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展奮
老家寧紹一帶有一句流傳很廣的鄉諺——“咸魚翻身,還是咸魚”。大抵指某人某事名分已定,難以歸零之意。
但近年來社會上發生的事卻屢屢顛覆這句老話。咸魚翻身,不但成了“鮮魚”,還成了“名魚”,不但一些落馬貪官刑釋后往往“混得比以前還土豪”,就連那些小吏級別的牛頭馬面,刑釋后,也往往比常人活得更滋潤。
表弟在蘇南某地做環保企業,當地有個環保貪官,人稱“剝皮三郎”,被紀委調查并“雙開”,但“三郎”利用原來的官場人脈,暢享環保大單,僅僅三年就成了當地的“大土豪”。
我的一位“前同事”,某水泥廠廠長,因貪污入獄,在獄內運籌帷幄,為“公家”獲利巨多,也就減了刑,出來后大展拳腳,運用官脈繼續搗騰建材,十年后成了億萬富翁。
這都是真人真事。良民們聽了不禁想:看來當官的,的確不用怕官司,只要“官脈”不斷,屆時,大不了一頂“烏紗帽”換一塊“土豪金”,咸魚翻身,就是鮮魚,所有污點統統歸零,似我輩守法等于守窮,還有什么意思呢?!
在德國,監督社會成員是否遵守社會秩序的最好途徑就是被稱之為SCHUFA的社會信用記錄。它采用0—100的評分制度,每個公民的個人基本信息、信用信貸記錄、電話和網絡繳費情況、保險信息、商務交易口碑、租房記錄,尤其是犯罪與個人不良記錄都記錄在案,人們隨時可以在網上或電話查詢,一位大學畢業生去西門子公司競聘,結果未錄。公司解釋的原因是,此人有過三次地鐵逃票行為,第一次可原諒,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原諒了,德國公司不招無誠信之人。
公眾的心目中,總以為美國“什么都比我們自由”,其實不然,去年訪美,我們下榻的飯店有一名門衛很和藹,但飯店朋友卻說,此人高危,以前有過性侵記錄,被限定不得隨意接觸婦女兒童;同時,他的名字、照片以及犯罪記錄,也都公布在這個地區的網站上,我們看了一下,其性犯罪記錄發生在二十年前,二十年前的事居然至今還翻老賬,豈非一朝犯罪,終生“咸魚”么?!
更有甚者,美國許多州通過法律規定,性侵者刑滿釋放后,不得居住在幼兒園直至高中校園半英里內,以遏制犯罪。
美國最高聯邦法院出庭律師張軍曾告訴筆者,美國有35個州設立了性犯罪因特網站名單,且大多數帶有肖像和個人信息,既警示社會,也震懾性犯罪者;不少州甚至做出了在我們看來純屬“侵犯個人隱私”的舉動,不僅把性犯罪者的肖像和個人信息公布于網頁,還公示他們的寓址,以及開什么品牌型號的車,有什么特殊癖好,累犯還必須每九十天去警局報到一次,驗明正身(與“文革”時四類分子必須定期去“里革會”認罪好有一拼),如果蓄須燙發或整了容,那就更應該及時通知警局,在加州,警局還會像鎖定信鴿一樣用GPS腳環或手環,來鎖定性犯罪者和具有“嚴重性侵傾向者”,以便警察24小時監控,他們一旦靠近學校,就有信息發到監控電腦,倘自行解開GPS,會立即遭到逮捕。一個口口聲聲“人權”的國家,在他們認為不該人權的地方,居然如此不人權,相形之下,我們這里簡直是“性侵樂園”,且不論“春眠不覺曉,處處性騷擾。夜來風雨聲,姑娘變大嫂”——辦公室和公共場所的各種口頭和肢體的性騷擾早已司空見慣,即令海南的“開房校長”,江西的“猥褻教師”,貴州的“嫖雛官員”刑滿獲釋,請問哪一個會受到丁點的監控?“信鴿一樣GPS”?那不是“法西斯”嗎!
回到議題,對落馬官員,個別的“職業準入”雖然有,比如律師法第七條就規定,受過刑處或開除公職的,不予準入,但更多的行業卻借著“給出路”的名頭毫無節制地向落馬貪官敞開致富之路,這顯然極不公平,因為“官脈”本質上屬于公器,公器不為良民所役,倒為咸魚所暢嗎?
我們固然無法期望落馬貪官像美國的性侵者般受到社會監控,但至少,我們的主流價值評估體系,該讓咸魚們知道:“你,曾經腌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