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怡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與瓶頸,通過調查問卷和對相關問題的研究,總結說來本文認為主要有兩個:一是缺乏基礎管理,二是缺乏核心技術。
【關鍵詞】基礎管理;戰略;核心技術
一個企業從成立到成長發展,再到成熟要經歷一個艱難、痛苦而危險的過程。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主要有兩個,具體如下:
一、缺乏基礎管理
(1)忽視戰略管理工作。我國企業對戰略管理缺乏認識,企業戰略是對企業的整體謀劃,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企業使命的確定,基本發展方針和競爭戰略的制定等等。在這方面,我國的絕大多數企業仍未能轉變觀念,發展自身的戰略管理。除此之外,我國很多中小企業的戰略管理更多的是設定遠期目標.而忽視了對企業來說更重要的反而是具體實施的步驟,返使得企業空有目標卻不知道如何朝這個方向努力,這使得企業戰略管理流于形式。同時,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很多中小企業實際上還停留在戰略規劃而不是戰略管理水平上。(2)財務管理工作缺乏科學性。首先,財務控制薄弱: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二是應收賬款周轉緩慢,造成資金回收困難。原因是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很多中小企業月末存貨占用資金往往超過其營業額兩倍以上,造成資金周轉失靈。其次,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觀念落后:一方面,在我國有些企業中,領導者集權現象嚴重,對于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必要的認識和分析,致使其職責不清,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會計信息失真等。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業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其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理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3)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缺乏科學性。首先,缺乏科學有效的人才引進、培育和利用機制一是人才引進渠道過窄,針對性不強,效果不理想;二是缺乏完善的人力資源規劃;三是崗位設置與員工配置不盡合理,缺乏科學的工作分析,沒有形成完整的職務說明書,這些都不利于人才的優化配置,不利于人才的挖掘。其次,激勵機制不到位,績效評估機制需完善:良好的激勵措施才能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才能夠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同時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中國企業目前的激勵措施則是大部分缺乏機動性和科學性,它對員工的激勵政策只是停留在了“保健因素”的階段,不在意“激勵因素”。
二、缺乏核心技術
企業有沒有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決定了一家企業能不能占領全球產業領導者的高地,有沒有在國際上具有領導者地位的企業,這決定了整個國家產業的命運。然而,中國的企業卻大部分缺乏核心技術,大部分企業只是處于加工制造階段,附加價值很低。我國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即我國大部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沒有形成有效的技術創新機制。我國企業除了面臨著“產權不清、政企不分、權責不明”等國有企業的共同難題外,還受到不甚合理的計劃體制和財稅體制的約束,使得其內部治理結構難以按照“科學高效、協調運轉”的要求去建立和完善,使其在技術創新方面存在許多缺陷。二是技術創新人才少。我國企業長期受到計劃體制的制約現有的技術人才相對較少,而且引進人才的手段單一,僅僅是每年從高校中招收部分大學生。三是研發能力薄弱。由于人才少,設備相對落后,還沒有形成一個較強實力的研發群體,沒有建立在有一定技術實力,技術先進的研發機構。首先,需要進行創新文化建設,建立起企業內部技術創新文化和氛圍,推動技術創新工作良性健康發展;其次,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核心技術產品,企業應該根據國內外市場的需求,不斷開發出具有廣闊市場前景,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雙高”核心技術產品;最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企業每開發一個技術產品,均需注意在整個開發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及時申請專利或作好專有技術保密工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效保護了自主知識產權,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核心技術產品的競爭優勢,從而全面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綜上,我國企業要想實現快速發展,趕上甚至超過發達國家的企業,首先就需要加強基礎管理,完善戰略管理、財務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這樣才能為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奠定基礎,企業還需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獲取途徑有外購和自主研發兩種,企業要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理性的選擇。
參 考 文 獻
[1]孫明華.用科學發展觀指導企業問題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S1)
[2]姚亞琳.中小企業問題管理模式的探究[J].中國商貿.2011(14)
[3]張巍,王璐.中國私營企業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商貿.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