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迪
2月17日,日本政治記者滕本順一在其博客“政治解讀”中發表一篇文章,立即被許多網站轉載。這篇文章提出一個問題,為何日本政府大炒“中國火控雷達瞄準日艦”問題。
這篇文章認為,中國海軍在裝備、航海技術能力方面與海上自衛隊相比落后很多,本來應該不會發生上述問題。文章認為,“問題在于,在公海成為常態化的是以中國艦船為假想敵艦的海上自衛隊與美軍的戰斗訓練”。
藤本在這篇文章中說,“不論如何,假如公布中國海軍雷達照射海上自衛隊艦艇前的行動,就一定會解明中日到底誰是誰非。正是因為不敢公布海上自衛隊此前的行動,所以日本政府才不敢公布雷達照射的具體事實”。
就在日本炒作所謂“中國海軍火控雷達瞄準日艦”問題時,朝鮮核試驗加緊進行。據日本政府公布,2月11日即朝鮮核試前一天,美方已把朝核試驗的情報轉告日方。因此2月12日這天,日本政府的應對似乎“異常從容”。
2月12日上午12時59分,日本氣象廳報告朝鮮方面發生地震波,12時11分氣象廳向政府危機管理中心提出第一份報告,確定了地震發生時間、方位、震級:2013年2月12日上午11時57分50秒發生在北緯41.2度、東經129.3度深度零公里處,震級為5.2度。此外,地震特征為非自然地震。
在接到氣象廳報告同時,日本內閣把“朝鮮形勢情報聯絡室”改組為“朝鮮核試驗實施情報官邸對策室”,同時向安倍總理、官方長官傳達氣象廳的報告。12時13分安倍命令有關省廳抓緊情報收集、分析,并對國民提供準確情報。同時要與美、韓、中、俄有關國家合作收集情報。但在此后日本媒體報道中,卻沒有看到中俄的字樣。
當天12時30分,日本內閣舉行緊急會議討論此事。12時37分官房長官菅義偉舉行記者會。12時47分,日本內閣召開安全保障會議。13時整,安倍晉三參加了這個會議,并做如下指示,第一,把握核試驗伴隨的放射性物質影響;第二,徹底收集、分析朝鮮的今后動向,第三,加強與各國的監視體制;第四,在與國際社會合作的同時,采取包括對朝鮮獨自制裁在內的一切有效應對手段。第五,預備不測事態發生,確保國民的安全、安心。
這天下午,官房長官舉行了兩次記者會。13時41分為第一次,14時39分朝鮮中央通訊社公開了“地下核試驗成功實施”消息后,15時43分官房長官再次舉行記者會,發表了內閣總理大臣聲明。
次日上午,安倍晉三與韓國總統李明博通話時說,“朝鮮的核試驗完全與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的方法背道而馳,國際社會絕不允許”。 安倍談到中國時說,“中國的作用非常重要”。2月14日上午,安倍才與奧巴馬總統通上話,兩人講了20分鐘。據悉,在談話中安倍要求美國同意加強對朝鮮的金融制裁,并表示對這個問題兩國要合作。奧巴馬則意味深長地表示“我們一如既往對日本提供核保護”。
在東亞問題優先度方面來說,美國更重視的是朝核問題。朝鮮前兩次核爆均為钚核彈,但這次則是濃縮鈾核彈,這說明朝鮮的濃縮技術有所進步,核彈可以裝載在此前試驗成功的火箭上,美國認為這對它造成威脅。而據日本媒體報道,朝鮮有300余顆導彈對準日本主要城市,對日構成嚴重威脅。盡管如此,日本政府卻在炒作中國海軍艦艇對日艦的所謂“雷達瞄準”。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上述滕本順一的文章,其實是想提出,“對日本來說,什么是真正的威脅”這樣一個根本問題。避免朝核危機擴大,這對中美日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如何共同面對這個危機,中美日還應有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