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凌云
初產婦在懷孕和分娩過程中容易發生巨大的情緒變動,而不良情緒和心理變化會對產婦和胎兒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1]。對初產婦加強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緩解其緊張焦慮的情緒, 并減輕分娩過程中的痛苦以及減少分娩后初產婦的出血量。
1.1 一般資料 選擇100例于2010年3月~2012年12月間在本院進行妊娠分娩的初產婦, 年齡范圍居于22~34周歲,年齡平均值為(25.6±1.4)歲, 孕期持續時間為34~40周, 平均孕周為(38.2±1.2)周, 全部所選患者孕產期均不存在大出血、難產、傳染性或遺傳性疾病等現象。
1.2 方法 為了緩解初產婦的緊張、焦慮情緒, 保證產婦和胎兒的身心健康, 降低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的發生率, 護理人員對孕婦采取包括分娩前心理護理、分娩中心理護理以及分娩后心理護理等心理護理和健康知識普及等護理措施。
92例初產婦對妊娠期和分娩期的相關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 意識到過分焦慮和緊張不利于自身和胎兒的身心健康,并使焦慮和緊張情緒及時得到了有效緩解和消除。

年齡(歲) 22~34 22~25 26~30 30~34例數(n) 100 42 39 19焦慮消除或緩解(%) 92(92%) 41(41%) 36(36%) 15(15%)
3.1 分娩前心理護理 初產婦由于首次生產, 對分娩方面的知識掌握的不夠全面, 而且對生產過程和生產結果沒有把握, 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情緒。入院后, 由于環境發生改變,家人無法進行全面的照顧, 容易出現情緒波動。為了緩解孕婦的不安和恐懼, 護理人員需要耐心熱情地為孕婦排憂解難,幫助孕婦及其家屬盡快熟悉醫院環境和相關設施, 體貼和關心孕婦, 使孕婦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護理過程中認真觀察產婦的反應, 產婦一旦出現不良反應, 需立即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2]。
3.2 分娩中心理護理 產婦渴望及時了解胎兒的健康狀況以及性別等情況, 很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如果產婦心理波動過大會影響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 引發大量的病理和心理反應, 導致產婦子宮收縮無力, 增加患者生產過程中的痛苦,也會造成產婦產后出血幾率大幅上升[3]。為了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 護理人員需要就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情況及時傳達給產婦, 使之對生產過程有大致的了解。通過播放節奏舒緩的音樂, 轉移產婦的注意力以減輕產婦的不安, 如果有需要還可以給予產婦吸氧, 以調整胎心跳動頻率。第二產程中產婦會產生劇烈的疼痛感, 護理人員需要通過勸解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以緩解產婦的疼痛感。此外, 還應該給予必要的助產操作, 宮縮發生時告誡產婦盡力屏氣, 使腹壓獲得增加, 宮縮間歇則放松全身肌肉, 避免體力浪費。第三產程胎兒已經成功分娩, 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告知產婦有關嬰兒的正面消息,以安慰和鼓舞產婦, 為了避免產婦出現劇烈情緒波動, 需盡量避免告知其負面消息。
3.3 分娩后心理護理 完成分娩后, 產婦對自身傷口的恢復情況以及嬰兒的喂養等各個方面充滿擔憂, 個別產婦由于對嬰兒性別不滿意而發生傷心抑郁的現象, 護理人員需采取相關辦法及時調整產婦情緒。成功分娩后, 護理人員將產婦留置于觀察室中進行觀察, 持續時間為2 h, 期間要詳細告知產婦具體的注意事項以及各種禁忌。由相關助產人員協助產婦進行首次哺乳, 并告知產婦及早喂乳能夠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幾率, 及早排尿有助于保持外陰清潔, 從而加速傷口愈合。如果產婦對嬰兒性別不滿意, 護理人員應該積極宣傳我國的生育政策, 轉變產婦觀念。
[1]劉麗.初產婦妊娠分娩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當代護士,2013, 5(20):144-145.
[2]張玉芬, 李玉飛.初產婦妊娠分娩前后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中國社區醫師, 2012, 33(23):118-119.
[3]孫智慧.高齡初產婦分娩前后心理特征與護理方法.社區醫學雜志, 2011, 19(30):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