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 潔,劉志華,趙金彩,孟穩利,曹經林,張秀果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石家莊050051)
肝移植是終末期肝病患者恢復健康、延續生命的最佳選擇[1]。隨著健康觀念的轉變,肝移植手術的目的并不僅僅是挽救生命、改善器官功能,還要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2006年5月~2011年5月,我們對31例肝移植圍手術期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方法,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我院收治的60例肝移植患者,男55例、女5例,年齡17~70歲、平均42.7歲。其中原位肝移植48例,活體肝移植12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29例和干預組31例,兩組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肝移植護理方法;干預組采取術前健康教育、心理評估、皮膚護理、呼吸功能訓練、術后健康告知、基礎護理、體位護理、各種引流管道的護理、用藥護理等綜合護理方法。由護士長制定護理干預路徑,主管護師負責肝移植知識及干預路徑的培訓,專職護士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定期進行效果評價。
1.2.2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并發癥(壓瘡、呼吸道感染、術后大出血)的發生率。生存質量評定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分[2],該量表共 36個條目,包含8個維度:軀體功能、軀體角色、情緒角色、軀體疼痛、活力、社會功能、心理健康和總體健康,全面概括了生理、心理、功能和主觀感受等內容。得分范圍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圍手術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干預組出現壓瘡3 例(9.7%),呼吸道感染4 例(12.9%),術后大出血3例(9.7%);對照組分別為9(31.0%)、10(34.5%)、10 例(34.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有統計學差異(χ2分別為 4.271、4.157、5.432,P均 <0.05)。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見表2。
肝移植患者的綜合護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術前心理評估:肝移植患者術前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易并發心理障礙[3]。護士應對患者的心理精神狀態進行評估,有效實施心理護理;介紹肝移植手術成功病例,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②皮膚護理:病室環境保持安靜、整潔,經常通風換氣,室溫18~20℃,濕度60%左右。病床保持整潔干燥,定時翻身,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形成壓瘡。③呼吸功能訓練:術前指導患者做呼吸功能訓練,如雙臂上舉提胸運動和深呼吸等。術后指導家屬輔助患者翻身,為其拍背,鼓勵其進行有效的咳嗽。向患者講解肝移植術后康復知識、注意事項、各種管道的護理、并發癥的預防、正確服藥和藥物的不良反應、出院指導及隨訪等。指導患者出院后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減輕健康壓力,提高生活質量[4]。④術后引流管道的護理:肝移植術后引流管道較多,護士應加強各種管道的護理,密切觀察引流液及膽汁的量和顏色,引流管道要妥善固定,防止脫出、牽拉、扭曲。⑤口腔護理:協助患者用口腔含漱液或碳酸氫鈉棉球清潔口腔2~3次/d,保持口腔清潔。⑥用藥護理:肝移植患者用藥種類繁多,具有多途徑、多時間、多類別、用藥時間固定的特點[5]。我院利用宣傳欄、錄像、自制手冊等多種宣傳媒介,針對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進行個體化服藥知識宣教,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⑦體位護理:手術當日患者采取平臥位,術后1 d改為低坡半臥位。早期移植肝與膈面等組織尚未形成致密粘連,體位改變可能引起肝臟移位,影響肝臟血液循環,因此術后翻身動作要輕,切忌粗暴及幅度過大。臥床期間每日為患者擦背、重打腹帶、拍背,膝下、背后、骨突處可放軟枕,既增加患者舒適度,又防止壓瘡的形成。⑧健康教育:肝移植術后宜采用低鹽、低脂、高蛋白飲食,禁煙、戒酒,3個月內避免乳酸飲料,6個月內避免生魚、生肉,禁止使用任何活疫苗和有毒疫苗預防接種,減少出入人群集中的公共場所,定期復查血藥濃度[6]。我們為每位出院患者建立健康教育手冊及定期隨訪檔案,并將科室、主管醫師、護士長的聯系方式告知患者,方便患者出院后與醫院聯系。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 總分 軀體功能 軀體角色 情緒角色 軀體疼痛 活力 社會功能 心理健康 總體健康干預組 31 70.48 ±8.41 64.17 ±7.44 60.46 ±5.32 63.54 ±6.89 49.36 ±3.23 64.52 ±6.91 59.61 ±3.44 77.66 ±8.09 78.23 ±5.09對照組 29 57.24 ±9.01 55.98 ±8.36 50.67 ±6.02 55.41 ±6.77 40.69 ±3.92 50.89 ±8.63 51.35 ±4.69 59.46 ±7.97 61.43 ±6.23 t 5.888 4.014 6.685 4.606 9.375 6.775 7.815 8.771 11.550 P<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在肝移植的護理過程中,充分的術前準備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肝移植因手術時間長、創面大、術前情況差及術后引流管多,極易引起腹腔和切口感染[7],故加強無菌操作、管理好各導管是減少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化指標的動態變化,可早期發現免疫抑制劑的毒性反應和急性排斥反應[8]。因此,嚴密的觀察和細致的護理對肝移植患者的手術效果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肝移植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不僅要應對軀體功能的改變和可能出現的排斥反應,還要面臨術后生活、工作和社會適應等問題,因此提高其生存質量尤為重要。本研究將綜合護理干預用于肝移植患者,結果顯示,患者的軀體功能、軀體角色、情緒角色、軀體疼痛、活力、社會功能、心理健康和總體健康等多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提高了肝移植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康淑華,張佩芳,花蓉.自我管理教育在肝移植患者出院后康復過程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3):214-216.
[2]方積乾.生活質量測定方法及應用[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29-31.
[3]Hsu HT,Hwang SL,Lee PH,et al.Impact of liver don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and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J].Transplant Proc,2006,38(7):2102-2105.
[4]王彥,姚景鵬.生活質量——一種新型的健康測量工具[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5):375-377.
[5]蘆芳,朱煥改,尹自芳.43例肝移植患者用藥的護理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4):312-314.
[6]Ashcroft P.Adapting patient education for potential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in a climate of chronic donor organ shortfall[J].Prog Transplant,2009,19(1):59-63.
[7]Spengler U.Management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 in HIV/hepatitis C virus co-infection[J].Curr Opin HIV AIDS,2011,6(6):527-533.
[8]Parmar A,Meeberg G,Bigam D,et al.Peri-operative medical emergency team activation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J].BMJQual Saf,2011,20(3):24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