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井媛
摘要:遼源社區文化十分活躍,如何創辦文化社區十分重要,應認真抓好。我們提出“文化社區”這一概念,是因為一個文化生活豐富、文化品位較高的現代化社區是現代人的生活家園,更是現代人的精神家園,充滿了人文內涵。
關鍵詞:文化;社區;人文內涵
【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識碼】:A
一、文化社區建設中人文內涵的多維觀照——地域性、傳承性、創造性
1.歷史地域性
一個社區擁有什么樣的地理位置,就會有什么樣的文化特色以及人文內涵。地域性差異較大的社區,我們不難認識其文化的差異,如東西半球形成的中西文化,我國東海西域、北國南疆的文化差異也是十分明顯的。“長三角”地區就因為濱江臨海,又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自然條件與歷史文化形成了這一地區的文化特征,其居民大多講甜軟的吳語或越語,水鄉的秀麗和大海的寬闊鑄就了他們細膩委婉、善于思考、外柔內剛的性格特征。但在同一個城市中的不同社區,會不會因為地理位置微小的差異而形成文化的差異,這是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其實只要我們稍稍調查一下自己所在城市的各個社區,我們就會發現其文化差異也是十分明顯的,其地域性同樣構成了相對不同的人文內涵。隨著社會地位、經濟實力和文化意識不斷地發生變化,比如知識分子群居地、商貿人士群居地、公務人員群居地和普通市民群居地等,這些在社會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群居體,其地域性的差異形成他們獨具特色的人文內涵,同時,又自然構成了社區文化的差異。因此我們在文化社區建設中,不能忽視地域性對于特色化建設的影響和作用。
2.歷史傳承性
新型的城市產生新型的社區,新型的文化社區不會缺失歷史的傳承。雖然,城市社區不同于自然村落,其文化傳承也不會那么原始,那么直接,那么固守,但是,任何現代化文化都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即使是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群聚居一體,他們雖然都有各自的文化歷史和文化性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也會逐漸成“地域性趨同”的文化特質和傳統性格相互碰撞、相互滲透而產生的新型的人文內涵。例如江蘇的海安龍舞、海安花鼓就是在挖掘當地傳統民間龍舞、花鼓的基礎上,并融人了現代舞蹈理念創作而成的。在文化社區建設中,尊重社區人的歷史傳承,也是一種人文關懷,是文化社區特色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3.歷史創造性
創造性是人的本能之一。文化是人創造的,所有的歷史文化都是人創造的。一個具有歷史傳承性的文化社區,必然有一定的創造性,這個創造性也是文化社區特色化建設中人文內涵的量要內容之一。在文化社區建設中,認識和開發這個創造性,把文化社區真正辦成一個現代人生活的精神家園,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提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屬于人文內涵的創造性不是外部強加給社區人的,而是社區人本身已經具備的人文內涵,作為文化建設部門或社區建設、管理部門應當充分認識這個人類的創造性,在不同居住條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習慣的居住群體中,讓文化社區建設始終有一種日新月異的變化與發展,這種創造性將是文化社區特色化建設的主要動力,使人文內涵得到更加充分而美好的張揚。
二、文化社區特色化建設的有效途徑——政策導向、組織架構、運行機制
1.政策導向
文化社區建設與經濟發達程度有關,西方發達國家一般已經實現了城市化,并制定各種文化政策來推進文化社區的建設。如日本,1996年文化廳制定了《文化立國21世紀方案》并在這一年開始實施“文化街計劃”,文化建設的重心由“地方文化的普及”轉為“地域街區建設”。各地的自治區主動采取措施,建設文化會館、美術館,開始了以文化為中心的街區建設。政府獎勵并支援各地的文化街區建設。美國也有許多城市倡導要把社區建成學習型場所。在我國,各地政府也都出臺了相關文化經濟政策等。這是一種政策導向,為文化社區建設提供了法律保障。
2.組織架構
文化社區建設涉及三大主體:一是政府,二是社區組織,三是社區成員(包括社區居民和社區單位)。在歐美國家,地方政府扮演的角色只是倡導者和支持者,在社區建設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各種各樣的社區組織,如志愿者組織、募捐組織、慈善組織及教會組織等。這些組織的成員主要是社區居民,他們對外是社區利益的代表者,對內則是社區建設的發起者和參與者。社區建設的經費來自四個方面,一是專門設立的社區基金;二是社區營利組織獲得的利潤的一部分;三是社區各種慈善組織的捐款;四是社區成員和社區以外各界完全自愿的捐款。地方政府對社區組織實行各種稅收優惠。在我國,國家民政部于1999年開始在大中城市進行社區建設實驗,實是“以塊為主,融條于塊”的組織架構,按照“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組織形式來開展社區文化建設,并要求各地民政部門按地域性、認同感等社區構成要素科學合理地劃分社區,如在上海,就形成了市、區、社區(街道)、居委(里弄)四級文化設施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