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瑤 吳靈均 向維杰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畢業生就業與社會勞動力需求的矛盾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本文通過介紹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在闡明構建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意義的基礎上,立足于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提出構建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的幾點探索性建議。
【關鍵詞】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大學畢業生
一、海南省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隨著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全國高等教育規模自1999年實現首次擴大以來,大學畢業生人數在2001年突破百萬,而至2012年全國大學畢業生規模已近700萬人。同時期海南省大學畢業生規模在2003年達到5846人,實現就業4244人,就業率僅為72.6%,截至2012年的全省大學畢業生超過4萬人,就業率基本穩定在85%以上。
大學畢業生人數的激增在社會形成了巨大的就業壓力,加之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危機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衰退引發了不少企業以減薪裁員的方式予以應對,使得原本不容樂觀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由此帶來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困局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海南省高等學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引起了海南省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將海南實施發展戰略“十二五”黃金時期中的社會勞動力就業工作推上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隨著海南省建設國際旅游島發展戰略的各項優惠政策逐步落實,進一步促進海南區域性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保障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面對大學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由海南省政府主導,社會各界相互合作共同構建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促進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顯得尤為重要。
二、構建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的意義
實現經濟增長、社會穩定和充分就業是政府工作的三大主要職能。目前隨著我國逐步實現的經濟穩定快速增長的發展趨勢,海南省在國家支持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有利發展機遇中,如不能有效改善本省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式,不僅會造成地區人才和教育資源的浪費,甚至影響區域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在建設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部驅動力作用下,海南建立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以應對失業風險穩定大學畢業生就業大局,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一個有效的安全網以提高高等教育新生勞動力對失業的承受能力,既是一項利于本省持續穩定快速發展區域經濟的長遠計劃,又是解決當前形勢下區域性勞動力供需失衡的必要途徑。
(一)構建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是實現大學畢
業生順利就業的基本保證
海南省利用地方區位優勢,構建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使本省各個高校的大學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立足于海南省區域優勢發展機遇,珍惜利用校內外的各種學習資源以提高綜合素質與實踐技能,練就過硬的求職就業能力,順利實現就業。就目前我省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保障機制而言,雖然根據國家相關的失業救助制度和低保政策對失業大學畢業生有一定程度失業救助,但現實情況是但是大多數失業大學畢業生由于礙于情面或是申請程序繁瑣而寧愿“啃老”放棄領取失業救濟金和社會低保。通過構建制度化的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來產生一種社會性的約束力,使大學畢業生不會因所謂的“丟面子”和“尊嚴缺失”而放棄這種社會性保障,從而最大程度的落實社會各界對大學畢業生的關心與幫助,保障大學畢業生的基本生活,調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心態和平衡情緒,有利于失業大學生重新認識自己和社會,提高求職就業能力,縮短失業時間對幫助大學畢業生建立自尊自強自立的獨立精神積極努力尋求就業機會有著重要意義。
(二)構建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是高等教育機
構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
面對當前的社會勞動力就業形勢,各個高校都以畢業生就業為辦學的基本導向,國家以及海南省教育主管部門也以相關政策明確表示對低就業率的專業予以控制,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高校的生存、規模、質量和發展。海南省構建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對高等學校的招生就業、人才培養、教育教學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我國目前正處于高等教育向大眾化轉變階段,政府不斷加大對高等教育的財政性經費的投入,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通過高校擴招以滿足社會大眾對接收高等教育的渴望。構建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幫助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為區域經濟穩定快速發展作出貢獻,從而提高社會各界對高等教育水平的滿意程度。同時各個高校則可以根據學生的就業狀況以及市場的反饋就業信息,來合理調整資源配置、調節專業課程設置與招生規模,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使高校辦學更具市場競爭力
(三)構建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是和諧社會穩
定和快速發展的重要工作
大學畢業生的就業不僅是關乎其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對社會健康穩定發展起著重大的影響。和諧社會是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社會,是追求公平和良性運行的社會,實現勞動力的充分就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之一。大學畢業生是整個社會中凝聚知識、充滿活力、富于創造的優秀勞動力資源,是黨和國家最為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大學畢業生群體的就業工作做不好,容易引發影響社會穩定的群體事件,妨礙社會改革發展的穩定大局。構建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大學畢業生的基本生活保證,給處于暫時性失業的大學畢業生以緩沖的時機,平抑大學畢業生“畢業即失業”的挫敗情緒,幫助大學畢業生以更為健康的心態走出校園去適應社會角色,以實現真正的大學畢業生社會化轉變。同時構建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還有利于預防由于高等教育人才流通不暢導致的社會勞動力資源配置扭曲的不利局面,對保護人們對投資教育的積極性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構建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對于進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維護社會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保證經濟穩定和快速發展等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構建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的探索
(一)構建海南區域性就業全新理念
海南省處于我國的泛珠三角區域和環北部灣經濟圈交匯點,背靠華南腹地,面向東南亞,位于西太平洋主航道中心線上,擁有廣闊的國際國內市場空間。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海南省呈現出多語種交流、技術合作、出入境旅游、區域文化交流與合作等諸多方面的區域性特點。隨著東南亞國家聯盟等世界區域性的經濟與技術合作的加強,海南省大學畢業生的就業也呈現出顯著的區域性特征。目前海南全省有公辦本科院校4所,民辦本科院校2所,公辦專科院校6所,民辦專科院校6所,所培養的大學畢業生以應用型人才為主,各個高校所開設的諸如旅游、酒店、航空、海運等專業主要是面向海南本島區域特色行業培養適應性人才,海南省各個高校的大學畢業生就業于本省的情況比較普遍,樹立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新理念就顯得極為重要。各高校所處的區域位置決定了學校及其畢業生的發展必然與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系,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是支撐地方區域經濟建設的重要動力。各個高校應當機密結合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加強學科專業建設,調整人才培養規格和類型,努力培養社會急需的各類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同時地方政府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相關組織機構也應當立足于區域性經濟社會的發展,制訂促進地方高等教育區域性發展的相關政策,構建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為發展區域性經濟與社會穩定提供重要保障。
(二)培養海南區域性高等教育人才
大學是為社會培養各類高級人才的專門機構,各個高校應當立足于區域性的社會關系,機密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特征科學的開展相關專業學科建設,按照市場人才需求合理的制訂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建立和規范符合區域性特征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科學合理的區域性地方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更好地為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服務。基于海南省獨特的區位發展優勢,政府應當大力支持各個高校立足地方區域優勢、依托地方區域發展、服務地方區域經濟、支持地方區域建設,確定學校的發展目標和建設重點,找準自己的辦學定位,建立出自己的辦學特色。同時,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地方高校的基本辦學理念,海南省各個高校應當把增強區域性創新能力、提高區域性生產力作為服務地方的具體目標,不斷樹立區域性服務特色,努力提升區域性服務的水平。為此,各個高校在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以及科學研究等個方面的工作都要要著眼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結合學校自身的辦學優勢,努力打造區域性優勢特色專業,在優勢專業領域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卓越貢獻,從而提高學校在當地區域社會的影響力。
(三)完善海南區域性就業保障機制
海南省近年來穩定快速的經濟發展要求和新的就業機會強烈的刺激高等教育的發展,同時也形成了部分大學畢業生在一定程度的就業壓力。隨著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環境的形成,地方政府對地方高校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各個高校應當深化與社會各界組織的聯系與合作,立足于區域型經濟發展和人才市場需求,積極探索和推進大學生的教學實踐、專業實訓、畢業實習等實踐性教育教學,結合大學課堂理論知識教學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為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提供能力保障。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應不斷加強與各個高校之間的溝通聯絡,共同探索為大學畢業生區域性就業提供制度保障。地方政府應當發揮自身宏觀統籌管理優勢,幫助各個高校掌握區域性經濟社會的發展態勢及市場對各級各類人才的現實需求情況,針對性的采取有效的人才培養措施,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思維結構等基本素質符合區域性社會發展的要求,為學生畢業后的順利就業奠定堅實基礎。地方政府要充分發揮其管理職能,支持和協調社會各界組織,指導各個高校合理有序開展畢業生就業工作,才能真正更好地推進區域性大學畢業生的充分就業。
參 考 文 獻
[1]黃勇榮,韋金凌,程傳奇,周瓊.地方高校提升大學生區域性就業能力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15):121~122
[2]杜寶旭.構建高校畢業生就業保障機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62~263
[3]羅玲玲.中國就業形勢的現狀、根源及趨勢[J].企業導報.2010(2)
[4]葉汝坤.論大學生就業保障機制的完善[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