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寧 羅海燕 彭曉云
痤瘡是皮膚科和美容科常見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好發于青少年期,目前的研究認為痤瘡的發病機理與內分泌紊亂、皮脂分泌異常增加、毛囊皮脂腺腺管的過度角化或角化異常、腺管內痤瘡丙酸桿菌感染、炎性介質引起炎癥反應等有關,臨床表現以粉刺、膿皰、丘疹、結節、囊腫及瘢痕為特征[1,2]。目前痤瘡的治療方法很多,但療效欠佳,容易復發[2]。筆者根據傳統中醫辨證施治原則,自制痤瘡洗劑(主要成分:黃芩、大黃、野菊花、黃柏、丹參、金銀花、白芷、梔子、苦參、升華硫和天花粉)倒膜聯合面部護理治療痤瘡,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入選標準 16~30歲的臨床確診的痤瘡患者。
1.2 排除標準 妊娠和哺乳婦女;1周內局部使用過治療痤瘡的外用藥者;患者在2周內系統服用過激素、抗炎或抗生素藥物者;在6個月內系統服用過維甲酸類藥物;有肝、腎、心臟及血液等內臟疾病者;有痤瘡洗劑成分過敏者。
1.3 痤瘡分度 參考4級國際改良分型法:Ⅰ度痤瘡:主要皮損為粉刺、丘疹,皮損總數目少于30個。Ⅱ度痤瘡:主要皮損為粉刺、丘疹、膿皰,皮損總數在31~50個。Ⅲ度痤瘡:丘疹、膿皰性損害較多,皮損數在51~100個,或可見結節損害,但數目少于3個。Ⅳ度痤瘡:粉刺、丘疹、膿皰等皮損數多于100個,并可見結節、囊腫數在3個以上。
1.4 分組方法 92例痤瘡門診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痤瘡患者46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齡16~30歲,平均23.5歲,病程10 d~2年;對照組痤瘡患者46例,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齡16~30歲,平均22.9歲,病程7 d~3年。
1.5 治療方法及療程參考文獻3 治療組采用中藥痤瘡洗劑倒膜聯合面膜:患者仰臥在治療床上,干毛巾包頭,治療前常規清水、洗面奶潔面,負離子噴霧蒸面器面部噴霧10 min,對黑頭粉刺、白頭粉刺及膿皰性損害逐個用消毒針頭刺破,用0.1%新潔爾滅棉簽輕壓皮損周圍,使瘀積的皮脂和膿液盡量引流干凈,然后用75%酒精擦一次,采用已配好的痤瘡洗劑藥粉,倒入醫用石膏250 g,加清潔水約200 ml,攪拌均勻成糊狀涂于臉部,任其自行凝固、散熱、冷卻,30 min后取下石膏面膜。按此法每周2次,外搽痤瘡洗劑,一日2~3次[3]。對照組:外搽復方氯霉素洗劑(本院自配藥物,批文號:粵藥制字H03110070),一日2~3次。2組患者療程為4周。
1.6 面部護理 在面部護理時同時進行心理護理:堅持藥物治療;保持心情愉快,減輕心理負擔,以免引起神經內分泌紊亂;避免勞累,保證充足睡眠;注意個人衛生,可用溫水或適合的洗面奶清潔面部,每天2~3次;禁用手擠壓特別是面部危險三角區,用手擠壓容易引起炎癥擴散,加重病情甚至留下疤痕;飲食方面注意少食辛辣、脂肪、糖類、油炸等食物,避免飲酒、濃茶、咖啡、吸煙及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不宜選用油質性化妝品,慎用防曬霜及粉底等,可選用補水性好的護膚品[4]。
1.7 觀察指標 初診及治療后2、4周隨訪患者,觀察記錄療效指標及不良反應。
1.8 療效判定 在接受治療后第4周評價療效,治愈:皮損比原有皮損減少≥90%,僅留有色素沉著,無新的皮損出現;顯效:皮損消退≥70%,新起痤瘡皮損少于5個;有效:皮損消退30~69%,新的痤瘡皮損少于10個;無效:皮損消退<30%。
1.9 統計學分析 采用SAS 8.01 for window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2.1 臨床療效 進過4周的治療后,治療組患者基愈率為65.22%、顯效率為23.91%、進步率為8.70%、無效率為2.17%,有效率為89.13%;對照組患者基愈率為50%、顯效率為19.57%、進步率為23.91%、無效率為6.52%,有效率為69.57%。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的統計學意義(χ2=4.2451,P=0.0394)(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方法治療痤瘡的療效比較(例)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有1例出現局部熱灼感,對照組有2例患者出現輕度脫屑和紅斑,冷敷后癥狀消失。
痤瘡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痤瘡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美滿霉素、四環素或多西環素等口服藥物雖有一定的療效,但藥物治療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納差、光敏等;激素類藥物如雌激素易引起女性月經紊亂[1,2]。維生素B治療效果欠佳。中醫認為痤瘡為肺風粉刺或面皰,病為素體陽盛,月經不調,復加辛辣食物、肥甘厚味,復感風邪,郁久化生濕熱,蘊于肺胃,亦有瘀滯化熱而發病,因而在治療上應以清熱宣肺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散結為主[3,4]。中藥面膜的主要成分痤瘡洗劑主要含黃芩100 g,黃柏100 g,丹參100 g,大黃 100 g,野菊花 100 g,梔子80 g,金銀花120 g,白芷80 g,升華硫80 g,苦參100 g,天花粉150 g,為棕褐色液體,氣香、味苦。方藥中黃芩、丹參、大黃和黃連等具有抑制痤瘡丙酸桿菌、解毒、改善面部局部微循環、減少滲出、調節組織的修復和再生功能有關[3-7]。石膏倒膜能釋放熱量加速面部血液循環有利于炎癥吸收,促進痤瘡洗劑的吸收,另一方面石膏有收斂黏膜減少分泌的作用,加速了創面的愈合。
成人痤瘡患者中多數存在精神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慢性精神緊張能使腎上腺分泌過多的雄激素,從而導致皮脂腺增生。除了藥物的治療,護理方面的治療在痤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能讓患者了解成人痤瘡的原因及注意事項,告知主診醫生的治療計劃,增加患者的依從性;使其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產生心理負擔,以免引起神經內分泌紊亂,如發現患者存在明顯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應聯合心理治療[8,9]。環境、社會、心理等因素對痤瘡的發病及治療亦有影響,在治療同時應注意到盡量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9]。治療上配合健康教育可以讓患者充分了解影響痤瘡常見發病因素及加重因素,避免誘發及加重疾病因素,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更好地配合醫生治療,此外,在飲食需要保證攝入足量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更有利皮膚炎癥的消退、創口的愈合和色素的消退[9]。王燕等人的研究顯示面部護理聯合藥物及健康教育治療成人痤瘡的療效具有療效好(有效率為82.5%)、復發率低、不良反應少,患者依從性好等優點,面部護理對成人痤瘡的治愈具有重要作用[8]。
本研究結果顯示痤瘡患者進過1~4周的治療后,治療組有效率達到89.13%,而對照組有效率僅為69.57%,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組有1例出現局部熱灼感,對照組有2例患者出現輕度脫屑和紅斑,冷敷后癥狀消失。因此,中藥痤瘡洗劑倒模聯合面部護理治療痤瘡的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
[1]靳培英.痤瘡的分型論治.中華皮膚科雜志,2002,35(1):67-69.
[2]楊書蘭.中藥治療痤瘡.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0,14(2):15.
[3]彭曉云,彭建梅,李常興,等.中藥倒膜聯合外搽治療痤瘡的療效觀察.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6,12(4):198-200.
[4]中藥面膜治療尋常型痤瘡66例臨床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
[5]李智慧,黃華坤,馬雪芬,等.面部護理聯合藥物治療98例痤瘡療效觀察.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4,11(4):349-350.
[6]張芃,王萍,張志禮,等.金菊香煎劑治療女性尋常痤瘡臨床觀察及血清睪酮檢查.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1,15(1):48-49.
[7]趙華,楊平,牟桂花.消痤湯及中藥面膜治療青年痤瘡320例療效觀察.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0,14(1):46.
[8]陳麗華,馬瓊,孫素姣,等.蛇毒NGF與膠原蛋白聯合治療急性感染控制痤瘡.中國美容醫學,2006,15(6):696-698.
[9]王燕,段靜嫻,馬瓊,等.面部護理聯合藥物及健康教育治療成人痤瘡療效觀察.中國美容醫學,2010,19(3):36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