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新
武鋼集團似乎正在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9月25日,旗下的武鋼股份獲得證監會核準,擬向包括武鋼集團在內的投資者發行不超過42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50億元,用于收購武鋼礦業100%的股權、武鋼國際資源100%的股權、巴西冶金90%的股權、澳洲武鋼100%的股權。
為保證發行成功,近日公司大股東武鋼集團將認購比例從不低于10%提高至不低于30%;另外承諾,只要三年內上市公司對其購買的四家公司計提減值準備,其將以現金補足。根據股票發行的相關規定,此次股票增發的價格不得低于公司上一年度的每股凈資產,即3.52元。而在二級市場上,其股價跌跌不休,被投資者看淡,目前只有2.3元左右。讓機構投資者花高出市價50%的代價參與定向增發量的70%,顯然是癡人說夢。那么,如果股市回暖,武鋼會受到市場追捧嗎?這似乎也難以樂觀。隨著宏觀調控和經濟增長放緩的來臨,目前國內鋼鐵產能嚴重過剩近50%,產品價格持續下降,行業全面虧損。和武鋼增加擴大公司規模和產能相反的是,行業龍頭寶鋼股份則是實行緊縮戰略,回購縮股。
此外,公司增發收購的四家礦業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高估值也受到廣泛質疑。其中,只有國內的武鋼礦業貢獻利潤,其他三家海外公司基本沒有利潤,尚未形成工業產能。隨著鐵礦石價格下跌,其利潤逐年大幅下降,不排除今明兩年出現虧損的情況。公司的海外礦業公司是在鐵礦石價格飛漲的時候收購的,有可能估值過高,讓上市公司現金收購,是典型的關聯交易,有為大股東高價接盤解套的嫌疑。
武鋼集團為什么會如此賣力地推進在投資者看來不可思議的增發方案?首先,獲得證監會再融資批文來之不易,當然是倍加珍惜。更重要的,恐怕是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武鋼集團仍是贏家。即使沒有機構認購,武鋼集團也可以通過100%認購,實現其資產的證券化。除獲得高額估值收益外,還有可能在將來二次套現,通過出售換得股票獲取收益。作者郵箱:msx060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