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王碧穎

近日,二代身份證被曝出先天缺陷——身份證被掛失后,新卡和舊卡仍能同時使用,而這一點已被不法分子盡數看破并熟練運用于非法交易、瘋狂洗錢,甚至是幫助逃犯分身逃亡了。此事一出,人人自危,網友調侃“丟人可以,就是別丟身份證”。而公安部也提出會再次進行指紋錄入以保障公民信息、財產安全。不過,多加入的指紋驗證真能拯救被冒用的身份證嗎?
指紋識別加載
指紋,由于其終身不變性、唯一性和方便性而在生物識別界獨領風騷若干年。
上世紀60年代,FBI和法國巴黎警察局開始研究開發指紋自動識別系統(AFIS)用于刑事案件偵破。目前,世界各地的警察局已經廣泛采用了指紋自動識別系統,英國的IDENT1數據庫包含700萬套指紋及其他生物特征資料,而美國聯邦調查局所管理的指紋數據庫IAFIS也包括4700萬組指紋。
“9·11”事件后,國際反恐形勢更為緊迫,世界各國紛紛推出包含生物識別信息的電子護照,而中國各地公安部門也自2012年5月15日起統一啟用簽發電子普通護照,只是相比起英美兩國,中國的指紋數據庫還很不完善。其實,只要將手指放在指紋采集器上,機器收集指紋錄入系統,存入身份證內的芯片,短短幾個步驟,二代身份證就可以具有指紋驗證的功能了。
目前,全國有1.6萬多個派出所開始登記二代身份證指紋信息。公安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登記指紋信息身份證的廣泛應用,丟失被盜身份證被冒用的問題,將會得到有效解決。
不過單就指紋驗證這一項技術而言,仍有破綻可尋。例如在大片中屢試不爽的指紋手模,或者使用暴力破壞自身指紋(比如用刀劃壞或者燒傷)使機器無法讀取驗證,還有一部分人則是天生指紋特征較少,無法識別。
雖然指紋識別不是盡善盡美,但的確能為身份證安全多加一道防護鎖,怎么說不法分子下次再要冒用身份證的時候,除了要有一張相近的臉之外,還得備上一副仿真手模才能瞞天過海了。話說到此,加載更多個人信息的身份證如果沒有相應的驗證體系,也只能是聾子的耳朵——擺設。
加載了指紋信息的身份證,僅僅是給相關部門進行“人證一致性”審核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條件。但是,“如果相關的單位還是不履行審核責任,就是把指紋、虹膜、DNA等所有能想到的生物信息都加到身份證里面去,也沒有辦法解決丟失被盜身份證被冒用的問題”,公安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更有專家擔心,“加入指紋及其他多種技術手段,就要求所有的身份證審核部門都要有識別技術和設備。而一張卡上包含了越來越多的個人信息之后,特別是指紋、密碼,那么之后的風險比現在還大”。
人臉識別開道
指紋可能被盜,人臉就沒那么容易“易容”了吧。
在眾多識別技術中,人臉識別具有較高的難模仿性和不易察覺性。從狹義上講,人臉識別特指的是通過人臉進行身份確認或者查找的技術和系統。但實際上,人臉識別是包括人臉圖像采集、人臉定位、人臉預處理、身份確認、身份查找等眾多環節組成的一項熱門技術。
人臉識別大多是靠從臉部提取不同的點組成的模板來進行識別。Facebook之前收購的Face.com,用的人臉識別技術就是從臉上提取80多個特征點來形成直方圖,精確度可以分辨出同卵雙胞胎。雖然有人可能跟你一樣長了青蛙眼,鷹鉤鼻,但是又有雙下巴,又有美人痣的,那就非你莫屬啦。
不過俗話說人無完人,人臉識別也有著自己的缺陷。人臉識別被認為是生物特征識別領域甚至人工智能領域最困難的研究課題之一。相較之指紋和虹膜,人臉外形的不穩定性是人臉識別版的“阿喀琉斯之踵”。
人臉作為生物特征的特點在于不同個體之間的區別不大,所有的人臉的結構都相似,甚至人臉器官的結構外形都很相似。這樣的特點對于利用人臉進行定位是有利的,但是對于利用人臉區分人類個體是不利的。
同時,人臉的外形很不穩定,人可以通過臉部的變化產生很多表情,而在不同觀察角度,人臉的視覺圖像也相差很大,另外,人臉識別還受光照條件(例如白天和夜晚,室內和室外等)、人臉的很多遮蓋物(例如口罩、墨鏡、頭發、胡須等)、年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戴個眼鏡就認不出來了,這是什么眼神啊?!”“蒙塊小薄紗就以為別人認不出來了,編劇你把觀眾當什么了?!”平時總愛對某些雷劇憤怒吐槽,各位親們以后可以輕噴了,這劇情可能真的會發生在人臉識別軟件身上。
雖然面部識別面臨諸多變數,但是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說不定哪天它就單靠一雙慧眼打遍天下無敵手呢?畢竟之前在日本綜藝節目《矛與盾》中就有人臉識別儀器打敗號稱“絕對分辨不出”的雙胞胎的先例。而面部識別技術在現階段也得到了娛樂、安保、經濟、軍事等多個領域的認同。
從數碼相機人臉對焦和笑臉快門技術,到“明星臉”系列APP大軍在人人、微博、微信上的大紅大紫,面部識別軟件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幾多樂趣,同時也再次印證了在這個自戀指數爆棚的年代,獲取面部特征是多么簡單的事兒。
警察借助隨處可見的監控儀器,快速人臉檢測技術可以從監控視頻圖像中實時查找人臉,并與人臉數據庫進行實時比對,從而實現快速身份識別,自此再也不用擔心如何追蹤逃犯啦。在《犯罪現場調查科》中,面部識別軟件就無數次幫助探員們揪出幕后黑手,甚至上演了監視器追蹤疑犯的動作大戲。
“刷臉”支付
“你不刷卡,難道刷臉啊?”這句話曾用于調侃臉皮很厚、蹭小便宜的行為,不過現在“刷臉”已經被芬蘭初創公司Uniqul正名了。借助“刷臉”支付系統,消費者在結賬時只需在收銀臺面對POS機屏幕上的攝像頭,系統自動拍照,掃描消費者面部,再把圖像與數據庫中的存儲信息進行對比。消費者面部信息同時與支付系統相關聯。等到消費者的身份信息顯示出來后,他/她只需在觸摸顯示屏上點擊“OK”確認,全部交易過程即告完成,無需信用卡、錢包或手機,整個交易過程不超過5秒鐘。不過也有人對這種新型支付方式的安全可靠性提出質疑,你說機器能辨認雙胞胎嘛?能辨認韓國小姐嘛?好吧,如果它真可以,那萬一有克隆人呢,銀行卡豈不是要被盜刷爆了?
不過在身份驗證程序上,面部識別已經越來越受青睞。國際民航組織已確定,從 2010年 4月 1日起,其 118個成員國家和地區,必須使用機讀護照,人臉識別技術是首推識別模式,該規定已經成為國際標準。
美國已經要求和它有出入免簽證協議的國家在2006年10月 26日之前必須使用結合了人臉指紋等生物特征的電子護照系統,到 2006年底已經有 50多個國家實現了這樣的系統。美國運輸安全署計劃在全美推廣一項基于生物特征的國內通用旅行證件。歐洲很多國家也在計劃或者正在實施類似的計劃,用包含生物特征的證件對旅客進行識別和管理。
雖然面部識別軟件基本處于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地位,其下屬的面部考勤系統還是讓一干上班族們和學子們咬牙切齒、深惡痛絕,從鍵入“人臉識別考勤機作弊方法”能得到761000個相關答案這一點就可見一斑。普通代打卡已經毫無技術難度可言,指紋打卡也就需要制造一個高辨識度的指模,可是人臉考勤?如果有一個愿意為你在眾人面前上演“畫皮”驚悚劇的死黨,你忍心讓他就這么孤軍奮戰?
阿湯哥在新片《遺落戰境》里靠著自己復制人的面皮騙過掃描系統和一架架無人戰斗機,順利救出妻子打敗終極大BOSS。不過作為普通老百姓,我們沒有這么重大的英雄使命,只求萬能的面部識別能讓我們遠離假扮成快遞員的強盜,心理扭曲的人肉炸彈,居心叵測的信用卡盜賊們,順便再認清身邊那些自戀癥重度患者們,拯救一下偶爾臉盲癥復發的自己,讓生活多些便利和樂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