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運紅
總結分析小兒腹瀉的最佳藥物治療方案
韓運紅
目的探究治療小兒腹瀉的最佳藥物治療方案。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286例小兒腹瀉患者的治療方案,包括小兒患者用藥的種類、次數、方法等。結果大部分患者經過治療后,臨床癥狀均有明顯改善,但仍有11例小兒患者(3.85%)治療后未見明顯好轉,在調整治療方案后,這11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并順利出院。統計所有患者的用藥情況,發現助消化類藥物使用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抗菌藥與微生態制劑,使用比例最低的藥物是抗過敏類藥物。前三組藥物比例與抗過敏類藥物比例相比,差異明顯,P<0.05。結論治療小兒腹瀉時應及時對患者采用助消化類藥物、抗菌藥、微生物制劑等治療。
回顧性;小兒腹瀉;最佳藥物治療方案
小兒腹瀉是一種常見的嬰幼兒疾病,小兒患上該疾病后,常出現腹瀉、嘔吐等臨床癥狀[1]。該疾病可以由細菌、病毒,甚至寄生蟲導致,且現今治療小兒腹瀉的藥物治療方案很多,為探究治療小兒腹瀉的最佳藥物治療方案,我院特對286例小兒腹瀉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資料結果整理如下。
1.1 一般資料對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86例小兒腹瀉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女171例,男115例;年齡為4個月~6歲,平均年齡為(2.9±1.2)歲。所有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大便異常,110例患者出現嘔吐、87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30例患者出現了并發癥,且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史等各方面比較,P>0.05,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286例小兒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主要觀察患者的實驗室糞便化驗結果與治療用藥情況(用藥種類、方式等)。
1.3 療效評定指標小兒患者無任何臨床癥狀,可以進行基本的活動即為顯效;小兒患者仍有輕微的臨床癥狀,勉強可以進行正常的活動即為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明顯轉好,無法進行正常的活動即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情況所有患者經過治療后,大部分患者臨床癥狀均有明顯改善,但仍有11例小兒患者(3.85%)治療后未見明顯好轉,在調整治療方案后,這11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并順利出院。詳見表1。

表1 所有小兒患者治療后的基本情況(n,%)
2.2 用藥情況統計所有患者的用藥情況,發現助消化類藥物使用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抗菌藥與微生態制劑,使用比例最低的藥物是抗過敏類藥物。前三組藥物比例與抗過敏類藥物比例相比,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小兒腹瀉是一種常見的嬰幼兒消化道疾病,通常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該疾病對患者的消化系統有一定的不良影響,使得患者無法進行正常的消化功能,對嬰幼兒有一定的危害。隨著對兒童疾病的深入研究,醫學界的研究人員開始探尋更佳的方法治療小兒腹瀉這一疾病,從而減輕嬰幼兒患者所面臨的痛苦[2]。
本次試驗主要通過回顧我院收治的286例小兒腹瀉患者的治療用藥來觀察分析小兒用藥的最佳方案。通過本次研究發現,在眾多種類的藥物中,常見治療小兒腹瀉的藥物是助消化類藥物,其次是抗菌藥與微生物制劑。由于小兒患者腹瀉后,出現消化功能障礙,因而對其進行治療時,助消化類藥物是首選藥。而小兒腹瀉通常由細菌、病毒等感染,所以治療小兒腹瀉通常會選擇抗菌類藥物進行治療。當然,針對患者的體質及其健康狀況,醫師也會使用一些營養劑或鹽類注射液對患者進行基本營養的攝入及補充。綜上所述,當小兒出現腹瀉時,醫師應結合眾多因素為患者進行治療[3]。在進行患者的藥物治療統計時,未考慮中藥的使用及治療。同時,醫療人員也未對兒童患者進行長時間的隨訪調查。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研人員將會繼續研究小兒腹瀉這一疾病。嬰幼兒出現腹瀉后,會影響其生活,對患者的家庭經濟也會產生一定的負擔。相信通過以后更加深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決患者的痛苦,希望醫務工作者能從現在的研究中吸取經驗,并運用相關的醫學知識,進行更精確、更準確的探索。
[1] 童春全.思密達聯合慶大霉素保留灌腸在小兒腹瀉治療中的效果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7):969-970.
[2] 孫華.門冬氨酸鉀鎂在小兒腹瀉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咨訊,2009,1(6):64-65.
[3] 孫本舉.小兒腹瀉治療方法及療效探討[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3):297.
R725.7
】A
1673-5846(2013)03-0088-02
河北省廣平縣人民醫院兒科,河北邯鄲 057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