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琳玥
【摘 要】戰略型企業社會責任(簡稱SCSR),是由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和戰略管理研究交叉融合而產生的一個全新的研究主題。本文從戰略型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入手,闡述了戰略型社會責任體系構建意義,通過與傳統型企業社會責任的優勢對比分析,初步提出了企業在構建戰略型社會責任體系的幾點思路,以期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形成企業自身發展與實現社會效益的雙贏。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戰略CSR;體系構建
社會經濟學者認為,企業在創造經濟利益的同時應當為相關利益群體承擔相應的責任。但傳統意義上的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已受到新形勢、新市場環境變革的沖擊和影響。如何有效地履行社會責任,讓其變成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已成為企業作為一個社會公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最近,戰略型企業社會責任在經濟界和理論界日漸得到認可和重視,建立一種新型的社會責任體系,持續高效履行社會責任,將會實現企業與社會雙贏。
一、傳統型企業社會責任分析
企業社會責任(簡稱CSR)通常是指企業的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之和,包括對投資者、員工、消費者、商業伙伴、自然環境、社區和政府的責任。從國內來看,多數企業僅將慈善捐贈、環境保護作為社會責任實踐的主要組成部分。但這些模式往往曇花一現、無法持久,表現為分散針對各利益相關方采取行動,或者簡單將社會責任等同于公益捐贈。這種傳統社會責任項目既不能提升企業長期競爭力,也難以帶來更多積極社會影響,反而造成企業資源和能力的浪費。
二、戰略型企業社會責任闡述
(1)SCSR理論研究意義。SCSR是目前呼聲最高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引領性趨勢。SCSR不回避現實社會需求,而是把承擔社會責任看作是創造共享價值的機會,企業可以將CSR理念融入生產經營、市場營銷、售后服務、采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等環節,將自身價值鏈條上的全部行為變成社會負責的舉措。(2)SCSR項目與傳統CSR項目對比分析。一是與企業經營項目的聯系不同。傳統的社會責任項目獨立存在與經營項目之外,與企業經營項目缺乏聯系;而SCSR項目則與企業經營項目聯系緊密,并且通過企業經營活動來完成。實踐證明,與企業主營業務相關性可以帶來更多積極社會影響。二是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特點不同。傳統社會責任項目活動過程是間斷的,各次活動因扶助對象不同而是分散的;而SCSR項目其活動過程則隨著企業經營活動過程連續進行,這種長期布局相比短期呈現可以起到更好的社會效益。三是推動履行社會責任的動力機制不同。傳統社會責任項目只能為企業贏得社會贊譽,很難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故在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動力機制中只有精神動力,沒有經濟動力;而SCSR項目則不僅能為企業贏得社會贊譽,同時也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故其動力機制中既有精神動力,也有經濟動力。四是企業開展社會責任活動的戰略持續性不同。SCSR因其效益性,它能激勵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并延續持久,而傳統社會責任項目是“成本性”活動,企業做的越多,則成本開支越大,給企業帶來壓力。迫于這種壓力,企業參與傳統社會責任項目往往難以持久。(3)SCSR優勢分析。一是經濟效益優勢。和企業的主營業務、企業戰略緊密相連的SCSR,在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為企業創造市場價值和效益。二是激勵機制優勢。戰略型CSR在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解決了企業資源利用和消費的問題,與商業模式結合可以激勵企業長期從事CSR項目,并在收獲社會聲譽同時,提高其在行業內的核心競爭力。三是持續發展優勢。戰略型CSR促使企業轉向對產品、流程、管理、服務等環節進行創新,為推動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和良性發展做出表率,保證企業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
三、企業構建戰略型社會責任體系的幾點思路
(1)建立科學可行的長期愿景與目標。CSR目標的擬制需要既要融于社會,又要融于企業發展,要尋找企業與社會共同發展的契合點。(2)量身打造適合企業發展的措施與步驟。一是轉變思維,達成共識。企業經營者需認識CSR體系建設對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必須明白商業利潤與企業社會責任之間不是博弈關系,SCSR思維應該是企業價值觀的一部分。二是融合業務,打造特色。確保CSR戰略與公司業務運營戰略一致性,要在保證相關利益方共贏前提下盡可能為本企業爭取適當的經濟效益。三是構建組織,規范制度。全面啟動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將企業社會責任提升到公司戰略高度規劃。四是資源整合,風險管控。資源既包括企業內部人財力資源,也包括利益相關方等外部資源。資源整合后可為執行項目形成合力,同時要切實做好相關各種經營風險的防范工作。五是信息透明,總結評估。2011年,企業發布的各類社會責任報告數量達
800余份。公開和透明向社會披露公司在CSR 方面的工作進展,被認為是企業在CSR方面的實踐。
參 考 文 獻
[1]中國經濟網.宜信CSR戰略新方向:與企業經營戰略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