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慶
世界史上幾乎每個不容忽視的時代,都或多或少地與一場海戰有關。美國從大國“化蛹為蝶”成為強國的過程中,也與一場海戰密切相關——1898年美西戰爭。這其實是一場推遲了很久的戰爭。早在1873年,美國和西班牙就差一點發生戰爭。當時,懸掛美國國旗、一直為古巴起義者運送武器和補給的“弗吉尼厄斯”號運輸艦被西班牙戰艦捕獲并拖到哈瓦那港,西班牙殖民當局很快就處決了遠征軍首領——這艘船的美國船長——以及另外51名船員和乘客,包括多名美國公民。這激起了美國民眾、媒體的強烈不滿,而美國社會在一時之間空前團結起來,格蘭特政府不僅向西班牙發出了最后通牒,還做好了戰爭準備,海軍部長要求造船廠加班加點生產,并征召上萬名軍人。
但頗為戲劇性的是,在最后時刻發生了世界海戰史上少有的妥協,西班牙在最后一分鐘進行了道歉,而美國國務卿菲什也欣然接受了。看上去,是“主和派”菲什占了上風,但真正的問題是,以菲什為代表的格蘭特政府的多數人都擔心海軍并不能夠應對挑戰。
而海軍,始終都是美國軍事發展中的痛。在整個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及至80年代的一段時間,美國海軍都不如智利海軍強大。
這次的“差一點”讓美國人意識到自身在海軍建設上的落后,用海軍少將羅伯雷·埃文斯的話說,當時集結在佛羅里達海岸的美國艦隊處于一種可笑的狀態,對方兩艘現代戰艦就可以在30分鐘之內將美國海軍擊敗。海軍上將戴維·狄克遜·波特則悲嘆道:“在船只和炮火方面,全世界沒有一支海軍不領先于我們。”
令美國人震撼的是,英國和法國已在建造鐵甲海軍甚至前所未有的大型戰艦,連日本和智利海軍都已有了相當現代化的配備時,美國的艦隊幾乎還完全是木制的!
不僅如此,很多戰艦都處于破損失修狀態,美艦“塔拉波薩”號被一艘運煤的駁船撞沉的事件,更成為了一個令人極不舒服的全民笑話。這些老爺船讓海軍將士感到無語和恥辱,也在客觀上激發了美國人的大海軍之夢。
來自西班牙以及智利的刺激,提升了美國政界和軍界的海軍意識,但由于當時的海斯總統為國內事務所困,美國海軍真正的勃興出現在上任僅半年就遇刺身亡的加菲爾德時期。1881年,加菲爾德上臺后不久,他的海軍部長威廉·亨特(1881-1882年在任)便指定了一個“海軍計劃委員會”,海軍部1881年的年度報告更是令人震驚地指出,140艘現役的海軍戰艦只有31艘具有戰斗力,強化了美國海軍的危機感,在此基礎上,1882年,美國國會自內戰結束后第一次投票贊成建造新的戰艦。這一時期,馬漢的海權論也逐漸浮出水面,并為美國社會所接受,而以往擔心戰爭會影響經濟發展的商界也意識到“商業優勢和海軍力量歷來在所有國家都是密不可分的”,“哪國海軍在世界上擁有統治地位,受其保護的哪國商業就會相應地具備發展優勢”。各種力量都在全力支持海軍建設。
由于有著經濟實力做后盾,在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前,美國的海軍實力已今非昔比,本杰明·哈里森時期建造的4艘戰艦(克利夫蘭在第二個任期又批準了3艘)可以與英國最頂級的戰艦相媲美。而西班牙顯然沒充分意識到這個問題。
美國海軍積極的“韜光養晦”終于使其在25年后舉起了“復仇之劍”。
這也是與崛起中的大國作對必然付出的代價。一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國家,是不可能長期忍受來自周遭或其他大國在海洋上的羞辱和輕慢的。外交辭令會隱藏大國的真實意圖,但時間會最終展現給人們好萊塢式的結局。
現在不動你,不是怕你,而是為了將來更徹底地收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