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羽
地球人都知道了,位于河北冀州的這個叫作冀寶齋的村辦博物館鬧笑話了。冀寶齋收藏了2218件文物,按品類分設了十幾個專題館,這是按照國家博物館的格局來打造的,建成以來,該館也一直對外宣稱“以收藏元、明、清三朝官窯瓷器為主”,“藏品數量之豐,種類之多,各器釉色之純,圖案之美,做工之精,俱臻佳妙”。但是一個非專業(yè)人士、作家馬伯庸用一篇博文就輕而易舉地戳穿了它的謊言。其實戳穿這個謊言不用太費力,所謂“黃帝年造五彩描金人物大罐”、“大晉斗彩三英戰(zhàn)呂布葵口盤”之類的玩意兒,稍具一點中國陶瓷知識的人都能看出純粹是瞎掰,這也是網民笑作一團的原因吧。
一開始,有關方面還跳出來反咬幾口,指責馬作家不懂裝懂,但網民群起而攻之的殺傷力是巨大的。現(xiàn)在,河北省文物局撤銷該館注冊登記并責令閉館整頓。當然,還有些部門在推諉,它們急于撇清與冀寶齋的關系。
冀寶齋肥皂泡的破滅,并不是說一個村級博物館就是黑奴,永遠不能獲得來自官方的殊榮。英雄不問出身,在收藏這檔事上尤其如此,叫花子要飯要到一碗冷飯,外帶一個元青花大碗,如果他識貨而沒拿去換酒,就可以堂而皇之躋身收藏界,老北京琉璃廠里這類故事太多了!冀寶齋以民間身份出鏡沒任何問題,但關鍵在于展示內容應該是中華文明的真實傳承。冀寶齋非但不是真實反映,居然還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衡水市“十館一中心一劇院”重點項目之一,據說還是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衡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那么從它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傳播虛假信息,使數以萬計的青少年誤讀了中華文明的符號與載體。愛國主義情懷,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對中華文明的崇敬之上,如果孩子發(fā)現(xiàn)令人腎上腺素激升的宏觀歷史都是一派謊言,他還會愛這個國家嗎?
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多年,也是民間收藏的大好時光,今天全國收藏愛好者隊伍已經擴大至數千萬之眾。要不是各地大興木土,挖地三尺,根本就不可能在市場上出現(xiàn)超過以往數千年出土量總和的天量文物。而現(xiàn)在隨著基建規(guī)模的壓縮,速度的放緩,文物法規(guī)的健全,哪里還可能像冀寶齋那樣在短短數年之內征集到包括青銅重器在內的數千件文物!在冀寶齋關于藏品真?zhèn)蔚霓q解中,也沒有關于藏品來歷的清晰說明。他們要么知假買假,要么就是當了一回特大型棒槌!
冀寶齋的橫空出世不是一個偶然,這個文化怪胎也是某些官員執(zhí)政思路與執(zhí)政能力的產物。在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宏大敘事中,有些官員急于出政績,出形象,但一沒文化,二沒高招,指導思想也不對,轉而利用所謂的民間資源合謀成事。有人投其所好,就利用這個機會圈地、蓋樓、交結權貴,騙取政府專項補貼做成了一個局,后再向銀行抵押貸款。這種招數在全國并不少見,即使在上海也不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問題還在于,冀寶齋的成長故事,一路伴隨著專家的鑒定結論。據說清華大學瓷器系博士生導師以及某些領域里的工藝大師等親臨“冀寶齋”考察后對館藏藏品“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贊揚”。還有諸多媒體記者在數年之內關注冀寶齋的神話,這些媒體報道基本以正面為主,因為“魚頭”是從馬伯庸的一篇博文開始臭起的。
稍微了解一下冀寶齋的歷程,就會明白這實際上就是一門生意,現(xiàn)在冀寶齋的故事收場了,但放眼神州大地,關于生意的故事還在豪情滿懷、跌宕起伏的演繹之中。好在我們還有網絡,網上有高手,造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