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連瑞,徐江霞,漆 堅,龔初平,霍 穎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南昌330003)
類風濕關節炎(RA)是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改變以滑膜慢性炎性增生、關節軟骨和骨質進行性不可逆性破壞為特征。如不及時診治,患者2年內即可發生不可逆的關節破壞或畸形[1]。因此,早期確診并及時干預治療對控制病情發展、減少關節侵蝕破壞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對RA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X線檢查及類風濕因子(RF)檢測,但據此標準確診者常已出現骨關節破壞,喪失最佳治療時機。近年研究發現,RA患者血清中存在特異性抗環瓜氨酸肽(CCP)抗體,可作為RA診斷及病程評價的血清免疫學指標[2]。基于此,本研究檢測了118例RA患者、112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和12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抗CCP抗體和RF,以探討二者對RA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價值。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9~2011年本院門診及住院RA患者118例(RA組),男33例、女85例,年齡16~75(55±12)歲,均符合1987年美國風濕病協會(ARA)修訂的RA診斷標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非RA自免組)112例,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SLE)34例,多發性肌炎/皮肌炎26例,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20例,骨關節炎(OA)21例,硬皮病2例,原發性干燥綜合征(PSS)5例,系統性硬化癥4例。正常對照組120例為同期本院體檢的正常人群。各組性別、年齡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檢測方法 采集受試者空腹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血清抗CCP抗體檢測采用ELISA方法,試劑盒由歐蒙(德國)醫學實驗診斷有限公司提供,cutoff值設定結果>5 U/mL為陽性;血清RF檢測采用速率散射比濁法,使用SIEMENSBNP特定蛋白自動分析儀檢測系統測定,RF>20 U/mL為陽性。
1.2.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s表示,采用四格表計算抗體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兩樣本間比較用 t檢驗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抗CCP抗體、RF檢測結果 見表1。RA組抗CCP抗體、RF及二者聯合檢測的陽性率均高于其他兩組(P均<0.05)。

表1 各組抗CCP抗體、RF及二者聯合檢測的陽性率比較[例(%)]
2.2 RA患者抗CCP抗體與RF的相關性 見表2。經交叉分類資料的χ2檢驗分析發現,抗CCP抗體與RF呈正相關(P<0.05)。

表2 抗CCP及RF在RA中分布及相關性(例)
2.3 抗CCP抗體、RF及兩者聯合檢測對RA的診斷價值比較 見表3。通過三組樣本綜合分析,RF診斷RA的敏感性、陰性預測值高于抗CCP抗體(P均<0.05);抗CCP抗體對診斷RA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均高于RF(P<0.05或<0.01);抗CCP抗體和RA聯合檢測對RA的診斷敏感性明顯高于抗CCP抗體、RF(P均<0.01);抗CCP抗體和 RA聯合檢測對RA診斷的陰性預測值高于抗CCP抗體、RF兩項檢測指標單獨應用,且比單用RF提高了特異度及陽性預測值(P均<0.05)。

表3 抗CCP抗體、RF及二者聯合檢測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比較(%)
2.4 ROC曲線分析 以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修訂的RA分類標準為金標準,根據診斷試驗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繪制抗CCP及RF的ROC曲線,進行診斷試驗效能評價。結果顯示,曲線下面積均大于0.7,提示抗CCP抗體和RF聯合檢測的診斷效能優于抗CCP抗體、RF單獨應用。見表4。

表4 各組ROC曲線下面積
現行RA診斷標準的血清學指標中,RF是抗IgG分子Fc片段的自身抗體,按免疫球蛋白類型可分為IgM、IgG和IgA型。RF見于70%的RA患者,主要是IgM類抗體,在其他結締組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一些非結締組織病如感染、腫瘤等疾病患者中亦可升高,故特異性相對較低。近年來,隨著自身免疫疾病研究的進展,人們又發現了 AKA、APF、AFA等多種RA相關自身免疫相關抗體,其診斷RA的特異性較RF明顯提高,且多種指標聯合檢測的敏感性更高。但這些抗體測定所需的抗原成分不易獲得和純化,造成結果穩定性差、誤差較大。由于上述抗原成分都含有共同的瓜氨酸肽成分,因此Schellekens等[2]將2個絲氨酸替換為半胱氨酸,形成與β轉角類似結構的二硫鍵,構建了19個氨基酸組成的瓜氨酸肽鏈的合成CCP,并建立以此為抗原的ELISA檢測方法,其對RA診斷的敏感度為45%~85%,特異性為 90% ~97%[3]。
本研究結果顯示,抗CCP抗體診斷RA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69.5%、74.29%,RF診斷RA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72.9%、61.14%。相對于正常對照組和非RA自免病組,RA組抗CCP抗體與RF的陽性率均有統計學差異,表明二者均可用于RA的診斷,且抗CCP抗體的特異性明顯優于RF,與文獻[4]報道一致。抗CCP抗體診斷RA的敏感性較低,其原因可能是合成肽鏈中僅包含部分抗原表位,而RA患者細胞骨架成分中存在含瓜氨酸分子的不同抗原表位,以致血清中免疫應答產生的抗CCP抗體存在異質性,只能與相應抗原表位相應的CCP抗體發生結合[5];另外,也可能與機體的免疫狀態相關,抗CCP抗體對診斷活動性RA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在穩定期敏感性降低[6]。
本研究經相關性分析顯示,抗CCP抗體與RF存在相關性,與文獻報道一致[7],但相關性較弱,說明二者對RA的診斷雖然具有一致性,但在RA中的反應性及診斷效能存在差異。抗CCP抗體的特異性較RF高,并且與RF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存在互補[8]。聯合檢測抗CCP抗體和RF,即兩者中任一項陽性作為RA篩查指標時,其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單獨應用RF顯著提高。進一步采用ROC曲線來評價二者單獨及聯合應用的診斷效能,結果顯示,抗CCP抗體、RF及二者聯合檢測的曲線下面積均大于0.7,提示均具有一定的診斷準確性,并且二者聯合檢測的臨床診斷效能優于單用抗CCP抗體和RF。
總之,抗CCP抗體是具有高特異性和一定敏感性的免疫學檢測指標,可以作為輔助診斷RA的一個重要指標,與RF聯合檢測可提高對RA的診斷效能。
[1]陸竟秋,張林杰,徐勝前,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骨質疏松及其相關影響因素[J].臨床軍醫雜志,2008,36(4):499-501.
[2]Schcllekens GA,Visser H,Jong BA,et al.The diagnostic properties of rheuma toid arthritis antibodies recognizing a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J].Arthritis Rheum,2000,43(6):155-163.
[3]Coenen D,Versehueren P,Westhovens R,et al.Technical and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6 assay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rotein/peptide antibodies in the diagnos is of rhcumatoid arthritis[J].Clin Chem,2007,53(3):498-504.
[4]朱曉紅,彭俊華.抗環瓜氨酸膚抗體及類風濕因子對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意義[J].臨床軍醫雜志,2009,12.37(6):1041-1043.
[5]Nicola B,Giovanni M,Elio T,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anti-citrulline antibody assay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J].Clin Chem,2001,47(2):1089-1093.
[6] Arroyo-Villa I,Bautista-Caro MB,Balsa A,et al.Frequency of Th17 CD4+T cells in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a marker of anti-CCP seropositivity[J].PLoSOne,2012,7(8):e42189.
[7]楊春莉,裘宇容,周芳,等.對比檢測血清中抗環瓜氨酸膚抗體水平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價值[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07,27(8):1277-1279.
[8] Zintzaras E,Papathanasiou A,Ziogas DC,et al.The reporting quality of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anti-CCP antibod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its impact on diagnostic estimates[J].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2,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