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迪
上周末,筆者見一日本資深媒體人。他對日本與周邊國家的緊張關系感到憂慮。對于日本社會中存在的“嫌中”、“嫌韓”氛圍,他認為應該從市民層次開始,改變這種民族主義潮流。
盡管日本存在民主制度,但是歷史證明,民主制度自身并不能保障這個制度將永遠存在下去。現代史中許多例子說明,民主制度可能被極端民族主義葬送。今天,日本人開始對安倍政權的強烈鷹派傾向感到不安,他們擔心安倍政權的種種鷹派政策可能給日本制度和民眾生活帶來破壞性影響。
在反安倍政治勢力中,“9條會”是一支較大的力量。日前,該會發表聲明,指出安倍政府正在積極著手的集體自衛權行使合法化、修改防衛計劃大綱建立海軍陸戰隊“攻擊敵人基地”能力、制定“特定秘密保護法”、建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等行為,均是旨在制造“戰爭國家”。
“9條會”是日本市民維護日本憲法第9條的全國性組織,成立于2004年。該組織的理念是和平主義與反戰。該會成立不久,日本各地相繼成立了數千個“9條會”,這些遍布日本地方的“9條會”,成為日本捍衛和平的重要力量。我們知道,日本國憲法第9條包括放棄戰爭、不維持武力、不擁有宣戰權等內容,因此被稱為“和平憲法”。
盡管“9條會”在全國影響很大,但這個組織并無嚴密的中央機構,與各地9條會也不是上下級關系。另外,“9條會”的成員以年長者居多。他們經歷過二戰或戰后民主主義教育,對和平憲法有堅定的信念,也對安倍政權的鷹派政策深感憂慮。但是,他們的思想與行動,如何影響、滲透到年輕一代,仍是一個重要課題。
在護憲運動中還存在另一種言論。例如哲學家柄谷行人提議“實行憲法第9條”。他認為,東亞目前局勢與120年前“日清戰爭(甲午戰爭)”時類似,但不同之處是,今天的中國,已非120年前的清國。而美國、日本的國力均在衰退。據此柄谷行人建議,今天的日本,既不能跟隨美國,也不能與中國結盟。因為如果在中美兩者之間選邊站,那就意味著戰爭。柄谷提議,為回避戰爭危機,日本應“實行憲法第9條”。他的意思是說,迄今為止,因為日本存在一支強大的自衛隊,其實并未真正實行憲法第9條。真正實行憲法第9條,就要真正放棄戰爭。
柄谷說,放棄戰爭,并非意味著“投降”或“服從”,而是一種積極的“贈與”。他認為,“贈與”這種行為,是伴隨一種“贈與的力量”。他認為,“贈與”比武力更強。他解釋說,假如日本或任何國家宣布放棄戰爭,其他國家將如何攻擊放棄戰爭的國家呢?假如某國對宣布放棄戰爭的國家攻擊,那么不論是誰進行了攻擊,都會受到全世界輿論的批判。
近年來,許多日本媒體中充斥了對中國和韓國攻擊的言論,這種言論,極大地遏制了國內市民對安倍政權極端民族主義的批判。但另一方面,日本社會具有良知的團體,也開始反思強烈民族主義的危害。《日本經濟新聞》近日的一個民調顯示,日本輿論對日前安倍推遲參拜靖國神社,有53%贊成,30%反對。這家報紙指出,54%的意見贊同抑制修憲、參拜靖國神社等這些具有“安倍色彩”的強烈保守主義政策。盡管民主制度自身,并不存在可以保障這種制度永存的機制。但是,假如生活在這種制度下的市民具有理性的分析能力,他們便可能應對事態變化,防患于未然。目前,安倍政權準備提交臨時國會的“特定秘密保護法案”,已讓日本市民感到威脅。日本社會對民主制度崩潰的普遍憂慮,或可以成為遏制安倍政府“暴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