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惠國 侯喜琴 林暉 宋秀宇
染色體病是一種常見的遺傳病,是由于染色體異常所導致的一大類疾病,無論是染色體數目異常還是結構異常,都可導致先天畸形、智力低下、流產、不孕、不育、生長發育障礙等。本文對本地區734例遺傳咨詢者進行了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734例病例來自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婦產科、兒科、新生兒科、泌外科、生殖科門診及住院患者。按臨床情況不同分為不良孕產史、原發(繼發)閉經或不孕、男性無精或少精或弱精、性分化異常和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分組情況見表1。

表1 受檢者分類及異常染色體檢出率
1.2 實驗方法 抽取抗凝靜脈血0.3~0.5 ml進行培養,常規染色體制片及G顯帶分析,每例鏡下計數20個分裂相,分析5個核型,異常者加倍分析。必要時結合C、N顯帶的方法確定受檢個體的核型。按照《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體制(ISCN,2005)》進行核型描述及診斷。
受檢的734例遺傳咨詢者中,檢出異常染色體核型97例,異常檢出率為13.22%,這與徐新立等報道的大致相符[1]。97例異常核型中,以智力低下者檢出率為高,占43.90%;其次為性發育異常及原(繼)發閉經或不孕,分別為26.32%和19.04%。不同分組異常染色體核型檢出率見表1。異常染色體核型見表2。
從表2中可見,染色體數目異常45例(46.39%),以21三體和 Klinefelter綜合征為多見。染色體結構異常51例(52.58%),以染色體相互易位和臂間倒位多見,異染色質增加(1qh+,9qh+,16qh+,D、G 組隨體增加)42例(43.30%),檢出率5.72%(42/734)。另外還有1例性別逆轉。
3.1 不良孕產史與染色體異常 我國人群中平衡易位的發生率為0.47%,而有反復流產史患者異常率達4.9%[2],本文734例遺傳咨詢者中共有不良孕產史443例,占總人數的60.35%,異常率8.35%。遠大于上述報道的4.9%,這是由于此異常率包含染色體的多態性。在檢出的異常染色體中有平衡易位和羅伯遜易位及染色體多態性等。平衡易位是不良孕產史夫婦中最常見的原因之一[3],這類患者沒有遺傳物質的丟失,表型一般正常。雖然會導致多次流產,但仍有正常胎兒或平衡易位攜帶者出生。夫婦一方為平衡易位攜帶者時,應加強產前診斷,達到優生目的。本文有3例羅伯遜易,同樣可造成反復流產。本文有11例9號染色體臂間倒位,在臂間倒位中較為常見。有7例1號、3例9號、6例16號、1例1號和16號染色體長臂次縊痕增長,以往認為異染色質的增加與生殖無關,現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異染色質的增加與流產和不孕不育有一定的關連性[4]。還有7例D/G組染色體短臂隨體變異,其短臂上的核仁組織區含有多拷貝的rRNA基因,使染色體結構功能發生改變,導致減數分裂中異常配子產生或胚胎發生染色體非整倍體變異。
3.2 男性少精、弱精、無精或不育與染色體異常 少、弱精或無精癥是造成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本組中有7例核型為47,XXY,即典型的klinefeher綜合征。其引起無精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多了一條X染色體,基因的劑量效應使得曲精管上皮細胞玻璃樣變或纖維樣化,精細胞數量進行性丟失,導致精細胞缺乏,不能生成精子[5]。本文檢出1例46,XY,t(10;Y)(p12;q12),患者無精子??赡苁且驗閅染色體長臂上重復的DNA在某些方面造成有絲分裂發生錯誤或影響其基因調控細胞分化,從而導致患者無精子生成。檢出一例46.Y,inv(X)(p22.3q22),其母親的X染色體亦倒位,患者無精子,其原因不明,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3.3 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與染色體異常 本組檢出異常核型18例(43.90%)。其中21三體13例,一例為46,XY,i(21q)。2l三體綜合征(先天愚型)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染色體病,是引起小兒智力低下的常見原因。其產生的機制一般是由于配子在減數分裂時發生了染色體不分離所致,主要與高齡孕婦、放射、病毒感染、內分泌失調、化學藥物[6]等因素有關。該類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且生存期長,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擔負,許多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本文檢出1例46,XX,del(5)(p15),即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綜合征。由于新生兒哭聲似貓叫故又名貓叫綜合征,由Lejeune首先報道此病。根據國外報告,貓叫綜合征在新生兒中的發病率為四萬五千分之一。
3.4 原(繼)發閉經、不孕與染色體異常 本組檢出異常核型20例(19.04%)。其中45,X 2例,45,X綜合征又名Turner綜合征,除了原(繼)發閉經外,主要還表現為身材矮小、性幼稚、軀體發育異常及智力低下等,核型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早期合子X染色體丟失所致。在本文出現四例的X染色體結構異常,46,X,i(X)(q10)/47,XX,i(X)(q10);45,X/46.del(X)(q22);45,X/46,XX,del(X)(q21);45,X/46,X,idic(X)(p22),由于在X染色體不同條帶載有的表達基因不同,故增加或缺失所導致的臨床癥狀呈現多樣性,如閉經,生長發育遲緩,性發育成熟障礙,智力較為低下等。在一些嵌合體中,如:45,X/46,XX;45,X/47,XXX/46,XX;45,X/48,XXXX/46,XX;45,X/47,XXX/48,XXXX/46,XX 若 46,XX 細胞系占多數,患者體格檢查可無異常發現,僅表現閉經或不孕。若45,X細胞占多數,可有Turner綜合征一些癥狀。
3.5 性分化異常與染色體異常 本組檢出異常核型5例,1例45,X/47,XXX,1 例47,XXX,2 例45,X/46,XY。1 例核型為46,XY的患者,社會性別為女性,外陰呈女性,陰毛稀少,幼稚子宮,無卵巢,性激素檢測異常。這可能是Y染色體短臂上SRY基因丟失或不表達,而45,X細胞系又起主導作用的結果。這與徐新立等報道5.38%很大的差距[1],這里可能與本文的樣本數不多有關。
3.6 關于染色體多態及單個細胞核型異常 染色體多態在人群中的發生率為2.6%,主要表現在1、9、16號染色體次縊痕增加,D、G組隨體增加,Y染色體變異和9號染色體臂間倒位。本文檢出染色體多態42例,檢出率5.72%(42/734),遠大于上述的數值,其原因可能是針對的人群基數不同所致。均出現反復流產、不育、智力低下及尿道下裂等各種臨床表現,故本文認為染色體多態可能在這些疾病當中起作用,具體的作用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分析,夫婦染色體異常是造成自然流產、胚胎停育、死胎、新生兒死亡及先天畸形、智力低下等不良孕產史的重要原因之一。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對于不良孕產史、遺傳病患者、性征異常者、智力低下及先天畸形者的檢測具有重要意義。

表2 例優生遺傳咨詢者中發現的異常染色體核型
[1]徐新立,張桂香.濟寧地區7096例遺傳咨詢者外周血染色體核型分析.醫學檢驗與臨床,2009,20(3):23-25.
[2]鄭增淳.習慣性流產與染色體.中華婦產科雜志,1982,17:245-247.
[3]劉建慶,劉紅,葉紅.716對不良孕產史夫婦的細胞遺傳學分析.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2,10(1):54.
[4]劉京奕,李永方,張青麗,等.染色體異染色質區變異特征及其遺傳效應的研究.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9,5(163):294-297.
[5]LueY,Rao PN,Sinha-Hikim AP.et al.XXY male mice:an experimental model for Klinefelter syndrome.Endocrinology,2001,142(4):1461-1470.
[6]嚴仁英,等.實用優生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51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