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 霍俐敏
首屆上海書法藝術節不僅僅是滬上的一場翰墨盛會,更是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進程中一塊重要的里程碑。書法作為一門中國傳統藝術,如何順利地在上海這塊現代化氣息濃郁的土地上開枝散葉,綿延不息?對此,已近古稀之年的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暨本屆書法藝術節組委會副主任、著名書法家周志高先生向我們道出了他的見解。
獨家藝見:作為上海書法界的領軍人物,您對本屆藝術節最大的關注點在哪里?
周志高:本次藝術節中的第二屆“平復帖杯”的全國書法篆刻大展是我們最為關注的一件事情。如果這次大展能夠做好的話,將成為本屆藝術節最大的亮點。“平復帖”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碑帖,它的影響在南方是非常大的。浙江有個《蘭亭序》,所以開辦了個“蘭亭杯”,“蘭亭杯”現在就全國而言,已經成為了一個最具影響力的獎項。
從歷史價值來看,“平復帖”應該不亞于《蘭亭序》,而且這個品牌其本身就是歷史的沉淀,有很多的文化內涵,但是就把“平復帖”打造成上海的品牌來說,工作做得還不夠,到現在才第二屆。“平復帖”出自松江,于是松江區對于平復帖大賽投入了很大的關注。中國書法家協會參與舉辦這個平復帖杯大賽,也說明了中國書法家協會認可這個品牌,這個品牌還是非常值得樹一樹的。
獨家藝見:您覺得現在上海書法的整體環境如何?
周志高:我認為,近年來,上海人民對于書法的熱情不斷高漲,在前段時間的市民文化節中就體現了這一點,而本次書法藝術節尤是。市民文化節的活動層次不高,評選標準就比較低,而我們書法藝術節除了幾個重點開展的專業項目外,面上鋪開的部分也是需要講一點質量的。書法熱方興未艾,這個熱度比較多地集中于中老年群體,青年人群數量還是比較值得擔憂的。我認為不要排斥諸如老年書法這樣的群眾文化,反之應該加以鼓勵,同時,對中青年人群還要加大培養力度。這次藝術節中所展現出來的書法熱對于上海而言是難能可貴的,我希望這次書法藝術節能夠成為上海今年秋天一個受人矚目的文化亮點。如果做得好,我們就能夠真正地把書法打造成上海的一個文化名片。
獨家藝見:您剛才提到了對“青年書法人群”的擔憂,能否具體說一說?
周志高:現在上海方方面面書法熱情是高的,但是對于中青年書法家,尤其是青年一代書法家的培養提攜這方面做得還是不夠的。培養中青年書法家的成長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這次書法節除了國際高峰論壇之外,我覺得應該就中青年書法家的培養做一個專題的討論,這將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是非常有必要的。
獨家藝見:縱觀本次書法藝術節的活動,聯合國官員及中國外交官書法作品邀請展、當代書法創作暨中國書法如何走向世界國際論壇兩個活動特別引人注目。
周志高:書法除了我們自身以外,還要打造國際品牌。中國書法走向國際其實也是中國文字走向國際,中國文字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西方以及世界各國,學漢字的人越來越多。所有我們這次安排了一個關于聯合國官員、中國外交官的展覽以及一個國際論壇。這都是基于中國書法走向國際、中國文字要闖出去的考量。這次書法節加大了國際的因素,表達了我們對上海這個國際文化大都市的想法和考量,由此也可以彰顯出我們海派文化的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任市委書記時就曾提出“要把書法藝術打造成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名片之一”,到了俞正聲書記的時候就正式提出要將上海建設成國際文化大都市。我們現今舉辦的藝術節實質上也是在為國際文化大都市創造條件,在落實總書記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