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浩

中國鐵路總公司6月中旬宣布了全國18個鐵路局(公司)正式實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貨運組織改革,此舉將中國最后幾個“計劃經濟堡壘”又攻破了一個。而在地處中國鐵路運輸最南端的廣鐵集團,一年前已經成為鐵路系統貨運組織改革的試點。這一年發生了什么?也許能夠回答人們對貨運改革的諸多疑惑。
“去烏西方向沒貨,有貨他們也走公路,你讓我們怎么辦!”在廣州北郊郭塘貨場,麥氏宏達物流(廣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秩喬都有些激動了。這家靠鐵路貨運發家的民營物流企業可謂“鐵老大”的鐵桿小兄弟,但一說起這鐵路上的事,爭吵埋怨也是家常便飯。吳秩喬向記者抱怨說,這個生意怎么做?現在公路貨運一輛發往烏魯木齊、西寧方向17.5米的掛車,可以裝到33噸或155立方米,市場報價現在已經跌到3.3萬,但同樣的貨走鐵路價格達到2.9萬,所有的貨主都不會選擇鐵路。
記者問,公路與鐵路之間不還是有4000元的差價嗎?吳秩喬解釋,鐵路是火車站到火車站之間的“站對站”運輸,公路是從倉庫到倉庫之間門到門運輸,走鐵路兩頭都要雇車,還要掏箱卸貨,額外的運費和損耗及組織管理成本比走公路復雜得多,如果哪天鐵路能夠把貨送上門,物流公司就阿彌陀佛燒高香了。
廣州至烏魯木齊全程4684公里,特快旅客列車運行時間需54個小時,普通鐵路貨物運輸時間長達10余天,過去廣州至烏魯木齊絕大多數貨主都選擇公路運輸。從2011年9月開始,廣鐵集團為爭回這部分貨運,嘗試開行廣州至烏魯木齊的貨運“烏西班列”,實行優先配車、優先裝車、優先掛運、中途列車不解體,將全程運輸壓縮到7天,比普通貨物運輸壓縮一倍時間。這樣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從開行至2013年5月,“烏西班列”累計發送建材、電器、五金等貨物1.1萬多車66萬余噸,但是由于公路運輸靈活的價格機制,“烏西班列”仍然又一次“敗”下陣來。
而這樣的“敗”在廣鐵眼中也只是“偶感挫折”。2007年“東北班列”的徹底停開才讓他們心痛。1999年開行的連接珠三角“世界工廠”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東北班列”是鐵路第一趟貨運班列,一度被譽為中國貨運大動脈,然而就在那幾年營口、大連及東北諸港口開往珠三角地區的海運航線相繼開通,運輸價格大幅下降,而鐵路貨運在當時的管理體制下找不到破解的方法,只能停開。
黃埔火車站是廣州重要的港口貨運站,主要運輸的是廣州港黃埔港區進出口貨物,然而這樣一個沿著鐵路線伸到港口海邊的重要貨運站,長期在黃埔港年貨物吞吐量中所占份額他們都不好意思說。2012年,黃埔港年貨物吞吐量為2億噸,而黃埔站年發送量才69萬噸,僅占0.345%。
“對于鐵路而言,有些問題是和尚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鐵路運輸定價權不在鐵路,就是想浮動貨運價格也在國家主管部門那里有諸多繁瑣的手續。另外鐵路運輸組織方式落后,與市場脫節已經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了?!睆V鐵集團貨運處處長馮定清介紹說,這幾年鐵路貨運與社會物流發展的差距越來越大,貨運量下跌也越來越大。從2008年到2012年4年中,廣東貨運周轉量增長了115%,其中公路增長了110.2%,但鐵路下降了12.1%;就市場份額而言,由2008年的8%下降到2012年的3%;在廣鐵管轄區內另一個重要市場湖南,市場占有量也從過去的48%下降到26%。
廣東省物流協會秘書長馬仁洪表示,就廣東而言,物流行業競爭激烈,現在完全進入買方市場,但由于過去鐵路的計劃管理模式一成不變,市場組建被公路及水運吞噬,再不加快進入市場,將會失去市場信心。
在鐵路貨運歷史上,車皮發放的“計劃”制問題一直飽受詬病。貨主運貨首先要提前一個月申請月計劃,再申請請求車計劃,鐵路給了承認車,在有空車皮的時候才能裝車。層層審批,手續非常繁瑣,有些貨運公司派專人天天在貨場盯著。
在廣鐵集團的改革中,打破計劃審批,首先是從創建貨運電子商務平臺做起的。他們利用網上服務公共平臺公布運輸能力,面向社會接受預定,將過去的計劃申請改為計算機自動辦理,讓申請車皮“計劃”成為歷史。
“計劃”沒有了,那運行模式上不進行大的調整,鐵路貨運也難以翻身,面對公路與水運的競爭優勢,鐵路貨運的出路又在哪里?
廣鐵廣州貨運中心東莞物流車間主任湯建君表示,過去鐵路運輸送站發車和到站接貨貨主都要雇車、都要裝卸……由此產生了一系列費用,正是這些費用一步步蠶食原本一直號稱運價低廉的鐵路運輸。通過貨運組織改革,延伸鐵路貨運服務鏈條,不斷增加接取、裝卸、倉儲、包裝、加工、配送等物流服務項目,實現由“站到站”到“門到門”的完整運輸服務,這樣才能跑贏高速公路上的貨運車。
長沙班列可能是一個例子。吳秩喬說:“‘長沙班列就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項目,722公里的中短途運輸,原本不是鐵路的優勢,完全是從公路運輸嘴里掏出來的。”
廣州至長沙城際貨運快捷班列剛剛開行滿一年,該班列借鑒客車開行模式定點定時發車,壓縮運行時間,一口價服務,貨車到站之后直接進入鐵路貨場并入庫。“同樣的一車貨,長沙班列現在的價格是3359元/車,與之前相比下浮了48%,加上裝卸費等‘一口價費用,總價5700元/車,可以運60噸重貨,時間也縮短了40%?!眳侵葐陶f,如此廣州發往長沙的貨他每噸少則可便宜30元,多則可便宜50元。
但對于湯建君來說,他看到的與吳秩喬看到的并不一樣,“長沙班列”從一方面來說與市場接軌了,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由于受供求關系的影響,目前在公路貨運市場上,從廣州發往長沙的貨車和從長沙回廣州的貨車運價相差巨大,淡旺季交替間價差甚至達到1倍,而鐵路“長沙班列”還是來去同一個價,這樣跟不上市場的節奏。如何更好地對接市場,提高班列的市場競爭力,大火車如何在廣州與長沙之間跑贏小貨車,運營模式如何復制到全國各大鐵路貨運節點,都還需要仔細推敲。
“以前鐵路運貨是要三番五次上門求人的,但現在客戶代表主動上門,給我們設計了個性化、專業化鐵路運輸方案。過去鐵路只管運到火車站,我們一度放棄了鐵路運輸?!碧刈冸姽ず怅栕儔浩饔邢薰緝\部部長楊正偉表示。
“改革越深入,越感到鐵路貨運與市場脫節的距離有多遠,也越感到追趕的緊迫性。”湯建君感慨道,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海運之所以能夠長足發展,就在于水陸聯運何其緊密便捷,一個集裝箱從海輪上下來大貨車就可直接拖走,但鐵路目前還很難做到這一點,集裝箱上鐵路還需開箱安檢、還需重新裝卸。鐵路亟需研發一種專用的陸鐵聯運車輛,大貨車到了貨場就直接上鐵軌編組開行。而且在他看來,一些還沒有開啟海關封條的集裝箱就沒有必要掏箱重新裝卸了。
而吳秩喬對停開的“東北班列”依然耿耿于懷,在海運的巨大壓力下,廣鐵還能開這類長途貨運嗎?他認為這是目前廣鐵貨運組織方式改革應該重點思考的問題,也許“長沙班列”的成功很難復制到“東北班列”,但鐵路能否采取“補軸”的方式開行這類長途貨運呢?一列貨車從廣州開出可能只有5節車廂,到了長沙補掛幾節車廂,到了武漢再補掛,等到了北京、到了東北,也許就是一列超長貨車。這樣的貨運組織方式可將沿途城市都帶動起來,成為可以與海運競爭的貨運大動脈。
目前廣鐵集團在管轄區內已組建長沙、懷化、廣州、惠州、佛山、??诹筘涍\中心,圍繞這些貨運中心重新設置下屬貨運單位生產組織結構,并建立與市場接軌的考評機制與激勵機制……隨著鐵路貨運組織改革的開始,新問題老問題一個接一個跳出來,各種挑戰與“麻煩”接踵而至。市場沒有鐵路的“雙軌”,從來只是優勝劣汰的“單軌運行”,而且開弓沒有回頭箭,在轉制為公司的鐵路系統中,這一切都還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