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近日,傅抱石外孫女傅蕾蕾連發3條微博,稱正在香港某廣場展出的15幅所謂的傅抱石作品,并非出自傅抱石之手,是拙劣的贗品。話音剛落,這批畫作的藏家趙泰來發表聲明,其借予荷里活廣場展出的傅抱石畫作實屬真跡。并表示其藏品是1978年在榮寶齋、北京飯店、燕京飯店由史樹青等人鑒定后購下的,對于傅蕾蕾的指控,已委托律師采取法律行動。
作為中國書畫市場上的“龍頭股”,傅抱石的作品早在上世紀40年代便開始進入流通領域。1984年,在香港蘇富比拍賣的一套傅抱石《唐人詩意》冊頁,成交價達160萬元港幣,創當時近代中國畫拍賣最高紀錄。1996年,他的力作《麗人行》,以1078萬元人民幣在中國嘉德拍出,創造了中國近現代書畫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2003年,他的作品《毛主席詩意》冊頁(八開),以1980萬元締造了當時的天價。8年之后,當這幅作品出現在北京翰海秋拍的時候,其成交價已經達到了2.3億元,翻了二十多倍,如此說這算一種盈利模式的話,房地產大佬應該甘拜下風了。
巨額的利潤之下,造假者開始出手。君記否,1999年底,在上海博物館展出的《金剛神韻——傅抱石金剛坡時期作品特展》曾引起巨大轟動,一位傅抱石大師的入室弟子表示,“這批繪畫的仿造作者比我以前看到的贗品要高明些,仿得較像。最早我發現假畫總是先從書法看的,為此寫過一些文章,不料這次作偽者專在書法上下功夫,有些畫上寫了長篇小楷,初看像真的。作偽做到這程度真是匪夷所思,連我都上當了。”時任傅抱石紀念館館長徐善表示,金剛坡時期的作品一共有多少,畫都賣給誰都有記錄。一般來說,名家作品的時代風格、作品演變,都應是流傳有序的,因此傅畫的流向也是很清楚的。這樣一大批傅家全然不知的巨幅作品突然面世,令人不可思議。
十多年前的這場風波,最受傷的當然是上海博物館,而近年來,傅抱石的偽作經常出現在拍賣會上,其頻率大概可與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等人“比美”。其實試想一下就會明白,一個人畢生的創作畢竟有限,傅抱石的畫作,除掉收藏在南京博物院、江蘇省國畫院以及自己家人手上的,其余流散在市場上的應該十分有限。又怎么可能在拍賣市場上常見常新?藏家收之,當十分寶愛,又怎么可能輕易流到市場上去?
造假者把傅抱石的畫中的各種面貌進行拼湊,甚至將一些酷似傅抱石風格的畫作改款之后送入拍賣行,2005年,在京城的一場大型拍賣會上,一幅標明為“傅抱石”的作品估價數百萬元,而其真正的作者為時任傅抱石紀念館館長的徐善,為其十多年前臨摹的一幅傅抱石畫,當年以1000元一尺的“仿品”價格賣出去的。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制假造假“具有更強的隱蔽性、欺騙性”,凡寫上某某權威鑒定的畫都要慎重,要多打幾個問號。
目前,拍賣行里看到的傅抱石偽作呈這樣的趨勢:低仿品逐漸減少,高仿品陡然增多;個人作假漸成支流,集團作假變成主流。造假集團中有人專門制作印鑒,有人負責把紙張染色作舊,還有人負責裝裱。做好后,就通過各種關節在大型的展覽中露面(比如送博物館、大型展覽等高端平臺),然后躋身正規書畫出版物的出版物(買書號自費出版也是一種)。最后,由老板手下的一批馬仔負責向國內外拍賣行送貨,槌聲一響,黃金萬兩。這些人制作贗品的年頭較長,經驗豐富,“專業知識”高深,花個把月制作一幅傅抱石假畫真是跟玩兒一樣,加上數量少,質量精,欺騙性極強。有人說,即使傅抱石活在當下,他也可能看走眼啦。
信息
“暗能量”琴嘎個展
琴嘎經常使用與能量有關的可見或不可見的材料,比如鋼板、油桶、冰塊、鐵鍋、電熱絲、液化氣罐、燃燒、電能、蜂窩煤、性沖動、體溫、恐懼,以及在創作過程中對作品實體施加的切割,使之產生能量,并突現能量和身體之間可能存在的沖突和危險。
時間:即日起至3月5日
地址:北京798藝術區白盒子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