花樣百出,這種做法雖然令人不滿,但在一個更成熟的經濟體里面,央行作為監管機構應該明令禁止,提高政策利率,而不是在信貸的“流沙”中畫了一條線,等待銀行自己去發現。

《自然》6月18日
近來,英國最大的藥物企業葛蘭素史克(GSK)的中國研究機構負責人臧敬五卷入了論文數據造假風波,被GSK終止雇傭關系。此次風波起因是一篇關于多發性硬化癥的研究論文圖片說明錯誤,被描述為來自患者的血液樣本,事實是來自健康的受試者。臧敬五表示仍然對整件事感到困惑,表示自己只參與了實驗設計和手稿起草,沒有參與動手實驗及數據編輯。論文的第一作者劉學彬申明這是因過于匆忙而忘了修改手稿,但不會改變論文的整體結論,所以兩人都不同意簽字從《自然醫學》雜志撤文。但對方回應,如果讀者對這篇文章喪失了信任,無論作者同意與否,論文仍會被撤。這掀起了中國博客圈的爭論—對于一位中國新興制藥行業的領頭羊人物,這一事件標志著什么?

《東洋經濟周刊》6月29日
美國波士頓大學國際關系學部主任威廉·格萊姆斯回答《東洋經濟》的采訪時說,對于安倍要積極參加TPP(環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的意愿,奧巴馬政權非常滿意,對強化日美同盟、強化美軍與自衛隊的合作也持同一個態度。但對中國過度的敵意,美國并不贊成。格萊姆斯認為,安倍在中韓問題上制造了毫無必要的緊張,美國難以全面支持安倍的行動。美國當然看到了安倍政權長期維持的可能性,但安倍本人如果想修改“村山談話”(即1995年時任首相村山富市關于承認日本二戰國策錯誤的談話),將會給東亞地區的國際關系帶來困難。如果安倍要否定二戰期間的侵略及對人權蹂躪,美國將不會答應。

《大西洋月刊》7~8月號
美國有一群股東,他們在2008年引發金融危機,今天又使經濟發展停滯不前。魯莽、貪婪、傲慢、愚蠢這類形容詞普遍是他們的同義存在。研究表明,銀行的公司管治和薪酬安排越趨面向股東,就越危機重重,其對股東與大眾的關注錯位、利益失衡也是危機釀成的內因之一,畢竟股東們只提供了一小部分資金。“股東利益至上”一直被廣泛認可,大家理所當然地認為股東好就是公司好,不只銀行,企業的情況也相似。直到2000年左右,知情的業內人士紛紛坦言真相,通用電氣的前CEO杰克·韋爾奇曾聲明“股東價值是世界上最愚蠢的概念”。2000年的股市崩盤、經濟凋敝,促使大眾開始對“股東價值”進行理性還擊。

《天下》6月26日
臺灣的企業家精神排名世界第一,創業氛圍相當蓬勃,高達七成民眾想創業。新一代創業家成長于舒適環境中,不像早年在刻苦中誕生的創業家有外在的環境驅策力。上一代的創業者是為了經濟理由而創業,目的是生存。而新一代的創業者是為了實現自我,他們著眼于創造更好玩的事,更高的個性化服務。與上一代不同,新一代的創業者不想重復過去的創業模式,尤其不想在現有的主流游戲規則里插一腳。新一代的創業者,比他們的上一代有更多的創意、能力與知識,而且比上一代更關心社會公益,價值更多元,文化更豐富。處于經濟轉型期的臺灣,未來10年,將面臨新舊創業世代交棒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