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摘 要】目前我國建筑智能化系統的行業標準方面比較突出的問題是雖然現在制定了很多相關標準,但是針對性不夠強;更新過于緩慢,部分標準已經過時;產品標準欠缺,進口產品占據大半市場。本文分析了行業標準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繼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建筑智能化;智能化系統;標準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制定并規范建筑智能化系統的行業標準有助于國家對行業的經濟調控,只有制定規矩并按照規矩執行、檢查、調整才能讓建筑智能化系統的發展更科學化。從微觀角度來看,建筑智能化標準制定的并不全面,所以實際應用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不能解決,讓智能化系統失去了其最初的涵義。只有把行業標準定制的更加完善,并且在實施過程能嚴格執行規范及標準的具體要求,才是解決目前很多智能化系統不能正常使用的關鍵。所以,研究探討建筑智能化系統中行業標準實踐的問題非常有意義,對整個行業的導向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智能化系統現行標準
建筑智能化系統的行業標準包括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目前主要有以下標準。2003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了國家標準《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 50339-2003。2004年10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了國家標準《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 50348-2004。2007年3月21日建設部公告第586號文件發布了批準《入侵報警系統工程設計規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 50394-2007。2007年4月6日建設部發布了公告第619號與620號文件,批準《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 50311-2007。2008年1月31日頒布的《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
2008。除以上國家標準還有一些根據不同工程涉及的專業有相應的標準,如《文物系統博物館風險等級和安全防護級別的規定》GA27-2002、《文物系統博物館安全防范工程設計規范》GB/T16571-1996等標準。
二、中國建筑智能化系統的行業標準發展
(1)中國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標準制定。中國建筑智能化系統的國家標準大部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或者由建設部組織,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等18個單位共同修訂。也有部分標準由規模較大的企業參與制定,提供技術支持并提出專業性的建議。2008年,國家強制性規范《民用電氣設計規范》中加入了建筑智能化系統中部分子系統的設計標準,從此住宅樓與辦公大樓建設中都有了智能化系統的較為全面的行業標準作為建設依據。(2)中國建筑智能化系統的行業標準自身問題剖析。建筑智能化系統在設計、施工及驗收等方面的相關標準看似很多,但是實際卻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雖然現在制定了很多相關標準,但是針對性不夠強;更新過于緩慢,部分標準已經過時;國內產品標準欠缺。(3)中國建筑智能化系統行業標準的實踐。建筑智能化系統到目前為止還是有很多問題存在,包括客觀上的技術問題,也包括主觀上的人為因素。而大多數缺陷都源于標準制定缺失或者不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問題:一是標準不深入、執行力不強。目前已經有一些相關的標準,但是實施起來卻很難,有些工程并不按照標準實施。二是智能化程度下降。在使用過程中由于人員操作水平等各種原因,智能化系統使用率降低,空設。三是市場質量監督體系不規范,不健全。很多工程的驗收只靠觀感和當時的運行狀態來確定是否合格,沒有明確的驗收參數標準。四是法律、法規及政策不健全,沒有相應的具體執行依據。
三、中國建筑智能化系統的行業標準完善建議
(1)專業化機構的設置。對于建筑智能化系統中技術問題,應該設置專業化的機構,用以研究技術推廣、人員培訓、產品檢測等工作的可行性,解決建筑智能化系統中的有關數字系統、產品開發滯后并缺少檢測技術依據以及市場質量監督體系不規范等制約商業樓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的瓶頸問題。設置專業化的機構可以解決相關領域標準空白的問題,也可以讓整個行業有統一的操作標準,運行更加規范化。(2)責任歸屬的規范。有些建筑中智能化系統的設計標準要求高,竣工驗收時根據質量驗收規范要求也合格,但是使用過程中智能化程度卻呈下降趨勢,這是因為后期維護工作不夠,建筑智能化系統和傳統意義上的建筑不同,很多電氣設備需要定期維護更新,但是沒有一個針對性很高的標準來規定設備維護要求。甲方不能代替檢測部門進行驗收工作,要由專業的質量驗收部門進行驗收工作。要檢測智能化系統是否合格要由專業的測試技術才行,包括各種指標參數、試運行天數中發生的情況記錄統計以及是否完全按照設計方案進行施工安裝設備,設計方案中包括設備的數量及型號規格等都是檢查的依據。(3)標準自身的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統在我國開始規范、普遍化的應用時間較短,而隨著信息化建設的速度,建筑智能化系統配套各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斷的完善。在這種狀況下就出現信息化建筑要求遠遠高于智能化設計標準。而這樣就會產生使用與設計標準本身不匹配的這種情況。從總體來講,解決以上問題,需要從以下幾點做起:一是職能部門結合我國國情,從根本注重標準的編制,在國際化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制定適合我國自己的標準。二是跟進信息化產業的發展速度,從根本上推進建筑智能化系統標準的改革,編制先進的、可實施的、能與現有信息化要求所配套的技術標準。三是注重智能化發展時間節點,關注智能化發展進程,及時組織委員編制新的智能化標準。以至于新的建筑無論從節能,信息化水平與國際接軌等各方面都與時俱進,及時出臺新的措施。四是推進智能化標準的應用。有必要的情況下采取措施進行強制性執行。(4)相關法規的制定。建筑智能化系統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各系統的專業技術逐漸走向成熟,科技的迅速發展也使得智能化系統的功能更加豐富,使用及操作也越來越便捷。根據《民用電氣設計規范》中的規定,智能化系統中的各子系統集成到控制中心集中操作管理,當綜合布線(鏈接各子系統的線路)出現問題時,各子系統可以獨立運行,不影響功能使用。一個智能化建筑需要定期維護升級,同時有些早期建設時沒有智能化系統的建筑需要改造,在原建筑中加入智能化系統,在改建過程中很多都是分期建設智能化系統設備,有時第二期建設與第一期相比,技術已經發生變化,需要更改為更新的型號,或者整個系統的操作系統軟件升級。這就意味著,當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原有的集成系統的通信也許不能支持強大的智能化系統,這正如一棵樹的樹根非常小,但是他的枝干部分非常大,樹根為枝干供給養分與水的時候能力不夠,營養始終供不上,造成整棵樹都不太茂盛,看似要枯萎卻還活著的現象。通信技術如果不能提高,標準不能統一,也會出現小樹根支撐大樹的情況,讓整個智能化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即使運行也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綜上分析,政策性的支持對信息技術標準的制定非常有必要。因為沒有一個強制性的規定,商家往往傾向于經濟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持續性的問題,只有制定相關規定,并提供法律保障,才能讓市場運行更加健康,宏觀調控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本文分析建筑智能化系統標準的重要性,指出建筑智能化系統目前仍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對于標準建設的不規范及標準缺失的嚴重性,本文提出了設置專業化機構的方法,來統一管理規劃整個行業的發展,同時結合政策支持,用法律作保障,提高智能化系統的使用壽命及運行性能。雖然在此文中提出了行業標準政策性的理念,但是具體的政策制定并未做深入研究與實驗,對于具體的標準應該達到什么樣的量化參數分析不充分,還需要以后繼續深入研究與探討這些問題,由專家人員進行問題提出與解決方案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