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周 佳 遲 磊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心電圖常見的變化
李冬梅 周 佳 遲 磊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心電圖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是兒科重癥,易引起流行,死亡亦多。常以心律失常和胸悶為首發癥狀,少見心包和心內膜炎癥,預后大多良好[1]。但由于小兒常不會表達,所以多由醫生體檢時發現或較大的患兒自述發現。心電圖檢查是臨床診斷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敏感性高于心肌酶和心臟X射線。本文分析了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兒科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兒27例,均采用常規心電圖進行檢查分析比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兒科就診的27例病毒性心肌炎小兒患者,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齡分布3~14歲。所有患兒均符合1999年修訂的《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
1.2 檢查方法常規心電圖檢查在患兒安靜狀態下做常規12導聯心電圖檢查,采用日本光電1350P型號12導同步心電圖機描記心電圖。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心電圖正常4例(14.8%),有異常改變23例(85.2%)。其中發生心律失常最常見的是房性和室性早搏(見表1)。

表1 2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兒常規心電圖改變類型(n,%)
病毒性心肌炎是兒科常見的重癥疾病,是指病毒侵犯心臟所致的局灶性或彌漫性心肌纖維變性或壞死性病變[2]。最常見的病毒為柯薩奇病毒、艾柯病毒等,病情輕重的變化很大,輕者可無臨床癥狀和亞臨床型。重者可因心肌病變彌漫而呈爆發性發作,可在數小時或數天內因為急性心力衰竭,大面積心肌梗死及心源性休克而死亡。由于心電圖具有無創,方便、經濟,且可多次重復使用,容易被患兒和家屬接受,其敏感性高于心肌酶的變化,所以被臨床廣泛使用。
當病毒侵犯心肌引起炎癥改變,可出現心肌代謝和功能的改變,心肌組織受到感染、過敏以及理化刺激和變態反應[3]。炎癥可累積血管、心肌細胞、間質等,嚴重損壞心肌收縮和舒張的功能。心電圖可出現竇性心動過速、傳導阻滯及各種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同時由于心肌壞死、損傷、缺血、缺氧使心肌細胞的代謝功能發生障礙導致ST-T的改變。因此,心電圖對小兒病毒性心肌炎在心律失常早期發現方面有獨特的優勢,當小兒出現明顯的心律失常,又曾感染過病毒,早期做心電圖檢查,可以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率。在小兒病毒性心肌診治過程中,有必要反復多次做心電圖檢查。從而為臨床醫生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明確診斷,積極治療,提高生存率。
[1] 馬沛然,于永慧.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的評價于建議[J].醫學臨床研究,2004,21(4):322-324.
[2]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吳鐵吉.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標準[J].中華兒科雜志,2000,38(2):75.
[3] 黃敏,沈捷,陳秀玉,等.上海地區兒童爆發型心肌炎50例臨床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07,25(2):113.
R540.4+1;R725.4
A
1673-5846(2013)03-0272-01
黑龍江省牡丹江醫學院附屬二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