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鳳英
《狼之殿堂》是一本讓人著迷的歷史小說,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也得過2009 年“男子布格書卷獎”(Man Booker Prize)。用通俗流行的語言來形容,它或可說是一部:文學的,政治的,男版的,反俊男美女的《甄嬛傳》。
這是一部翻案小說。故事的主角是16 世紀英國都鐸王朝的一個“壞人” ——亨利八世的首相克倫威爾。
克倫威爾何許人也?此人曾協助亨利八世廢棄卡薩林皇后,與教會決裂,另創英國教派,迎娶宮女安·博林入宮。亨利八世把安·博林送上斷頭臺后,他又協助亨利八世迎娶德國公主為后。在英國歷史上,他被歸類為亨利八世的爪牙。人們記得的克倫威爾永遠是:身穿英國宮廷黑袍,嚴峻不善,手握匕首公文卷,隨時要置人于死地。
克倫威爾與他同時代赫赫有名的“好人”湯姆斯·摩爾形成對比,一善一惡,代表亨利八世王朝中一邪一正的兩派勢力。摩爾衛道護教,因為反對亨利八世離婚,被亨利八世處死。而政壇風云詭譎,翻云覆雨,克倫威爾最終也沒有逃過斷頭臺的命運。他在1540年,被亨利八世以叛國罪為名,處以死刑。
那么,本書是如何替這個“壞人”平反的呢?全書從克倫威爾的視角出發。從他的眼里,我們可以讀到亨利八世的專斷和無奈,安·博林的美人心計,卡薩林皇后的力保尊嚴,紅衣主教的軟弱和趨炎附勢。都鐸王朝盡是俊男美女,奇才勇士,英雄美人在斷頭臺下喪命不算稀奇。此書讀來,卻不免讓人心驚肉跳,再次見證都鐸王朝不為人知的風浪。
幾個世紀過去了,克倫威爾重新被史家定位。有學者們認為:克倫威爾才是英國現代政治制度的開創者。他早在16 世紀即開風氣之先,冒大不韙,以務實理性的角度輔佐亨利八世,冀望循序漸進,推動皇室內部改革。歷史的后見之明,留給后人諸多感慨。
在本書中,克倫威爾被描述為“有斗牛犬的四方臉,像街坊市場里常見到的那種讓人用繩子套在脖子上拉著走的狗臉”。他出身寒微,父親是個鐵匠,酗酒兇狠,隨時拳腳相加。 他15歲逃家,“哪里有戰爭,就往哪里跑”。先后浪跡法國、意大利、荷蘭,當過水手,做過生意, 跟意大利畫師學徒,當過銀行會計,殺過人,也險些被毒蛇咬死。他能說多國語言,有辯才,思慮細密,能寫狀紙,訓練飛鷹,畫地圖,勸阻惡斗,裝潢房子,處理訴訟……在法庭,在教皇殿堂,在酒肆旅店,都能存活,他是一個真正多才多藝的“文藝復興人”。
他在16 世紀的英國社會單打獨斗, 對“現實”有著“理性”的考量。他與出身富商家庭的寡婦結婚,得到財富上的利益。但他不只是個機會主義者,而是個在現實和理想的天平上,尋找平衡點的人。婚后,他忠心于妻子兒女,是好丈夫、好父親。他也撫養教育親友的孩子,提攜后進,慷慨盡力。出身貧寒的他,盡管有政治家縱橫捭闔的謀略,卻是個對家庭、君主都樸實忠誠的人。因著聰明、獨立、語言天分,和擅與人打交道的本領,躋身政界。先做紅衣主教的幕僚,繼之成為亨利八世的首相。
政海幾度浮沉。他的故事叫人想起多少歷史上的灰飛湮滅,風云起伏。書中另一個叫人感慨的男人,是亨利八世。亨利八世繼承父親的江山,開朗好音樂,卻也是個鏟除異己、出手毒辣的君主。在位40年,他一直因子嗣單薄所苦,先后廢后立后,有6任妻子。死時只有一子,年僅9 歲,就是后來的愛德華七世。
這位呼風喚雨的男人,11歲時奉父命與哥哥的遺孀卡薩林訂婚,成年后立即與兄嫂結婚。但年輕的他,卻愛上了宮廷美少女安·博林。與教會斡旋多年不得結果,最后與教廷決裂,自立英國教會,才跟卡薩林離婚,迎娶安·博林。婚后安·博林卻在產下一女后(即后來的伊麗莎白女皇),讓多疑的亨利八世以通奸罪送上了斷頭臺。這樣一個猜疑多嫉、浪漫多情的君主,有怎樣的男人委屈和心腸呢?和貧寒出身的克倫威爾又如何建立君臣關系?這部歷史小說展現了“壞人”眼中的都鐸王朝,讓人再次唏噓感嘆。
它是“文學的”:書中的敘述手法頗為不俗。它是“男版”的:故事圍繞主人翁克倫威爾進行。它是“非俊男美女的”:選擇了出身市井、有“斗牛犬”兇陋長相的男人為主角。此書長達600頁。有心的讀者,一日讀60頁,10天可以竟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