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海燕
他汀類藥物與輔酶Q-(10)聯合應用機制分析
麥海燕
目的對他汀類藥物與輔酶Q-(10)聯合應用進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抽取60例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進行他汀類藥物治療,實驗組患者在進行他汀類藥物治療同時口服補充輔酶Q-(10)。結果口服輔酶Q-(10)含量的一組血液中其的含量不斷升高,并且對治療高膽固醇血癥無影響。結論他汀類藥物對治療高膽固醇血癥有較好效果,他汀類藥物與輔酶Q-(10)聯合使用可促進血脂下降,并且能夠保證其安全性。
他汀類藥物;輔酶Q-(10);聯合應用
他汀類藥物是一種新型、高效、強效的降血脂類藥物。但隨其不斷發展,也出現了一些負面的影響,特別是對肌肉的影響[1],引起肌病或肌溶解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腎功能衰竭、死亡等現象[2]。本文對他汀類藥物進行研究,其主要產生的副作用可能與輔酶Q-(10)缺少所引起的。本文對其進行論述,在應用他汀類藥物聯合輔酶Q-(10)治療高血脂時可顯著提高療效,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抽取2012年在我院治療的高膽固醇血癥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齡46歲。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入院均經過全身檢查無藥物過敏史、無其它器官嚴重疾病、無家族遺傳病等。
1.2 治療方法實驗組患者服用匹代他汀和輔酶Q-(10),匹代他汀每次10mg,每日一次,輔酶Q-(10)每次10mg,每日三次;對照組患者僅服用匹代他汀劑量同實驗組。兩組患者共服藥6周。
1.3 觀察指標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服藥后各組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3]。
1.4 統計學方法實驗所得數據采用SPSS 16.0軟件對取得數據分析對比,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在服藥6周后TC、TG、LDL-C、HDL-C濃度,實驗組患者治療后各項指標明顯下降,而對照組患者僅LDL-C下降明顯,其它指標雖然下降但無統計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各項指標比較情況(mmol/L)
目前已經上市的他汀類藥物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在臨床上研究他汀類藥物與輔酶Q-(10)聯合使用可造成橫紋出現肌溶解的情況[4],導致患者死亡或發生其它意外。在臨床試驗中發現,匹伐他汀可顯著降低抵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并且療效非常好,是阿托伐他汀的10倍[5]。0.5mg的匹伐他汀可以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醇,對于膽固醇高和糖尿病綜合的患者用之有效。在目前上市的他汀類藥物中,盡管所有的劑量都能夠降低膽固醇,但是匹伐他汀的藥效最佳[6]。
他汀類藥物能夠降低膽固醇,體內膽固醇的生物合成從乙酰開始,在反應的過程中有25種酶參與,經過不斷連續反應,可促成反應的不斷合成。在酶反應過程中,輔酶水平在最初就已經開始變化。還原酶可以將HMG-CoA還原成甲羥戊酸,此環節也是促進酶促反應的關鍵,與他汀類藥物共同反應可以起到降脂作用,使細胞內的膽固醇合成減少,同時膽固醇合成的中間物也在不斷減少,造成缺乏的現象。在這些物質中均含有甲羥戊酸,而甲羥戊酸也是合成輔酶Q-(10)的必需物質。當甲羥戊酸缺少時,所合成的輔酶Q-(10)必然會發生變化,而他汀類藥物可以適當減少甲羥戊酸的生成,在降低膽固醇的同時也降低了輔酶Q-(10)的水平,導致其水平也出現明顯下降。
在臨床研究過程中,很多內容都是圍繞他汀類藥物的單用效果和與輔酶Q-(10)結合使用效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來研究。首先,他汀類藥物聯合輔酶Q-(10)可阻止他汀類藥物引起的輔酶Q-(10)減少,從而促進降血脂作用。在治療中發現,應用他汀類藥物后血液中的輔酶Q-(10)含量在不斷減少,且癥狀好轉不明顯。通過補充輔酶Q-(10)后,使其在血液中含量上升,臨床癥狀好轉明顯;另外,聯合輔酶Q-(10)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質體氧化物的生成。經臨床實踐證明,對于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單獨使用他汀類藥物與其使用輔酶Q-(10)的區別在于,后者可以對低密度脂質體氧化物的生成進行預防。由此可知,他汀類藥物在應用時與輔酶Q-(10)聯合使用的效果更好,會產生更大的益處[7-8]。通過表1可知實驗組患者血脂各項指標下降程度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明顯,而對照組僅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明顯,其它指標雖然下降但無統計意義(P>0.05)。在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的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中,口服輔酶Q-(10)可以顯著提高血清中輔酶Q-(10)的含量,不會對膽固醇的降低產生影響。這就是逆轉他汀類藥物在治療中出現的副作用。他汀類藥物單獨使用治療膽固醇血癥時,臨床癥狀還可能出現不明顯的糖尿病和心臟病,但是通過與輔酶Q-(10)聯合使用,可以使該狀況得到緩解。
綜上所述,輔酶Q-(10)療效好、安全性高,及時與他汀類藥物聯合使用,也可以保證他汀類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證最佳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王法斌,李京波.他汀類藥物對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分子機制[J].實用醫學雜志,2012,23(11):113-114.
[2] 唐建明,洪秀琴,吳兆黎,等.他汀類藥物對骨密度及骨折危險性影響的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2(24):31-34.
[3] 胡超.激素對血漿輔酶Q10的影響[J].中國男科學雜志,2012, 2(1):18-19.
[4] 王智文,馬向輝.大腸桿菌生產CoQ10的代謝工程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09,28(5):855-863.
[5] 李熙東,劉興,趙寶東.CoQ10對DA損傷PC12細胞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09,6(18):28-30.
[6] 冷建洪,鄧小軍.他汀類藥物對輕度膽固醇升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療前沿,2012, 22(11):15-16.
[7] 倪倩,劉治軍,潘琦,等.輔酶Q10對他汀類藥物引起肌病的影響[J].中國新藥雜志,2008,13(8):81-82.
[8] Anonymous.Choice of lipid-lowering drug[J].Med Lett Drugs Ther,1998,40(13):117-122.
R972+.6;R977.3
A
1673-5846(2013)03-0243-02
廣西梧州市人民醫院,廣西梧州 5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