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慧
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謝 慧
目的對我院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菌分布及耐藥性進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對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門診部和住院部所治療的患者的尿液進行培養,在培養中分離出340株病原菌,對340株病原菌進行鑒定和藥敏的試驗。結果在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中,大腸埃希桿菌的檢出率是最多的,占所有病原菌的62.30%;其次為腸球菌屬,占12.35%;真菌,占5.90%。大腸埃希菌對亞胺培南耐藥性最低為0,對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率則達到了50.0%,而對大部分β內酰胺類藥物的耐藥率則高達60.0%以上;腸球菌屬對萬古霉素的耐藥率為0~25.0%,而對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四環素類、利福平藥物的耐藥率為30.0%以上。結論大腸埃希菌是導致女性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對各種藥物的耐藥性都有明顯的提高。在臨床用藥中,應根據藥敏報告所顯示的結果,對抗菌藥物進行合理選擇。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藥性
泌尿系感染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主要指真菌、革蘭陰性菌和革蘭陽性菌等細菌在腎小管至尿道外口之間繁殖,并引起臨床癥狀的一種疾病。泌尿系感染不受年齡和性別的限制,是一種常見的多發性疾病。據統計,其發病的概率僅次呼吸系統感染,尤其是女性[1]。因此,泌尿系感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國家還對泌尿系感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美國和英國還成立了專門治療泌尿系感染的機構。但隨著臨床中廣泛使用廣譜類抗菌藥物,其病原菌的耐藥性逐漸發生了變化,給醫療人員在臨床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筆者選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90例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進行病原菌的鑒定和藥敏試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門診部和住院部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90例女性患者,年齡22~54歲,平均年齡36.5歲,其中30~45歲居多。留取清潔的中段尿液,送往檢驗處進行檢驗,在2h內接種完畢,全部分離培養出340株病原菌。
1.2 病原菌培養
1.2.1 培養方法操作流程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2]進行,使用定量的接菌環取尿液接種到血平板,在35℃的環境下放置18~24h,觀察結果。
1.2.2 診斷標準尿路感染的診斷標準:革蘭陽性球菌≥104CFU/ml,革蘭陰性桿菌計數≥105CFU/ml。菌株鑒定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系統進行鑒定[3]。
1.3 藥敏試驗
1.3.1 藥敏試驗的重要性在臨床治療和觀察中發現,部分泌尿系感染患者存在久治不愈的現象,大多數患者首次發生感染時,經過適當的抗菌治療和充足的休息,癥狀顯著消失,便以為是痊愈而停止用藥,但其實尿液中的致病細菌依然存在,當抵抗力下降或勞累過度時,泌尿系感染會再次發作[4]。若每次發病都未得到徹底的治療,體內的菌株就會產生耐藥性,致病菌對抗菌藥物就會不敏感。
1.3.2 藥敏試驗方法及標準藥敏試驗采用了K-B紙片擴散法,按照臨床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的判讀標準進行。ESBLs測定:頭孢他啶(CAZ 30μg)和頭孢他啶/克拉維酸(CAC 30μg/10μg);頭孢噻肟(CTX 30μg)和頭孢噻肟/克拉維酸(CTC 30μg/10μg)兩組中任一組。抑制環直徑相差≥5mm時,判定為ESBLs陽性。質控菌株為ATCC25922、ATCC25923、ATCC27853、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細菌藥敏分析處理軟件Whonet 5,對全部試驗結果進行統計處理分析。
2.1 病原菌分布290例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送檢的尿液培養中,共檢出病原菌340株,其中革蘭陰性菌檢出270株(79.4%);革蘭陽性菌50株(14.7%);真菌20株(5.9%)。分離數在前五位的病原菌為大腸埃希菌212株(62.4%);腸球菌屬42株(12.4%);真菌20株(5.9%);肺炎克雷伯菌14株(4.1%);銅綠假單胞菌14株(4.1%)。290例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構成比,見表1。

表1 290例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構成比(n,%)
2.2 藥敏檢測結果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哌拉西林、頭孢呋辛、頭孢唑林、頭孢曲松、頭孢他啶、頭孢哌酮的耐藥率為60.0%~100.0%;對常用藥慶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復方新諾明、環丙沙星的耐藥率達50.0%;對含酶抑制劑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80.0%,對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的敏感性>70.0%,未檢到耐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菌株。
目前,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是我院治療腸桿菌科的首選藥物,但以上藥物也不能濫用,以免引起耐藥的產生。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檢出產ESBLs分別占37.7%和28.6%。據CLSI相關規定,產ESBLs的大腸和肺炎克雷伯菌即使在體外的藥敏試驗,對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敏感,也應報告耐藥,并在藥敏報告中修正為耐藥,不然會誤導臨床藥物的使用[5]。腸桿菌屬細菌的耐藥性較大腸埃希菌的耐藥性更為嚴重,對頭孢類三代頭孢曲松、頭孢他啶、頭孢哌酮的耐藥率均>70.0%,對含酶抑制劑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的敏感性<50.0%,腸桿菌屬的耐藥性與產ESBLs、產染色體介導的AmpC酶有關系,其表現為對三代頭孢菌素的高度耐藥,見表2。

表2 大腸埃希菌和腸桿菌屬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n,%)
糞腸球菌對萬古霉素和呋喃妥因的敏感率為100.0%;氨芐西林、氯霉素敏感率為75.0%~65.0%;對利福平、環丙沙星四環素、紅霉素的敏感率≤50.0%,為提升治療效果,萬古霉素是治療時的首選用藥,采用聯合用藥的方法,可有效減少耐藥球菌的存在[6]。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的藥物敏感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腸球菌屬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n,%)
通過本次分析數據顯示,我院在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女性泌尿系患者的病原菌分布非常廣泛,主要為革蘭陰性桿菌,占79.4%,其中大腸埃希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占62.4%。經過醫院的臨床調查分析,大腸埃希菌和腸球菌屬感染可能與年齡大、慢性病、機體免疫力下降有關,介入性治療的增加,使腸道內正常的細菌轉移、出現了逆行感染[7]。研究表明[8],女性泌尿系感染的并發率遠高于男性泌尿系感染的并發率,這與女性尿道的生理特點有很大關系,女性的尿道較短,位置也更為暴露,而且尿道口和肛門接近[9]。因此,尿道口很容易受到陰道分泌物和糞便的污染;女性的陰道有一定的自潔作用,但女性在生理構造上,陰道內的細菌若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導致致病菌通過逆行途徑侵害尿道口,引起尿路感染[10]。研究顯示,通過對2009年~2012年收治的290例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進行病原菌的鑒定和藥敏的試驗分析,目前耐藥菌逐漸增多,多種藥物耐藥的現象逐漸增加,臨床醫師在治療過程中,應加強和實驗室的交流,積極行分泌物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報告,選擇適宜的抗菌藥物,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
[1] 李導,肖觀清,孔耀中,等.泌尿系感染大腸埃希氏菌的耐藥性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22):3654-3655.
[2] 黃聰.尿路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1,9(12):238-239.
[3] 席維岳,虎淑妍,楊曉鳳,等.慶陽臨床分離病原菌分布特點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15):3269-3271.
[4] 周鳳玲,董玉梅,靳桂明,等.7447份血培養標本分離病原菌及耐藥性分析[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1(05):29-30.
[5] 孫玉坤,姚輝,于蘭,等.我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J].武警醫學,2011,22(07):571-574.
[6] 謝國強,王春新,盛裕芬,等.泌尿系大腸埃希菌感染耐藥性及其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 (12):950-951.
[7] 蘇楊.2009年我院臨床常見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1(02):117-120.
[8] 王山梅,金湘東,孫長義,等.2003~2007年間1959例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耐藥性監測[J].疾病監測,2008,23(5):297-299.
[9] 謝志祥.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4):471-472.
[10] 陳文莉.對我院2008~2010年抗菌藥物應用與細菌耐藥性的分析[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1,9(10):37-38.
A Study of the Female Urinary Infection Bacteria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s
Xie Hui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study of female urinary infec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MethodsIn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2012 in December,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and inpatient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urine culture,in the culture of isolate 340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were identified in 340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ResultsIn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Escherichia coli detection rate is the most,accounting for all the 62.30% pathogenic bacteria; followed by Enterococcus, fungi accounted for 12.35%, accounting for 5.90%. Escherichia coli to imipenem resistance for a minimum of 0 drug resistance to quinolones, the rate reached 50%, and resistant to most beta-lactam drugs rate is as high as 60%; Enterococcus resistance to vancomycin was 0~25.0%, the rate of more than 30%.ConclusionEscherichia coli is the main pathogen of female urinary infection of bacteria, drug resistance to various drugs are improved obviously. In clinical medi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report as shown in the results, appropriate selection of antibiotic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athogens; Drug resistance
R378
A
1673-5846(2013)03-0205-03
安岳縣婦幼保健院檢驗科,四川資陽 64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