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諾三世總算說了句“道歉”,不是為香港人質事件,而是在否認曾與中國總理李克強談及香港人質事件時,忘了香港特首叫什么。
“我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談論過人質事件——對不起,我道歉,我一下子忘了他的名字——他談了他們的觀點,我談了我們的觀點?!毙液?,這位菲律賓總統還沒忘記與梁振英見過面。
至于香港游客在馬尼拉遇害事件本身,阿基諾的態度倒是從未改變:深表遺憾,堅拒致歉。他的邏輯是,以總統身份道歉“會使得這起劫持人質事件變成國家行為,其次還有賠償問題”。
“在我們看來,悲劇的后果,應該由槍手一人承擔”,一個很可能精神狀況不穩定的人所實施的行為不代表整個國家,“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政府和一個民族,菲方沒有錯”。
于是,責任被推給一個死人。于是,即便菲方勉強道歉,也只限于市政府級別——繼菲律賓馬尼拉市長代表洪英鐘10月23日抵港進行先期接洽后,馬尼拉市長埃斯特拉達計劃最快11月底至12月初赴港道歉。
一拖三年多過去。香港渴望得到合理的說法和賠償。菲律賓則希望,如果馬尼拉政府表達了歉意,港府可以盡早撤銷對菲律賓的黑色旅游警示,恢復港人對菲律賓的信任。香港眾議員狠批菲方不負責任。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主席葉國更指阿基諾堅持不會在國家層面道歉的行為“無賴、無恥、冷血”。
特首被阿基諾擺了一道
對于“道歉”,阿基諾有不同的文化解讀。
10月7日,梁振英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APEC)期間,與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就馬尼拉人質事件進行會談。阿基諾表示,人質事件從菲律賓方面的角度已經解決。梁振英不同意有關說法,并重申不妥善解決人質事件會繼續影響香港和菲律賓之間的關系。
會談中,梁振英以香港南丫島海難為例,指出政府會為海難道歉,承擔責任。不想阿基諾卻借此給梁上了一堂文化差異課:“這是你們的文化、你們的做法、你們的制度,在我們的制度,我們不會承認別人所犯的錯(But in our system, we cannot admit wrongdoing if it's not ours)。”
阿基諾反而覺得APEC會議期間(6日),香港記者大聲追問人質事件的做法很無禮(very aggressive)。當時有3家香港傳媒機構總共9個記者的證件被沒收。
回到香港后,梁振英的外交談判被港媒指為失敗。首先,雙方的會面未曾通知香港記者。梁振英解釋稱,政府間的會談,很多事情要通過雙方同意及協商,依照慣例,會談內容不能夠在對方未同意前公開。
誰知遵守規矩的人卻被對方擺了一道。菲律賓媒體在10月7日當晚就對梁振英與阿基諾的會面進行了圖文并茂的報道,電視臺播出的視頻更是讓香港輿論大呼梁振英被耍丟架:
據會談畫面,當時阿基諾端坐正中,梁振英與特首辦主任邱騰華及私人助理陳嘉信則擠在一張沙發上,右側是七名菲律賓官員。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認為,此次梁振英與阿基諾的會面背景是APEC,港、菲都是成員組織,在大會的發言、座位、拍照等安排上均對等,因此會面不應有不平等待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沈旭輝舉例,昔日董建華擔任香港特首時與美國總統小布什見面,雙方也是平排坐。
至于會面僅有菲方官方及傳媒拍攝,鄭宇碩更指這是國際上聞所未聞:“沒有可能人家可以拍,我們不能拍!除非梁振英自己不想拍!”他認為即使梁振英缺乏外交經驗,隨行也應該有熟悉禮賓的官員,出現這次特區政府靠邊坐的局面并不合理。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系助理教授黃偉國則形容,整個會面過程,港府根本是被“設局玩弄”,憂慮特首和其他官員日后如何再有信心處理跟他國的會面安排。
賠償的錢竟讓華人出
在香港人質事件上,中國中央政府予以香港支持,并向菲律賓政府方面施壓。
10月6日,梁振英在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轉達了事件中死者家屬和傷者的想法和要求,習近平當場指示國家有關部門跟進事件。
就在梁振英與阿基諾會面后的第二天(10月9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文萊出席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也向阿基諾表達了中方對此事件的關切。據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在10月1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介紹,李克強指出,香港人質事件拖時已久,牽動中國人民特別是香港同胞的感情,希望菲方高度重視并嚴肅對待此事,盡快予以合情合理解決。阿基諾表示,菲方正在繼續開展相關調查,會致力于妥善處理此事。
重要外交場合的政要交談,有相關工作人員記錄佐證,阿基諾卻有本事在事隔兩周后矢口否認。“我和他(李克強)并無談及香港的事?!卑⒒Z10月23日在馬尼拉出席一個外國記者論壇時回答相關提問,“我們在走廊傾談,并不是正式雙方會談”,他又指雙方話題主要討論南海紛爭。
不知道像這樣反口覆舌的情況,中國外交部遇到過幾次。發言人華春瑩在25日答記者問時表示“菲方有關說法完全不符合事實”,李克強總理“在會場貴賓室同阿基諾總統簡短談及了香港人質事件的有關情況”,并再次敦促菲方“盡快予以合情合理解決”。
馬尼拉市政府代表、華裔議員洪英鐘10月23日的訪港被看作是為馬尼拉市長、菲律賓前總統約瑟夫·埃斯特拉達最終來港道歉鋪路——當然,地方政府行為不代表國家。
在此前一天,馬尼拉市議會通過決議,就2010年8月23日在馬尼拉市管轄范圍內發生的人質事件,馬尼拉市政府將誠摯地向中國、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受害者家庭道歉。馬尼拉市也首次提及了賠償金額。馬尼拉副市長莫雷諾10月26日接受當地傳媒訪問時表示,市政府正計劃籌集約1000萬至2000萬港元的賠償金。但是——沒錯,這個邏輯中總有個“但是”——由于馬尼拉市政府資金有限,賠償金又相等于市政府賠償儲備金一半,故市政府將向在菲華商、中國內地華人及香港居民募捐。
香港受害者家屬、殉職旅游團領隊謝廷駿的哥哥謝志堅表示,仍待了解馬尼拉市政府以什么形式賠償。若是通過向本港、內地居民及在華菲商籌款,顯示菲律賓政府仍然不肯承擔責任,以為賠錢可以解決事件,是扭曲家屬的意愿,也是對他們的侮辱。他強調,不在乎賠償金額多寡,來港道歉者必須能代表菲政府。
而菲律賓華商聯總會秘書長顏長江告訴《明報》,暫時還沒有政府人員向他們募捐,他稱市政府“沒有錢”,必須靠民間、企業及商人籌款作為賠償,相信不少菲籍華人會接受此安排,希望盡快解決事情。至于阿基諾三世不道歉、不賠償的說法,顏表示“不便置評”。
對活著的人來說,等待是痛苦的。37歲的易小玲是香港人質事件中的生還者,下顎中槍的她三年里接受了近30次整形手術。一些受害人家屬已經不指望菲律賓國家政府能做出什么承諾,“人質事件一周年時,我們和菲律賓司法部部長見過一面,此后再無消息”。
近日,香港人民力量擬在立法會提出私人草案,禁止引入菲傭,直至菲政府愿意就人質事件道歉。對此,菲律賓外交部發表聲明回應稱,數以十萬計在港菲傭是“無辜”的,她們多年來為香港社會及經濟做出貢獻,不應將來港工作的菲傭與馬尼拉人質事件混為一談。
然而,信任和尊重從來就不是單向的,不是嗎?
菲律賓人質事件回顧
菲律賓當地時間2010年8月23日上午,當康泰旅行社的旅游車離開馬尼拉市內景點西班牙王城時,身著警察制服、攜帶一支M16步槍的門多薩以搭便車為由上了這輛旅游車。旅游車行駛至馬尼拉灣邊的荷賽·黎剎公園時,門多薩宣布將這輛旅游車劫持,并讓司機把車開到基里諾大看臺。隨車導游躲在后排座位給旅行社打電話,通報了劫持事件。被劫持的旅游車上共有22名香港人,其中有3名兒童。他們于2010年8月20日離開香港前往馬尼拉旅行,并計劃在23日返港。
門多薩劫持旅游車后提出條件,要求警方恢復他的職位(兩年前,門多薩因勒索等指控而遭解職),并賠償損失。門多薩曾多次把自己的要求寫在紙上,并粘在被劫持旅游車的窗玻璃和擋風玻璃上。他在擋風玻璃上貼出一張寫著“撤銷最終決定”的字條。另一張貼在車門上的字條寫著:“用錯誤糾正錯誤決定”。下午2點,門多薩又在旅游車的玻璃上貼了一張紙條,寫著:“下午3點將會有大事發生。”下午3點半,門多薩又將一張寫著“現在,讓媒體來”的紙條貼在旅游車玻璃上。
在劫車數小時后,劫犯釋放了兩名女游客、三名小孩,以及一名糖尿病患者和三名菲律賓人,其中包括一名導游和一名攝像師。旅游車上的窗簾都被拉了起來,談判人員通過司機座位附近的車窗與門多薩交談。此外,警方也通過旅游車司機的手機跟門多薩通話。門多薩說,如果他的復職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就將采取行動。他還要警方告訴媒體,不要在節目中破壞他的形象。為說服門多薩釋放人質,警方還專門向旅游車上拉了一條電話線。
晚6點,門多薩接到了反腐部門拒絕他復職要求的信件,他隨即在車內鳴槍一聲表示不滿。此后,形勢急轉直下。晚7點40分,警方開始采取行動,警方突襲人員包圍了被劫持的旅游車。媒體報道稱,門多薩當時情緒變得緊張起來,他威脅說,如果警方人員繼續靠近,他就將采取“更激烈的行動”。突擊隊員曾打破旅游車的窗戶玻璃和擋風玻璃,試圖從前部進入旅游車,但是車內傳來槍聲。警方隨即后撤并暫時停止了行動。門多薩與警方通話說:“我打死了2名游客,如果你們不停下來,我就打死他們全部。”他還說:“我看到許多特種部隊靠近,我知道他們會殺死我,他們必須離開,不然我隨時會殺死人質。”大約10分鐘后,之前一直被銬在方向盤上的旅游車司機突然從車窗跳出逃脫,他當時大叫著:“所有人都死了!”此時,為了防止門多薩開走旅游車,警方還開槍打爆了旅游車的輪胎。1小時后,警方突擊隊員試圖從后門進入旅游車,但是車內再度傳出槍聲。在晚8點50分左右,警方在短暫停止后再度強攻,向車內發射了催淚彈,門多薩被逼到了旅游車的前部,狙擊手遂將其擊斃。不久后,6名游客從車里被救出來。整個事件才宣告結束,旅行團23人中8人死亡,7人受傷。
在人質劫持事件發生之后,全球媒體都對其進行廣泛關注,質疑菲律賓警方的救援不力。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法國安全專家質疑菲律賓警察是否接受過處理類似緊急事件的培訓。法國專家葛洛伊斯稱,菲律賓警方的解救行動沒有經過充分準備,風險很大,警方顯然缺乏足夠的裝備和技術能力?!倍度A盛頓郵報》更為犀利:“菲律賓警方的營救行動就像電影的慢鏡頭一樣:警察悄悄靠近公共汽車,使用大錘子砸碎車窗,然后嘗試打開車門。當他們最后進入車體內部時,發現躺著幾具尸體。”最后菲律賓總統只能承認警察需要更多的訓練及裝備,但即使苦果已釀,阿基諾三世仍是不松口賠償、道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