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玲
乙型肝炎(下稱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可能威脅生命的肝臟感染,是最嚴重類型的病毒性肝炎。HBV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廣,感染率高,HBV感染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問題,是引起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病因[1-3]。目前全世界約有20億人感染HBV,約有3.5億人為慢性HBV感染,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疾病[4]。而我國是乙型肝炎的高發(fā)區(qū),據(jù)2006年全國乙型肝炎流行病學調(diào)查表明,我國1~59歲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率為7.18%,據(jù)此推算,約有9300萬的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2000萬[5-7]。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可有效防止乙肝傳播,控制乙肝感染,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外殼蛋白中的主要成分,陽性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標志,是確定HBV感染的金標準[8]。本實驗的目的是通過對HBV血清標志物的檢測,了解職業(yè)健康體檢人群的HBV感染狀況,為乙肝的防控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1.1.1 樣本來源 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沈陽市第九人民醫(yī)院職業(yè)健康體檢者,男2678例,女1916例,所有患者均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3~5 ml,離心分離血清。
1.1.2 儀器與試劑 ①酶標儀(ALISEI Q):意大利希亞克公司生產(chǎn)。②洗板機(BIO-RAD Model 1575 Immuno Wash):美國BIO-RAD公司生產(chǎn)。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體、e抗原、e抗體和核心抗體IgG試劑盒購自上海科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chǎn);HBV表面抗原質(zhì)控物購自衛(wèi)生部臨檢中心。
1.2 檢測方法 職業(yè)健康體檢者4594例按分別按不同性別、年齡分組(按年齡分為4組,分別為18~30歲組、31~40歲組、41~50歲組、51~60歲組)。離心分離血清標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體(HBsAb)、e抗原(HBeAg)、e抗體(HBe-Ab)和核心抗體IgG(HBcAb-IgG)五項,比較各組感染率的差別。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取得的數(shù)據(jù)運用SPSS 13.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HBsAg陽性檢出率 4594例受檢者中HBsAg陽性110例,陽性率為4.03%,其中男性111例,陽性率為4.14%,女性74例,陽性率為3.86%,見表1,不同性別HBsAg陽性率無明顯差異。

表1 不同性別HBV感染情況(例,%)
2.2 不同年齡組HBV感染率 不同年齡組的乙肝感染狀況見表2,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不同年齡組HBV感染率有明顯差異,其中51~60歲年齡組感染率最低,其他各組間感染率無明顯差異。

表2 不同年齡組HBV感染情況(例,%)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職業(yè)健康體檢人群HBV感染率為4.03%,較2006年全國乙肝感染率有明顯下降,但仍處于較高的感染水平,尤其在18~50歲人群中感染率更高。衛(wèi)生部公布的2011年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中,乙型肝炎的發(fā)病人數(shù)達109萬,居乙類傳染病之首[9]。2010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衛(wèi)生部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入學和就業(yè)體檢項目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入學和就業(yè)權利的通知》,要求取消在入學和就業(yè)體檢中檢測乙肝項目。其目的是保護公眾獲得平等教育和就業(yè)的權利,但并不意味著個人可以忽視對乙肝項目的檢測,因為這種忽視可能影響乙肝的早診、早治。從醫(yī)學角度講,為了實現(xiàn)乙肝的預防、早診、早治,控制疾病轉化,降低肝硬化、肝癌等惡性疾病發(fā)生,進行乙肝檢測是有必要的。如果有醫(yī)療需求或個人常規(guī)健康體檢,并不限制檢查乙肝感染標志物。
[1]Wang YB,Chen EQ,Cui YL,et al.Sero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 in individuals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West China Hospital,China.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1,15(6):592-596.
[2]Hyun-Woo Kwon,Ho-Young Lee,Seog Gyun Kim,et al.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Serum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Using an Immunoradiometric Assay in Chronic Hepatitis B.Nucl Med Mol Imaging,2011,45:15-20.
[3]Erica Villaa,Giovanna Fattovichb,Antonella Mauroa,et al.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HBVinfection:special emphasis on the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of the inactive carrier state versus chronic hepatitis.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2011,43(s1):s4-s8.
[4]喬國強,姜旭華.460例乙型肝炎感染者的感染模式及肝功能的相關分析.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19):2390-2391.
[5]金寧娟.4130例孕婦產(chǎn)前血液4項感染性標志物檢查結果分析.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19):2391-2393.
[6]許翠平,潘麗.育齡婦女236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攜帶狀況分析及乙型肝炎預防措施探討.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11,5(10):3044-3046.
[7]孫曉慶.新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要點.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10,36:D2.
[8]馬紅霞,周運恒,楊藺,等.ELISA法和電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檢測血清HBsAg結果比較分析.檢驗醫(yī)學,2010,25(6):473-474.
[9]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11年度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