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雯 李銀歡 郭玉枝
循證護理是20世紀后期在循證醫學思想影響下產生的護理新理念,亦是有著全面護理方式的新型護理方法[1]。本研究探討循證護理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以期為臨床護理人員提高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護理效果,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康復,減少并發癥發生,提供參考依據。現把研究過程和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70例患者檢驗結果:血糖顯著升高,均在16.7 mmol/L以上,尿糖尿酮強陽性,符合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診斷標準[2]。7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各3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其他相關因素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
1.2.2 實驗組的循證護理方法 ①成立循證護理小組由3名高年資、接受過循證護理知識培訓的護士組成循證護理小組,掌握及實施循證護理的有效方法。②尋找實證循證護理小組根據問題進行文獻查詢,尋找實證并付諸臨床實踐。③胰島素應用護理由于微量注射泵(簡稱微泵)能將少量藥物精確、微量、均勻、持續地泵入體內,于是微泵的使用既可產生最好的療效,又能減輕護士的工作量[3]。一般以每小時每公斤0.1 U的速度靜脈泵入。但在治療早期由于存在脫水,組織血液灌注不足,且酸中毒和高血糖增加了胰島素抵抗,因此胰島素用量可適當增加,隨著病情的好轉,胰島素的作用增強,胰島素要減量。血糖下降至13.5 mmol/L時,可將胰島素用量減至每小時1.0~2.0 u。持續12 h,密切觀察患者的神志和血糖變化,當血糖逐漸下降,不再升高,神志、血壓、酮癥酸中毒癥狀改善后,可改為常規皮下治療[4,5]。④補液護理及時的對患者出現的嚴重脫水以及酮癥酸中毒、循環衰竭情況進行糾正是搶救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能否成功的關鍵。所以要建立暢通的靜脈通道,要選擇比較直、粗并且離關節以及靜脈瓣比較遠的血管進行穿刺,與此同時采用靜脈留置針。護理人員還要做好留置針的護理。心功能正常者可在2~3 h內快速靜脈滴注1000~1500 ml,以便較快地補充血容量改善周圍循環衰竭和腎功能。通常每日補液3000~5000 ml,即能糾正失水[6]。對液體的選用,開始治療時,一般選用生理鹽水或林格氏液輸注,但當血鈉>155 mmol/L,血滲透壓>330 mosm/L時,可輸入0.45%氯化鈉,若血糖降至250 mg/dL左右則改為5%葡萄糖液,此時葡萄糖和胰島素同時輸入是消除酮癥的最有效方法[6,7]。⑤補鉀護理補鉀方式以靜脈補鉀為主,可同時口服補鉀,補鉀濃度應控制在0.3%,如低鉀嚴重需加大濃度時,一定要在心電監護下進行,并隨時監測血鉀,以免引起高血鉀[8]。補鉀速度一般為13 mmoL(氯化鉀1 g/h)左右。開始治療時,由于存在酸中毒,血鉀常不低,甚至偏高,并且存在脫水,尿量減少。故補鉀速度要慢(6.5 mmoL/h),血鉀高于正常時可暫不補鉀。隨著補液、酸中毒的糾正及胰島素的應用,血鉀會迅速下降而致病,補鉀速度要加快(必要時可>26 mmoL/h,此時要心電監護)。先慢后快(與補液速度相反),避免相同濃度補鉀,開始快速補液時輸入過多的鉀致嚴重高血鉀,而治療后期補鉀不足出現嚴重低血鉀[9]。⑥心理護理:由于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病情遷延反復,需要長期控制飲食和服藥治療,并發癥較多,患者嚴重出現并發癥,病情危重,病死率較高。患者會產生悲觀、失望、焦慮等心理[5]。護理人員要明確告訴患者及其家屬這種疾病的護理方法,經常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的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使其重新樹立起治療的信心。與此同時還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這樣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和防止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情況的發生。還要對疾病的誘因進行相關的教育,使患者了解藥物治療以及飲食治療的重要性,護理人員還要宣傳傳統飲食治療的重要意義,使患者能夠自覺的控制飲食。相關資料顯示,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主要誘發因素當中,居首位的是呼吸系統感染。所以護理人員還要指導患者對呼吸道抵抗能力進行提高,進行耐寒鍛煉。
1.3 統計學處理 方法:研究中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 13.0進行統計學方面的分析,所有的數據用表示,用t進行檢驗。以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前后血糖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但是實驗組患者血糖下降的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而在對患者使用胰島素的劑量方面,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比較少,在酮體轉陰的時間上實驗組所用的時間比較短,低血糖發生的次數實驗組明顯少于對照組。在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進行護理治療時,采用循證護理的方法在降低血糖、縮短中毒時間以及降低低血糖發生率等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
注:兩組在護理后各指標差異在統計學上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
指標 實驗組 對照組 t值 P值3.4±1.7 5.6±2.2 10.30 0.043 PBG(mmol/L) 4.2±1.9 7.4±2.6 9.57 0.001酮體轉陰時間(h) 16.6±7.8 42.2±11.0 21.03 0.030平均胰島素用量(μ/kg/d) 0.57±0.4 0.85±0.3 7.06 0.027低血糖發生次數FBG(mmol/L)11.25 0.0020 4
本文結果表明,通過給予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實驗組的血糖下降與對照組相比更加明顯,酮體轉陰時間快,平均胰島素用量少,且未出現低血糖。這說明,對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本文所采取的循證護理方法與常規護理相比,具有以下優勢:護理活動有證可循,強調了護理的主動性、科學性,同時,通過循證護理的實施,護理人員有了明確的目標,護理行為不再盲目,不會僅憑經驗進行實踐,學會了有規律有計劃實施護理操作,能夠主動尋找護理過程所存在的問題,積極解決問題,并結合先進的護理理念,有針對性地運用于護理工作當中,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循證護理方案,真正提高了護理人員整體知識水平和護理技術,提高了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護理質量,因此,本文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循證護理方法在臨床上值得予以推廣應用。
[1]伍琦.循證護理在糖尿病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7):20-21.
[2]陳灝珠.實用內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644-651.
[3]劉彩霞.循證護理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護理實踐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3):77-78.
[4]秋英,宋開蘭,卞麗香.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泵應用及相關知識調查.護理研究,2009,23(4A):872-874.
[5]榮愛香.糖尿病酮癥酸中毒108例急救與護理體會.中國社區醫師,2010,6(13):228.
[6]梁紅英,黃桂花,劉艷梅.循證護理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病人中的應用.當代護士,2003,19(12):37-38.
[7]陳晶,高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輸液護理體會.河北醫學,2002,8(2):165-166.
[8]荊慧娟,肖紅英.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補鉀及護理體會.醫學信息,2010,24(7):295-296.
[9]孟維哲,趙群,李學勤.糖尿病酮癥酸中毒35例臨床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11,17(7):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