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勇
記得教科書上有這么一句話: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這真是一個相當犀利的事實判斷。無論法律應不應該只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在很多時候,它看上去就是如此。
制度呢?那是權力運作的程序,不用說,更是“統治階級的工具”了。而我想說,不僅法律、制度,看起來要中性得多的政策,對于“統治階級”來說,所要發揮的功能是差不多的。
當然,按照通常的說法,只有在存在壓迫剝削的資本主義國家,才有“階級”、“統治”的現象。而我們這個國家則不是這樣。即便如此,這個國家已經出現的“階層”問題,也絲毫不可小視。
好,就說“階層”問題吧—政策,是否已經暗藏了“階層意志”?
一個中國人,只要不是太天真,即使沒學過上述教科書,現實也會教育他明白這一點。
最近,據說“房產稅”的試點要“擴圍”,從現有的城市試點推廣到別的城市了。雖然最高決策層還沒有形成明確且統一的意見,但在幾個相關的部委中已經形成初步共識。這個“共識”是:只對增量房屋征收房產稅。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房產稅試點之后,你如果買房,一家幾口子人均面積超過規定的平方數,比如60平方米,政府就要伸手向你收錢了;試點之前,無論你擁有多少套房子,都不征。
假如這個政策真的出臺,老老實實承認,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無法保持淡定。面對這樣的政策,普羅大眾的想法又會是如何呢?
高層一直在強調要“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氣”,“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這些話,不只是說給老百姓聽的,明顯更應該是說給各部門,尤其是制訂政策的政府部門聽的。但這個“房產稅試點擴大”釋放的政策信號,給我們的感覺,恰恰不是在突破,而是在固化既得利益。
政策就是一種利益上的命令或號召。這個所謂房產稅擴大試點的信號似乎就是驅動人們在房價仍在過快上漲的今天趕快去買房,以規避以后的房產稅。雖然社會中低階層窮盡幾代人的積蓄,也幾乎不敢想象可以擁有人均60平方米的夢想,但有權或有錢可以弄N多套房的人多著呢。政策助推房價上漲的目的會毫無阻礙地實現。
10年房價調控,房價翻了10倍,淪為笑柄。今年“兩會”前,急急忙忙出來個“新國五條”,鞏固和擴大調控樓市的“成果”。而現在,接力繼續,“房產稅”試點擴大,恐怕將成為推動房價上漲的又一利器!
這樣的政策信號,廣大暫時買不起房或根本就買不起房的屌絲階層,大概只有哭死。而房叔房嬸房爺、房地產商、炒房者則會保持對政府促進房價上漲的信心和房產“升值”的預期。
如果真想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就不要說讓房價下降了),為什么不對存量房收房產稅,逼擁有N多套房的人,考慮“持有成本”而放出來?不對從房價過快上漲中獲暴利的人收稅,卻只對承擔了房價上漲巨大成本的人收稅,公平嗎?
如此看來,我們的政策到底要體現什么樣的“階層意志”?這個問題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