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平 潘滇豫 趙虹
手衛生是洗手與手消毒的總稱,手衛生在醫院感染控制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環。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一直以來都被重視。2009年《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的實施,進一步規定了手衛生的管理與要求以及手衛生消毒效果監測,衛生手消毒的標準按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標準等等。我們對醫院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進行現場調查,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醫生、護士、導醫人員和后勤等人員,采用不定期隨即調查的形式進行,現場查看并采樣,對結果進行檢測分析。
1.2 調查方法 現場采樣觀察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手衛生方案、熟悉各項手衛生指征,監測方法受檢人員按照七步洗手法,認真執行該過程,然后流水沖凈,整個洗手時間應>1 min。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按《消毒技術規范》中所規定的方法進行后并采樣,判斷合格與否,外科手消毒≤5 cfu/cm2;衛生手消毒≤10 cfu/cm2。
2.1 醫療活動中手衛生依從性調查 見表1。

表1 手衛生依從性調查合格率(%)
2.2 各類人員手衛生依從性調查 見表2。

表2 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人次)
2.3 科室達標情況調查 見表3。

表3 科室達標情況調查
從調查結果來看,部分醫務人員在進行無菌操作前的手衛生依從性僅55.56%。接觸患者后的手衛生依從性在61.54%。接觸周圍環境后手衛生依從性最高在88.89%。可見手衛生依從性與醫務人員的工作狀態有關系。從表2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調查可見,護理人員的依從性是低于臨床醫生的,后勤人員在接觸患者前未洗手占比例也較高。但是手衛生的依從性在日常工作中還有待提高。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科室在手衛生依從性的執行時,存在較大差異,部分科室手衛生依從性僅0%。因此執行手衛生,仍有待提高。
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正確理解手衛生的概念,掌握正確的手衛生方法,嚴格執行七步洗手法,才能保障洗手與手消毒的效果。使臨床工作人員意識到手衛生,執行的不足之處,提高洗手指證認識[1]。及時糾正改進,尤其是對實習進修人員和勤雜人員的教育培訓也應落實到位,且是意識到手衛生是切斷醫院感染傳播途徑的重要環節。了解洗手指證,在接觸患者的體液﹑血液﹑分泌物及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直接為傳染病患者診療后應進行先洗手,后進行衛生手消毒等。改進洗手設施包括非接觸式的流動水設施,保持干燥的肥皂,手消毒劑,干手設施。尤其是使用含有護膚性能快速手消毒劑,既能達到用流動水洗手的效果,也對手部皮膚安全,刺激性極小,有一定的護膚作用。能真正提高醫護人員洗手的依從性[2]。配備計時裝置,洗手流程及說明圖。減低職業危害,保證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
提高醫務人員的洗手依從性有研究表明,經醫務人員的手傳播細菌而發生醫院感染約占30%[3]。掌握洗手指證和和方法,阻止病原菌的傳播,提高手衛生執行率,保證洗手和手消毒效果。大多數醫院感染的發生是由醫務人員不正確的醫療護理行為造成的[4],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對手衛生的認識,加強對收衛生工作的指導和監督,使醫務人員意識到手衛生與醫院感染發生有著直接的關系[5]。醫療機構應當進行手衛生消毒效果的監測,并將監督、監測結果與部門獎懲掛鉤,確保洗手到位。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
[1]李雅琴,高書義,郭麗英,等.2004-2007年醫務人員手衛生監測結果分析及對策.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7):956-957.
[2]趙嵐,孫利華.醫護人員對手衛生的認知誤區及影響手衛生執行的因素調查對策.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10):1410-1412.
[3]李亞潔,譚琳玲,孫樹梅,等.臨床醫務人員手部衛生狀況調查及對策.護理研究,2007,21(7A):1734-1736.
[4]韓黎,張高魁,朱士俊,等.醫務人員接觸患者前手衛生執行情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0):1135-1137.
[5]朱立紅,沈元,張中,等.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率與干預方法的調查.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4):54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