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珍梅 葛星峰 李思柔
2011~2012年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回顧性分析
朱珍梅 葛星峰 李思柔
目的了解我院藥品不良反應(ADR)發生的特點及規律。方法對我院上報的223例ADR報告進行分類、統計、分析。結果223例ADR年齡為1~86歲;男女之比為1.42:1;涉及97種藥品;抗菌藥物引起ADR最高為46.64%;靜脈給藥最易引發ADR達86.1%;臨床表現以皮膚及附件最常見占53.81%;新增與嚴重的ADR為17.9%。結論促進臨床ADR監測工作的深入開展,加強ADR的宣傳及上報,為臨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藥提供保障。
藥品不良反應;統計分析
根據《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第二十九條:藥品不良反應(ADR)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自2004年衛生部該辦法公布后,藥劑科開始了ADR監測和報告工作,隨著工作的深入,上報的數量逐年上升,現對2011~2012年收集上報的223例ADR報告進行統計分析,以了解我院ADR發生的規律及特點,減少ADR發生,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1.1 一般資料我院2011~2012年臨床各科室收集上報至全國ADR監測網絡的223例ADR報告。
1.2 方法將223例ADR報告,按患者性別、年齡、藥品類別、給藥途徑、累及器官或系統及臨床表現等進行統計分析。
2.1 ADR發生的患者年齡分布223例ADR報告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其中≤18歲23例;≥65歲52例。詳見表1。

表1 發生ADR患者性別分布(n,%)
2.2 ADR所涉及藥品類別223例ADR報告中,引起ADR的藥品有97種:化學藥79種、中藥制劑13種,生物制品5種。其中抗菌藥引起ADR最高為104例,中藥注射劑44例。發生ADR排序前五位的藥品是頭孢噻肟鈉和鹽酸洛美沙星各17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1例,哌拉西林舒巴坦鈉10例,血塞通8例,痰熱清7例。詳見表2~4。

表2 引起ADR的藥品制劑(n,%)

表3 引起ADR的前兩類藥品(n,%)

表4 引起ADR的前五名藥品(n,%)
2.3 給藥途徑與ADR關系223例ADR報告中,ADR以靜脈給藥居首,為192例;口服給藥24例。詳見表5。

表5 引起ADR的給藥途徑分布(n,%)
2.4 ADR累及器官或系統及臨床表現223例ADR報告中,ADR以皮膚及附件損害最多120例,消化系統損害35例。主要是過敏反應和胃腸道反應,臨床表現為皮疹、瘙癢、胃腸不適等。詳見表6。

表6 ADR累及器官或系統及臨床表現(n,%)
2.5 ADR分級與轉歸223例ADR報告中,ADR以醫生填報為主;新增ADR有31例(13.90%);嚴重的ADR有9例(4.04%);ADR大多治愈或轉歸,極少數病程延長或有后遺癥。
從年齡分布看,各個年齡段都有發生ADR,且男性發生率高于女性,可能與男性社會工作壓力大,生活中不良習慣如用藥期間吸煙、嗜酒等有關。41歲以上患者ADR為127例(56.95%),可能與中老年人肝腎功能減退,藥物清除率降低、并伴有基礎病、服用多種藥物有關。由此可見,中老年人用藥安全值得關注,臨床應堅持進行個體化給藥,加強藥學監護,減少因ADR給患者造成的再次傷害。抗菌藥物引起的ADR居首,這與它應用廣泛、使用率高和其自身特點有關,如超適應癥用藥、無指征聯合用藥等。因此臨床醫生應嚴格遵循抗菌藥物的臨床分線管理、分級使用原則,加強抗菌藥合理應用及監測[1]。
中藥制劑引發的ADR也不應輕視,隨著臨床用量逐年增加,超適應癥用藥也較普遍;復方制劑易忽視所含化學藥成份,或含相同成份的藥聯用等,均有潛在風險,尤其中藥注射劑質量標準低,如果過度濫用極易發生ADR。提醒醫生嚴格按照《中藥注射液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合理用藥,確保患者安全[2]。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規定的功能主治使用,單獨點滴,并加強ADR監護。
靜脈注射給藥安全風險較高,發生ADR比例最大,原因有超適應癥用藥、超劑量用藥、不合理聯合用藥、給藥途徑不合理、給藥速度快等。靜脈注射主要用于急癥、重癥和不能口服給藥患者的救治。口服給藥不良反應發生風險較靜脈給藥低(尤其是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風險),雖然起效慢,一旦達到治療的血藥濃度,即可與靜脈給藥治療效果相同。因此,應加強注射劑使用的監管及消除患者對注射劑的心理依賴。在一般情況下,凡口服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就不需要注射給藥,能夠肌內注射就不靜脈注射,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靜注”的給藥原則。如果必須注射給藥,應盡可能減少注射次數,采用序貫給藥方法[3]。嚴格掌握注射劑的劑量和療程,盡量減少注射劑聯合使用的種類,以避免不良反應和相互作用的出現。護理人員提高自身對常用藥物的了解,加強與患者溝通及巡視力度,預防和及時控制用藥過程中的ADR,對發生ADR的可疑藥品及時停用,積極護理,確保安全,把ADR的危害和風險降到最低。
ADR監測和報告是醫院臨床藥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臨床藥師應進一步做好ADR監測工作,加強醫護人員對ADR相關知識的宣傳、培訓、認識,使醫師和護士全面了解ADR的危害及監測的意義,提高其報告ADR的積極性,降低ADR漏報率,提高呈報質量,尤其是發現新增和嚴重的ADR。加強對高危人群、中藥注射劑、抗菌藥的合理應用及監護,為臨床患者安全、合理用藥提供保障。
[1] 李慧,李洪峰,陳晨,等.我院164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回顧性分析[J].藥品評價,2012,10(29):30.
[2] 張風林,安玉英.我院435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房,2012,23(14):1314.
[3] 閆建坤,劉劍.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J].中國當代醫藥,2010, 17(13):147-148.
R969.3
B
1673-5846(2013)03-0347-03
新余市新鋼中心醫院藥劑科,江西新余 33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