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國民營企業家每天都面臨著“八大關系”,每一層關系都讓企業家不堪負重。
政府關系維護 根據廣東民營經濟報告顯示:“44%的民營企業家反映自己經常忙于跟職能部門跑關系忙公關而耗費精力;高達60%的企業家曾因為有關職能部門效率低、辦事拖拉、程序繁雜而喪失發展新項目機遇……”潛規則里,政府反而變成了中國民營企業家最大的客戶,企業家如果不能維護好與政府的關系,企業很難做大做強;如果與政府關系不融洽,則更難發展起來;如果關系走得太過深入,又會面臨政治風險和官司纏身,例如黃光裕事件。
媒體關系維護 媒體對于企業品牌與形象的報道對企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稍微不慎,便會帶來媒體對企業的負面報道,因此企業家也要忙于媒體關系的維護。企業家忙著在聚光燈下作秀,卻沒有多少時間研究市場和顧客的需求。
銀行 企業運轉離不開資金,但最能提供資金來源的當屬銀行。為了能保證企業正常運轉與企業長期發展中需要運用的資金,企業家不得不與銀行長期打交道來爭取貸款。即便低聲下氣討好銀行,仍經常被忽視。目前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貸款非常困難,靠“自力更生”想得到銀行支持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銀行大多喜歡錦上添花,而不會雪中送炭,資金鏈一旦緊繃到斷裂,很多中小企業就不得不關門。
投資人 大型的中國民營企業還是可以獲得國家的資助和貸款的,但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在政府宏觀調控的背景下難以從國內金融體系內獲得資金支持。在這樣的環境下,正規融資渠道貸款難,民營企業家不得不轉向民間借貸,但是由于民營企業經營的不穩定因素較大,企業家仍要耗費巨大精力與投資人周旋。
供應商 隨著原材料成本、運輸成本的不斷增加,企業家還要為了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保證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忙于與供應商的周旋。部分企業更是由于上游成本的劇增,還要另覓出路,例如:棉花價格跟過山車似的,讓棉紡織企業無法承受;很多內銷和外銷企業由于缺電,不得不自己發電。但是,這些都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競爭對手 在中國的很多行業里,企業家們都曾經上演過通過各種手段打壓競爭對手,甚至想擠死競爭對手,尤其是慘烈的價格戰,從而實現自己“稱王稱霸”的春秋大夢。然而,往往最終精力耗盡,結局卻是自身并沒有強大起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甚至導致整個行業滿目瘡痍,蕭條不振。
員工 勞動力成本的增長更加劇了企業的負擔,辛勤培養出來的員工面對更高薪水的誘惑選擇頻繁跳槽。面對企業用工難、招工難、用工貴的現狀,企業家們又有什么好辦法呢?
客戶 客戶是企業的“上帝”,失去客戶就意味著企業的死亡。中國民營企業家大部分時間都忙于“跑領導、拉關系”,為了處理和維護各個方面的關系幾乎天天喝酒天天應酬,讓很多企業家身心俱裂,理論上最多只能分配給客戶八分之一的精力,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上帝,變成了有心無力的幻景。
在中國,發展得好的民營企業,廖若星辰,企業家更像是政治家。
在美國,“喬布斯們”根本不需要應付這么多復雜的關系,大部分精力、資金和資源都放在了顧客身上。
什么時候,能讓中國民營企業家們跳出人文環境惡劣的關系圍城,這將是中國經濟的福音。
什么時候,能讓中國民營企業家們把大部分精力真正放在顧客身上,中國才能生產出令人放心的產品,中國品牌才有可能群體性崛起。
(摘自譯林出版社《中國經濟迫切十問》 編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 本文作者:穆兆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