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周 媛,張 毅,朱傳福
(山東省血液中心,濟南250014)
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基因位于6號染色體短臂上,由一組緊密連鎖的基因座組成,其基因表達產物與同種異體組織器官移植及移植物的急性排斥反應有關,所以稱為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研究表明,HLA等位基因的分布具有高度多態性,目前已確認的HLA等位基因達8 496個[1]。HLA等位基因的分布特點在不同種族、不同民族、同一民族的不同群體中都存在明顯差異,因此,一個群體高分辨水平的HLA多態性數據可以為組織器官移植尋找合適供者、群體遺傳學、疾病相關性研究和法醫學提供重要參考[2,3]。本研究對486例中華骨髓庫濟南籍漢族志愿捐獻者的HLA-B座位高分辨等位基因多態性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2011年無血緣關系的漢族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483例,男304例、女179例,年齡19~51歲,祖籍均為山東濟南,入組時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DNA提取 采集受試者EDTA抗凝靜脈全血5 mL,使用 EZBeadTM全血DNA提取試劑盒,在EZBead DNA提取工作站(美國TBG公司)進行全血基因組DNA提取,DNA濃度20~100 ng/μL,純度1.7 ~2.0。
1.2.2 HLA-B 座位基因分型 嚴格按照試劑盒(德國Rose Europe)說明書操作步驟進行PCR-SBT分型,對B座位進行第2、3和4外顯子雙向測序。對無法確定高分辨HLA分型結果的樣本,則選擇序列特異性測序引物對該樣本再次測序,獲得相應的高分辨結果。測序反應純化后的產物置于ABI 3730測序儀上進行電泳分析,導出的結果由ATF1.0.2.41 軟件(澳大利亞 Conexio Genomics公司)分析。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Arlequin V3.5軟件計算HLA等位基因頻率[4],比較濟南漢族和其他群體中等位基因分布的差異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HLA-B高分辨等位基因頻率 共檢出B座位等位基因56個,頻率最高的等位基因是B*13:02(11.63%),其余頻率大于5%的等位基因分別是B*15:01(5.78%)、B*40:01(5.45%)、B*46:01(5.76%)、B*51:01(5.45%)、B*5801(5.66%)。B*15組多態性最高,有11種等位基因。見表1。
2.2 濟南漢族人群與其他人群[5~9]HLA-B 座位等位基因分布頻率的比較 見表2。
HLA在抗原識別、呈遞、T細胞分化與活化、調節免疫細胞相互作用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HLA是免疫學領域的一個重大發現,其為基礎免疫學帶來突破性進展的同時,也使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成為一項重要的治療手段。

表1 濟南漢族HLA-B座位等位基因頻率(%,2n=966)
HLA的分型經歷了血清學分型、細胞學分型和基因分型三種方法。前兩種方法由于技術上的缺陷已逐漸被淘汰,目前臨床移植配型和中華骨髓庫HLA分型均采用基因分型。基因分型方法又經歷了PCR-序列特異性引物(PCR-SSP)、PCR-序列特異性寡核苷酸探針(PCR-SSOP)、基因芯片和PCR-測序分型(PCR-SBT)等。PCR-SSP和PCR-SSOP操作簡單,對實驗條件和設備要求不高,但只能得到HLA中、低分辨結果,且對新的等位基因無法得出準確結果。PCR-SBT直接對HLA基因的DNA進行測序分析,具有分型準確、分辨率高的特點,是HLA高分辨分型的最佳選擇。本研究采用PCR-SBT對483例濟南地區健康漢族個體進行HLA-B座位的高分辨基因分型,共檢出56個等位基因,多態性最高的B*15組有11等位基因,說明該群體中HLAB座位多態性較為豐富。頻率>5%的常見等位基因共6個,其中最常見的是 B*13:02,頻率達11.63%,提示攜帶這種等位基因的患者在濟南漢族找到高分辨水平HLA-B座位等位基因相配合供者的概率較高。對濟南漢族人群B座位等位基因分布特征與其他地區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其與山東半島漢族和魯南漢族近似,而與江蘇漢族、廣東漢族、新疆維吾爾族差異較大。如濟南漢族人群中最常見的等位基因B*13:02,在江蘇漢族、廣東漢族、新疆維吾中的頻率分別為 8.23%、1.04%、3.8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上述差異可能與抽樣誤差或地域、民族差異有關。

表2 濟南漢族HLA-B座位常見等位基因頻率與其他地區人群比較(%)
本研究提供了濟南漢族人群的HLA高分辨水平的多態性數據,可以幫助患者找到HLA相配合的供者,同時也為該人群的疾病相關性、群體遺傳學、法醫學等相關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1]Robinson J,Mistry K,McWillia H,et al.The IMGT/HLA database[J].Nucleic Acids Res,2011,39(1):1171-1176.
[2]Lee SJ,Klein J,Haagenson M,et al.High Resolution Donor Recipient HLA matching contributes to the success of unrelated donor m arrow transplantation[J].Blood,2007,110(13):4576-4583.
[3]Shi L,Shi L,Yao YF,et al.Genetic link among Hani,Bulang and other southeast Asian populations:evidence from HLA-A,-B,-C,-DRB1 genes and haplotypes distribution[J].Int J Immunogenet,2010,37(6):467-475.
[4]Excoffier L,Lischer HL.Arlequin suite ver 3.5:a new series of programs to perform population genetics analysis under linux and windows[J].Mol Ecol Resour,2010,10(3):564-567.
[5]劉曉華,馮智慧,胡彬,等.山東半島地區漢族人群 HLA-A、B、DRB1高分辨等位基因及單體型多態性的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8):592-595.
[6]張毅,聶向民,莊云龍,等.魯南地區漢族人群 HLA-A、B、DRB1高分辨等位基因多態性分析[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1,19(6):1482-1488.
[7]王曉艷,潘芹芹,樊甦,等.江蘇漢族人群HLA-A、B、DRB1高分辨基因多態性和單體型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1(4):507-511.
[8]朱為剛,金士正,鄒紅巖,等.廣東漢族 HLA-A、C、B、DRB1和DQB1基因的高分辨多態性及連鎖不平衡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12):987-993.
[9]Shen CM,Zhu BF,Deng YJ,et al.Allele polymorphism and haplotype diversity of HLA-A,-B and-DRB1 loci in sequence-based typing for Chinese uyghur ethnic group[J].PLoS One,2010,5(11):e1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