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
最近十多年來,中俄兩國的“強國夢”交織在一起,千絲萬縷,歷經歲月考驗,雖難脫分歧、爭執,有時甚至有些不太協調,但大體上形成了一個為世界所承認、可仿效的合作模式——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這個模式的根本點,即“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意思是誰也不領導誰,雙方都以本國和民族的利益為準繩和底線,謀求基本上以協調國際事務政策為主的全球范圍內的合作。
自江澤民和葉利欽始,這種新型的合作關系就在傳統合作的基礎上萌芽、發展并壯大。隨后,胡錦濤、普京、梅德韋杰夫再續征程,終于形成了目前這樣一種格局。而就中國而言,胡錦濤時期的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頂峰,但由于國際環境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中俄兩國國內經濟和社會也有了深層次發展,所以,兩國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也面臨著新的條件、機遇和考驗。
最近一段時期,國際局勢變化的一個明顯特點是:美國加強了在亞太地區的爭奪,深化了在阿拉伯世界、中近東地區的干涉,因而出現了三大難以解決的世界性熱點:敘利亞危機、伊朗核問題和朝鮮半島的核紛爭。隨之而來的是黑海和大西洋上戰云重重,尤其是從朝鮮半島到南海諸島上空的陰霾難散。這種戰云和陰霾從西方壓迫著俄羅斯,而從東方則圍堵著中國,盡管這種圍堵或壓迫對中國和俄羅斯所造成的影響不盡相同。因而,這一切使中國的對外關系和對外政策面臨了新的挑戰,甚至有發生戰爭的危險;同樣,西方的咄咄逼人也使俄羅斯的對外關系和對外政策面臨了新的挑戰。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和俄羅斯都進入了一個需要調整外交對策和采取新的必要外交行動的新時期,進入了一個在新形勢下鞏固和發展兩國間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新時期。
一些觀察家注意到:一些新的因素正在注入這種關系。其一,也許是所有因素中最首要、最迫切的因素,即如何面對美國在從朝鮮半島到南海諸島的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圍堵和挑戰。這種挑戰有經濟、軍事、政治和民族等多方面的內涵,而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在這方面遇到的挑戰也最大。當然,中俄兩國在這條戰線上的利益和需求并不完全一致,兩個最突出的問題是朝鮮半島問題和以釣魚島為核心的南海諸島的歸屬問題。
在對待朝鮮問題上,中俄有個共同原則:不能發展和使用核武器。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中俄兩國在朝鮮問題上的利益與需求并不完全一致。在海島問題上,俄羅斯關注南千島群島的歸屬問題,中國則全力關注釣魚島及南海諸島的歸屬問題。
其二,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新一輪的爭奪具有一個突兀的征候,即在這一地區部署反導系統的問題。就中國而言,這不僅是具體的軍事行動問題,更是嚴重的戰略部署問題。這一問題不僅牽涉到國家根本利益的決策和政策,而且關系到國家經濟、高端科技的現實狀況和未來的發展。美國最早是要在捷克、格魯吉亞和波蘭等地區部署所謂防衛的反導系統,目的是扼制俄羅斯,但俄羅斯以“你部署我也部署”的“伊斯堪德爾”方針相對抗。盡管在東歐和近東地區美國部署了反導系統網,使俄羅斯面臨嚴重威脅,但俄羅斯的導彈實力最終還是迫使美國不敢輕舉妄動。現在,美國聲稱要在太平洋地區部署反導系統,這就不僅意味著美國要從俄羅斯的東部,從太平洋沿線建立一個全面遏制俄羅斯的反導系統,同時也把部署導彈的必要性和現實性提到了中國的面前。而在這方面,就為中俄新階段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提供了發展的新空間。
其三,俄羅斯的經濟正逐步復蘇且以每年4%的增長率發展,與此同時,俄羅斯最高領導人決策,國家未來的發展方針和優先地位將放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這一地區是俄羅斯的資源寶庫,俄羅斯經濟發展向這些地區傾斜的必然結果,是加速該地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出口將成為俄羅斯經濟發展強有力的支柱。而在這些資源中,對中國而言,石油、天然氣和稀有金屬三個領域的開發首先有著至關重要的密切關系。隨著資源的深層次開發和利用,俄羅斯的資源經濟必然會向高端科技經濟深入。對中俄兩國而言,這樣一種新的進程充滿了挑戰和風險。在這一進程中,無論是俄羅斯自身的開發、利用和出口,還是中國對這些資源的進口和利用,都將引起中俄雙邊關系格局的變化,也必將引起中俄兩國和周邊及相鄰國家關系的變化。對太平洋沿岸、東北亞地區的關注和爭奪,美國對這一地區經濟、政治和軍事實力的滲透也必將強化。
其四,隨著俄羅斯國家發展方針的向東傾斜,能源問題在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的分量將日益增強。作為中俄經濟關系中最核心、最關鍵的領域之一,能源貿易的發展、能源進出口價格的變化、中國對俄羅斯能源的需求和俄羅斯出口中國能源的可能性與現實性也將不斷發生變化和做出相應的調整。能源貿易的平衡、穩定和增長的發展,將取決于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平衡、穩定和增長的發展。
最后,安全問題在未來的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將愈顯突出。在面對美國東西兩方反導系統圍堵的情況下,俄羅斯已經在黑海完成了軍事部署的常態化,并正準備在太平洋地區實行軍事部署的常態化,而中國也在東部和南部沿海陸續調整自己的軍事力量部署。因此,這種新形勢就使得中俄兩國面臨了全方位的國際安全問題和國內安全問題。
在這種國際形勢發生關鍵性變化的重大時刻,習近平主席首訪俄羅斯顯然就成了外交觀察家們的關注焦點。(作者為資深俄羅斯歷史與文化研究專家)
此次訪俄有何亮點?
其一,在12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領導人的訪俄行程都是在事前不久才宣布的,而這次習近平的訪問,是在他剛當選為總書記、人大尚未召開時就已公布,當時的新聞標題是:“國家主席將在3月訪俄”。
其二,在新聞公布后的一個月中,從外交部長、副部長到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都不斷談到習近平的訪俄及其進行的籌備。
其三,打破了歷來領導人訪問日程不事先公布的慣例,習近平要參加什么會、去哪里幾乎都為媒體和大眾所知。
其四,習近平的訪俄極為迅速,是在他當選為國家主席后一周就成行。
所有這一切都表明:一,新的國家主席將繼承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傳統并推向全面發展;二,新的國家主席極為重視兩國間的這種關系;三,向全世界表明,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兩國合作和友好的基礎;四,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是國際舞臺上不可或缺的力量,由此產生的話語權是世界都應該關注并予以認真考慮和對待的;五,中俄戰略伙伴關系決定了中俄兩國一定會在美國的全方位戰略圍堵中采取新的決策和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