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臨床檢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較多,總的來說,眾多檢驗方法中均需要檢驗乙肝五項,包括乙肝表面抗體、表面抗原、e抗體、e抗原及核心抗體。乙肝五項檢查有助于防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發生。選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給予乙肝病毒學臨床五項化驗,并分析臨床五項檢驗結果,以期為日后臨床工作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43.5歲。
1.2 方法 150例患者均早晨空腹采血,然后分離血清,按照檢測要求[1],采靜脈血,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和發光免疫技術依次檢測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體、e抗原、e抗體和核心抗體。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率84%、表面抗體陽性率75%、e抗原陽性率48%、e抗體陽性率57%、核心抗體陽性率11%。見表1。

表1 150例患者乙肝五項檢驗結果
數據統計表明,我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性居多,且大多數患者無顯著的急性肝炎史。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臨床常表現為全身不適、乏力、失眠、腹脹、低熱、肝區不適或者脹痛,患者進行專門檢查時則可發現肝大,多有脾大,鞏膜常黃染等,較為嚴重的患者則存在黃疸加深、下肢水腫、肝性腦病及腹腔積水等[2]。采用適當的乙肝病毒檢驗方法一方面有助于準確檢驗乙肝患者病癥,另一方面有助于臨床防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發生。
本文對1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進行乙肝五項檢驗,具有極大的臨床意義,現分析如下。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檢測: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于大球形顆粒、小球形顆粒劑Dane顆粒外層糖蛋白中。采集患者靜脈血,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和發光免疫技術對其進行檢測。乙肝表明抗原作為機體感染乙型肝炎標志,常見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及無癥狀乙肝攜帶患者[3]。②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是患者對乙肝表面抗原產生的抗體,對表面抗原有中和作用,一般情況下,乙肝表面抗體在患者發病3~6個月出現,持續多年。采集患者靜脈血,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和發光免疫技術對其進行檢測。乙肝表面抗體作為機體感染乙肝病毒之后的主要保護抗體,可有效阻止乙肝病毒透過細胞膜進入干細胞,這體現出機體對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乙肝表面抗體是乙肝痊愈的標志,其的出現證明體內病毒基本上已清除。對于注射表面抗體免疫球蛋白的患者或注射乙肝疫苗的患者來說,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呈現陽性。③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作為乙肝病毒核心顆粒中的可溶性蛋白器,其由前C基因編碼產生。一般來說,e抗原消長和病毒體以及DNA多聚酶消長一致。采集患者靜脈血,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和發光免疫技術對其進行檢測。e抗原呈現陽性說明乙肝病毒處于活動期,且具有極強的傳染性。檢測e抗原有利于判斷乙型肝炎病毒患者傳染性、乙型肝炎預后以及母嬰傳播危險率等[4]。一般來說,孕婦乙肝病毒e抗原呈現陽性說明可直接垂直傳播。若患者e抗原持續呈現陽性,則說明患者肝細胞受損害較為嚴重,繼續發展下去可能轉化為肝硬化。④e抗體:乙型肝炎病毒e抗體是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的特異性抗體。采集患者靜脈血,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和發光免疫技術對其進行檢測。e抗體呈現陽性表明機體已經獲得免疫力,多數乙型肝炎病毒已經被消除、且傳染性降低、復制減少。但仍有一定的傳染性。⑤核心抗體: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的特異性抗體,其中,核心抗體lgG對機體沒有保護作用,其陽性持續時間較長,甚至可持續終身[4]。采集患者靜脈血,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和發光免疫技術對其進行檢測。
綜上所述,乙型病毒肝炎五項檢查是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依據和指標,檢驗工作者可以根據監測結果更好地開展臨床服務。
[1]李明,趙莉.乙肝患者病毒學檢驗的臨床分析.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45-46.
[2]高翔.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治療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04(23):50-51.
[3]馬華.慢性乙肝患者臨床五項檢驗的分析.中外醫療,2008,27(35):143.
[4]沈曉紅,黃金蓮,胡偉躍.乙肝病毒DNA試劑檢測盲點的探討.浙江預防醫學,2009,21(10):120-121.
[5]李軍民,馮陸,胡云芝.300例乙肝患者乙肝五項檢驗結果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6):40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