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萍
重度子癇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中最嚴重的一種,是妊娠特有的嚴重并發癥,在中國發病率約為9%,是導致圍產期孕婦和圍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該病一般在孕婦孕20周以后表現出高血壓、蛋白尿、水腫,并伴有全身多臟器損害,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腦出血、心力衰竭、胎盤早剝和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危及生命[1]。治療原則為鎮靜、解痙和降壓,當前對于該病首選的治療藥物是硫酸鎂,而硫酸鎂具有起效慢、降壓幅度低等缺點。本研究采用拉貝洛爾聯合硫酸鎂治療重度子癇前期,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3月至2012年7月來我院待產重度子癇前期患者100例,診斷符合婦產科學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第7版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斷標準,所有入選對象排除患有其他心血管系統疾病,腎臟病等,入院前用藥者不納入研究之列。年齡在24~39歲,孕期33~40周,均為單胎初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拉貝洛爾100 mg+5%葡萄糖注射液50 ml微泵泵入,3 ml/h開始,視血壓調節速度,同時聯用25%硫酸鎂治療,負荷量為25%硫酸鎂20 ml+5%葡萄糖注射液30 ml微泵泵入,速度為50 ml/h,即1 h用完,接著25%硫酸鎂30 ml+5%葡萄糖注射液20 ml微泵泵入,10 ml/h,晚上肌肉注射硫酸鎂5 g,24 h共用硫酸鎂20~25 g;對照組用硫酸鎂,硫酸鎂用量用法同上,需注意監測血鎂濃度,兩組患者水腫嚴重者均予低鹽飲食和利尿治療,同時根據情況配合其他治療如鎮靜促胎肺成熟等。
1.3 觀察指標 用多功能心電監護儀監測血壓、心率、呼吸,血壓取平均動脈壓;觀察治療前24 h尿蛋白定量變化;記錄妊娠結局及產科并發癥。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平均動脈壓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用藥后平均動脈壓明顯低于用藥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用藥后平均動脈壓較觀察組也降低,但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 從表2中可以看出兩組治療后24 h尿蛋白均明顯低于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 從表3中可以看出觀察組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及產后出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治療前后平均動脈壓的變化(mm Hg)
表2 二組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mg/24 h)

表2 二組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mg/24 h)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觀察組 50 3228±69 2847 ±61※9.474 <0.0129 .252 <0.01對照組 50 3203±85 3052±74※

表3 二組妊娠結局及產科并發癥比較(例,%)
重度子癇前期是孕產婦和圍生兒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目前發病原因尚不明確,有學者認為可能與孕期婦女體內各種細胞毒性物質和炎性介質的產生增多,進而導致血管收縮和舒張比例失調,致使全身小血管痙攣有關[2],子癇一般在孕20周以后出現臨床癥狀,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等,而在妊娠18周已經出現病理變化[3]。目前認為子癇前期-子癇的發病,起源于胎盤病理生理改變,導致全身血管內皮損傷。由于小動脈痙攣,外周阻力增大,通透性增加,體液及蛋白液滲漏,表現為血壓高、水腫、蛋白尿及血液濃縮。胎盤梗死、出血而發生胎盤早剝及胎盤功能減退,危及母兒安全。血小板、纖維素沉積于血管內皮,激活凝血過程,消耗凝血因子,導致 DIC[1]。
目前治療上主要是解痙、降壓及鎮靜治療,主要藥物是硫酸鎂,硫酸鎂的作用主要是松弛骨骼肌,降低血管痙攣程度,增強氧組織代謝作用,但是此藥仍然存在著不足之處,體現在硫酸鎂不是針對病因治療而且用藥量大降壓起效慢,效果差,最嚴重的是可發生鎂中毒,嚴重時出現呼吸、心跳停止而危及生命[4],國內外眾多學者認為硫酸鎂仍然是治療子癇前期的首選藥物。
拉貝洛爾為α、β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斷劑,能夠有效的降低血壓但不影響腎及胎盤血流量,而且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及促進胎兒肺成熟作用,顯效快,不引起血壓過低或反射性心動過速,硫酸鎂可以解除全身小動脈痙攣,緩解臨床癥狀,控制和預防子癇的發生[5,6]。拉貝洛爾對腦血管具有相對選擇性,有學者體外實驗研究證明解除腦血管痙攣作用比硫酸鎂更強,能避免或減輕缺血性神經損害[7]。而硫酸鎂解除子宮胎盤血管痙攣,改善母兒間氧氣交換比拉貝洛爾更好。
本研究采用拉貝洛爾聯合硫酸鎂治療重度子癇前期,結果表明觀察組用藥后平均動脈壓明顯低于用藥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用藥后平均動脈壓較觀察組也降低,但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24 h尿蛋白均明顯低于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及產后出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顯然兩者聯合應用能迅速降低血壓、減少尿蛋白,降低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及產后出血的發生率,效果較好。
總之,應用拉貝洛爾聯合硫酸鎂治療妊娠重度子癇前期患者,降壓作用明顯,并且能改善妊娠結局,減少尿蛋白,降低產科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及進一步研究探討。
[1]樂杰,謝幸.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2-99.
[2]warwick RH,Giles LE,Parlior CM,et al.Reduction in human fet al umbilical placental vascular resistance by glyceryl triuitrat.Lancet,1992,340(suppl 30):856-860.
[3]Alanis MC Robinson CJ Hulsey TC,et al.Early-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 Induction of labor vs elective cesarean delivery and neonatal outcome.Am J Obstet Gynecol,2008,199(1):262-266.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臨床用藥須知.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6,41-252.
[5]楊孜.早發型重度先兆子癇一產科醫師面臨的挑戰.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7,4(2):83-84.
[6]史愛麗.拉貝洛爾治療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的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0,5(25):175-176.
[7]The Eciampsia Trial Collaborative Group.Which anticonvulsant for women with eelampisa?Evidenece from the collaborative Eclampsia Trial.Lan eet,2006,345(9):1455-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