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不拘小節、直爽樂觀、能扛起責任、內心強大、個性獨立自強、異性緣好、“純爺們”的姑娘,能“跟男人一樣戰斗,氣場蓋過男人”,男人在女漢子眼中一般都是閨中密友而不涉及戀愛。女漢子一般不喜歡也不會化妝,討厭發嗲的聲音,跟她們相對的是小鳥依人的“軟妹子”。
指在休息時間,上司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種社交工具開會、布置任務、發工作進度,下班和周末也不例外,每天處于“被加班”狀態。有不少上班族表示,如果不參與隱形加班,又怕沒有完成工作、或者被領導認為工作態度不積極,常處于無法正常入睡的焦慮狀態。
持續高溫逼得全國進入“燒烤模式”,杭州、寧波等城市的部分企業推行帶薪高溫假,被贊為“習習涼風,潤人心田”。“一來員工能避高溫,二來機器設備可以得到調適,高溫假體現企業人性關懷。”但目前,類似假期仍缺乏制度支持,法定的“高溫六大權益”也近乎一紙空文。
2013年6月,原廣州市民政局處長李軍因猥褻3名男童,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法院審查認為,李軍用金錢、物質誘騙被害人小杰,先后5次對小杰進行猥褻。李軍卻認為法院所認定的罪行和實際有很大出入。
同月,葉某也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3個月,因為他將不足14歲的男童私自帶到外地“談戀愛”,并承認至少兩次與男童發生性關系。但葉某卻一再否認有過錯,稱自己與該男童是同性戀關系,自己并未采取強迫手段。
“同性戀愛”和“猥褻兒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猥褻兒童罪”并不涉及兒童是否同意或反抗,只要對兒童實施了猥褻行為就可構成該罪。10歲到14歲的男童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和自主空間,但又缺乏足夠的辨識能力。5月底,北京朝陽檢方通過對近3年的猥褻兒童案分析發現,男童受害人比例在升高,30余名被害兒童中,男童占了6名,其中5名在10歲以上。
然而,猥褻男童案件也呈現了受害者低齡化的趨勢。近日網曝一名留守男童疑遭性侵而染病,而他僅有7歲,案件疑兇是某小學的男老師。但警方在8月7日表示,目前此案缺乏證據。
聯合國7月30日的專題研討會直接指出:“在沖突中,針對男性和男童的性侵犯現象并不是一個新問題。”“由于恥辱、污名、歧視,以及對失去生計、甚至被可 能定罪的擔憂,受害者往往選擇保持沉默,并因此背負持久和毀滅性的內心傷痛。”
在中國,法律條文仍固守著“女性才可能被強奸”的思維。針對“猥褻”行為,猥褻兒童罪并不分男女,但量刑一般不超過5年;但若到了“奸淫”的地步,男童的法律保護程度就遠不如女童。若以強奸罪從重處罰奸淫幼女的行為,能以10年作為量刑下限,但只有女性才能算強奸罪的侵犯對象。 (戴玉)

杭州廣廈天都城近日吸引了法國媒體的關注,原因是其百余幢建筑“照抄”巴黎,仿香榭麗舍大街、仿巴黎戰神廣場、仿香波兒城堡、仿凡爾賽宮公園,甚至還有高達108米的埃菲爾鐵塔復制品。將精力放在仿制而非創造,仿其建筑而喪了精神,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