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蘭 彭紅 肖娟 古壽菲
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高,育齡期婦女是主要的高發人群,我國流動人口育齡婦女眾多,流動人口育齡期婦女生殖道感染的患患者數在總生殖道感染人數中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生殖道感染成為婦科醫師重點預防和診治的疾病之一。性傳播感染是生殖道感染的主要途徑,另外還包括醫源性感染途徑和內源性感染途徑。預防干預是降低流動人口育齡期婦女感染生殖道感染的重要有效的措施。本研究通過對比864例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流動育齡婦女分別給予常規計劃生育服務基礎和加用篩查診療和生殖道感染的宣傳教育的干預后的生殖發哦感染的改善情況,為尋求合理有效的生殖道感染干預方法提供科學參考依據。
1.1 一般資料 864例患者均為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某地”流動人口,年齡在21~38歲的育齡婦女,平均年齡(28±6.12)歲。864例患者均自愿參加本研究,按要求進行治療,接受隨訪。剔除月經期或妊娠期或使用陰道用藥人員。
1.2 調查方法 對864例患者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等。由婦科醫師進行婦科檢查,實驗室人員進行標準的生殖道感染病原體檢驗,包括淋病、衣原體感染和滴蟲性陰道炎三種病種。
1.3 干預方法 常規主要進行常規的計劃生育服務。干預組在計劃生育服務的基礎上給予干預。干預的主要內容包括的發放生殖道感染預防和治療的宣傳手冊,開展關于生殖道感染的講座,播放宣傳片,免費發放安全套,建立感染患者的專業咨詢室,關注患者和患者配偶進一步診治等方面。觀察干預的時間為10個月。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EPIDATA3.0進行雙人雙編錄建立數據庫,使用SAS9.1統計學軟件,對調查數據邏輯校后進行統計學分析。
2.1 一般情況 864例調查者均完成問卷調查。年齡范圍:21~25歲有 259例,占 29.98%;26~30歲有 386例,占44.68%;31~38歲有219,占25.34%。婚姻狀況:已婚有632例,占73.15%;未婚有98例,占11.34%;離婚或喪偶有134例,占15.51%。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有96例,占11.11%;初中有311例,占36.0%;高中有330例,占38.19%;大學及以上有127例,占14.70%。戶口狀況:城市戶口有216例,占24.16%;城鎮戶口有338例,占39.12%;農村戶口有310例,占35.88%。
2.2 干預后感染率情況 經10個月的分別治療,對淋病、衣原體感染和滴蟲性陰道炎三種病種的病原體重新檢測。干預前干預組的總感染率為12.81%,常規組為6.29,干預后干預組為6.06%,常規組為9.71%,干預組患者經干預后感染率明顯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詳見表1。

表1
婦科疾病的診斷治療相對其他科疾病較為困難,特別是由于婦科疾病的癥狀不典型、不明顯,很多女性在就診時病情已經十分嚴重,這是婦科醫護工作者在臨床工作的難點。女性患者因其自身的特性,認為生殖道感染疾病是隱私性極強的疾病,有自卑和緊張感,不愿到醫院就診,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1]。育齡期女性患有生殖道疾病的患者能夠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明確診斷、早期正規的治療才會是自身健康得到保證,如不及時診治對今后的生育影響較大。
本研究證實對流動人口中育齡期女性進行干預會是患生殖道感染的比較明顯降低,提示,適當有效的干預方法會降低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控制流動人口育齡婦女的生殖道感染情況是目前婦科保健工作中重要的課題,尋求合理的、有效的干預方法是抗旨生殖道感染的關鍵,使育齡婦女對生殖道感染從生活習慣、自我檢查、預防措施、臨床癥狀、治療方法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認識,對生殖道感染不在懼怕,在患有生殖道感染疾病后能夠及時到醫院就診,早期治療,不斷提高生殖道感染的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另外,加強經濟落后地區、依從性差等地區的流動育齡婦女的生殖道感染干預[2]。
今后的工作中在治療生殖道感染生應將傳統的治療和干預治療方法有機的相結合,提高疾病治愈率,減少患病率。
[1]武俊青,趙瑞,周穎,等.綜合干預對已婚育齡婦女生殖道感染的影響.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7):2635-2638.
[2]萬黎萍,吳尚純,安慧艷,等.流動已婚婦女生殖道感染干預結果分析.中國臨床醫生,2012,40(10):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