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佑至
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民俗節日是中國傳統的消費旺季,但11月11日近年來異軍突起,掀起了令人瞠目結舌的購物狂潮。2013年11月11日,僅在網絡購物平臺淘寶和天貓上,商品銷售額超過了350億元。很難想象,這個消費熱點幾年前根本不存在。這到底是一種經濟現象,還是一種文化現象?不管怎樣,11月11日成了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產生的許多令人費解的新現象之一。和其他曾經吸引過世界目光的特有現象一樣,盡管11月11日的消費激情的動因難以判定,但規模和增長速度卻令世界矚目。接下來,唯一的問題是這種激情是否可持續。
這一點順理成章地成了中國總理李克強和淘寶創始人馬云交談時的話題。在10月31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有針對性地對馬云提到,中國政府最近取消了企業登記的門檻,使淘寶上成千上萬小店主——馬云稱有900萬用戶,其中活躍用戶占三分之一——合法化,以保障與此相關的1000萬人口的就業。他稱贊淘寶創造了新的消費時點,并且設計了一套機制,保證用戶注重商譽,公平競爭。
從李克強和馬云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前者關心的是如下問題:就業、國內消費和可持續的增長模式。在所有關于中國經濟的研究報告中,這三個問題都處在最優先的地位。
為了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中國經濟必須保持7%以上的增長。這比過去十年中強調的GDP增速下降了一個百分點,但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屬最高。
與此同時,中國的國內消費在GDP中的占比,卻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低的,比日本低20%,只有美國的一半。拉動內需一直是中國政府努力追求的目標,在歐美經濟不景氣、中國出口受到影響的情況下,拉動內需變得更為迫切。但有經驗的經濟學家不會因為中國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奢侈品市場,就忽視中國的儲蓄率仍然很高這個事實。盡管存款由于通脹而不斷貶值,大多數中國人仍不得不把錢存在銀行里,以應付教育、醫療和養老方面的開支。要拉動內需,就必須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大教育領域的投入,而不是像過去很多年那樣,把公共資金用于投資基礎設施和資助效率低下的壟斷國企。
這些壟斷國企是中國政府對經濟活動施加管制的后果之一。如今,它們形成了強有力的利益集團,阻礙任何旨在削弱其壟斷地位并允許民營資本進入的制度革新。而它們所依賴的規模巨大但效率不高的政府投資,扭曲了市場機制,使得價格無法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
要獲得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就必須限制政府干預經濟活動的權力,而為了保證公共資金的使用效率,需要改革財稅和預算制度。很多經濟學家提出,中國必須強化人大對政府的預算約束,并推進官員財產申報制度。這些都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
這些問題很可能會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被討論。很多人期待這次會議能和35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樣,宣示重大的改革決心,或者像20年前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一樣,提出影響深遠的整體改革方案。中共高層在會議之前透露出來的信息,也鼓勵了這種期待。外界對此抱有謹慎的期待。比較樂觀的估計是,會議可能會在金融、國企管理和農村土地制度等領域形成一些原則性的方案。這些領域都存在明顯的瓶頸,阻礙了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盡管任何改革方案都將面臨重重阻力,但這些領域的改革共識也較大,并且在各地進行過試點,有較多經驗可供借鑒。
會議進行期間,中央政府宣布將對人口政策進行小幅調整。對于關心中國改革的目標、路徑和幅度的人來說,這個信號傳遞出非常豐富的信息。盡管形勢尚不明朗,但接下來無疑是考驗新一屆領導人決心和技巧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