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瑋,張 慶,田文友,扈家強,王建波
(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天津300052)
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的優點,但二氧化碳氣腹造成的全身酸痛及術后切口疼痛給患者帶來不適。術后靜脈鎮痛可緩解疼痛并減少術后并發癥,但同時也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以至于部分患者不愿使用止痛泵。超前鎮痛是指在傷害性刺激作用于機體之前采用一定措施,防止神經中樞敏化,減少或消除傷害引起的疼痛[1]。超前鎮痛可減輕術后疼痛,減少術后鎮痛藥物的使用量。本研究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應用地佐辛超前鎮痛,觀察其鎮痛效果及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1年1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擇期行婦科腹腔鏡手術、自愿不使用術后靜脈鎮痛的患者50例,年齡19~41歲,體質量46~73 kg,ASA分級Ⅰ~Ⅱ級。其中宮外孕22例,卵巢囊腫14例,黏膜下子宮肌瘤14例。排除肝、肺、腎等重要臟器損害及凝血功能異常者。將患者隨機分為
A、B兩組各25例,兩組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兩組均禁食水8 h,術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入手術室后常規開放靜脈,行心電圖、脈搏血氧飽和度和間斷無創血壓監測。A組于麻醉誘導前5 min靜脈緩慢注射地佐辛0.1 mg/kg(用生理鹽水稀釋至5 mL),B組于麻醉誘導前5 min靜脈緩慢注射等量生理鹽水。麻醉誘導使用咪達唑侖 0.03 ~0.04 mg/kg、舒芬太尼 0.4 μg/kg、順式阿曲庫銨0.2 mg/kg和丙泊酚2 mg/kg。術中配合微量泵持續靜脈泵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丙泊酚 4 ~5 mg/(kg·h)維持,間斷靜注順式阿曲庫銨0.06~0.1 mg/kg保持肌肉松弛。兩組均于縫皮時停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手術結束患者清醒后拔管。
1.2.2 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兩組術后 30 min(T1)、1 h(T2)、2 h(T3)、4 h(T4)和 8 h(T5)的鎮痛評分、舒適度評分、鎮靜評分。鎮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2]:<3分為鎮痛良好;3~4分為基本滿意;>5分為效果差。舒適度評分(BCS):0級為持續疼痛,4級為咳嗽時亦無痛,級數越高舒適效果越佳。鎮靜評分采用RAMSAY評分[3]:<2分為效果差;2~4分為鎮靜滿意;>4分為鎮靜過度。觀察術后各時間點惡心嘔吐、頭暈、躁動、嗜睡的發生情況及術后哌替啶的使用情況。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ˉ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VAS評分、BCS評分和RAMSAY評分比較 A組T1~T5時的VAS評分均明顯低于B組(P均<0.05);BCS評分和RAMSAY評分在T1~T4時均明顯高于B組(P均<0.05),T5時兩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VAS評分、BCS評分、RAMSAY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VAS評分、BCS評分、RAMSAY評分比較(分±s)
注:與B組相同時間點比較,△P<0.05
組別 n T1 T2 T3 T4 T5 A組25 VAS評分 1.58 ±0.54△ 1.76 ±0.49△ 1.98 ±0.70△ 2.39 ±0.37△ 2.47 ±0.51△BCS評分 2.63 ±0.11△ 2.54 ±0.81△ 2.33 ±0.47△ 2.18 ±0.64△ 1.83 ±0.43 RAMSAY 評分 3.43 ±0.11△ 2.94 ±0.81△ 2.83 ±0.47△ 2.32 ±0.64△ 1.93 ±0.43 B組 25 VAS 評分 4.29 ±0.61 4.39 ±0.57 4.75 ±0.18 5.03 ±0.74 4.11 ±0.89 BCS 評分 1.23 ±0.68 1.18 ±0.55 1.07 ±0.41 0.93 ±0.61 1.63 ±0.21 RAMSAY 評分 1.63 ±0.68 1.38 ±0.55 1.21 ±0.41 1.13 ±0.61 1.73 ±0.91
2.2 兩組術后不良反應及哌替啶使用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不良反應及哌替啶使用情況比較(例)
婦科腹腔鏡手術創傷小,屬中等疼痛,但二氧化碳氣腹導致的局部疼痛、神經傳入性疼痛以及炎癥反應性疼痛可引發心腦血管意外等多種并發癥,進而影響手術預后。術后應用靜脈鎮痛有利于患者平穩度過術后恢復期[4],但部分患者因經濟原因拒絕使用術后止痛泵。研究表明[5],術后疼痛分為兩個階段,起始階段由手術創傷直接引起,后一階段則是由于脊髓傳導傷害性刺激的感覺傳遞變化,使脊髓背角神經元增強,即所謂中樞敏感化。本研究所采用的超前鎮痛,正是通過預先干預來預防中樞敏感化,從而減輕術后疼痛。目前,臨床采用的鎮痛藥物多為嗎啡、芬太尼等傳統阿片類止痛藥,由于它們是通過興奮μ受體起效,因此不良反應較多。地佐辛是苯嗎啡烷類衍生物,是新型強效阿片類鎮痛藥,其鎮痛效果較嗎啡更強[6],用于術中鎮痛效果良好。地佐辛通過選擇性完全激動κ受體,產生鎮靜、較強的脊髓鎮痛和輕度的呼吸抑制[7],對μ受體有激動—拮抗雙重作用,且無μ受體依賴作用。因此,地佐辛具有不產生藥物依賴、松弛胃腸道平滑肌、減少惡心嘔吐發生率[8]、降低術后躁動發生率、減少術后止痛藥物使用等優點。據報道,應用地佐辛超前鎮痛可減少術后麻醉性鎮痛藥量的50%,減少了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9]。本研究中,兩組均未行術后靜脈持續鎮痛治療,避免了相應止痛因素的干擾,結果顯示,A組在T1~T5各時間點的VAS評分均明顯低于B組,且B組術后12例因不能忍受疼痛而使用哌替啶,說明地佐辛有良好的超前鎮痛作用;A組在T1~T4各時間點的BCS評分和RAMSAY評分均明顯高于B組,且B組出現9例術后躁動,提示地佐辛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可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及對手術的滿意度,明顯降低術后躁動的發生率。而兩組T5時的BCS評分和RAMSAY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可能與B組部分患者術后4~8 h使用哌替啶鎮痛有關。此外,A組術后僅1例出現惡心嘔吐,明顯少于B組。證實地佐辛對胃腸道平滑肌的松弛作用可明顯抑制胃腸道功能紊亂,減少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從而提高手術質量。
綜上所述,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應用地佐辛超前鎮痛安全經濟、療效確切。地佐辛不僅有較強的鎮痛作用,還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可減少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有利于患者平穩度過手術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Sandhu T,Paiboonworachat S,Kolam W.Effects of preemptive analgesia i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Surg Endosc,2011,25(1):23-27.
[2]徐建國,沈曉鳳,唐躍.不同濃度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對硬膜外羅哌卡因分娩效應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7,27(7):599.
[3]吳新民,許幸,王俊科.靜脈注射右美托咪啶輔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7,27(9):773.
[4]Gagliese L,Weizblit N,Ellis W,et al.The measure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a comparison of intensity scales in younger and older surgical patients[J].Pain,2005,117(3):412-420.
[5] Trabulsi EJ,Patel J,Viscusi ER,et al.Preemptive multimodal pain regimen reduces opioid Analgesia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robotic-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J].Urology,2010,76(5):1122-1124.
[6]段礪瑕,李曉玲.地佐辛注射液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J].中國新藥雜志,2004,13(9):851-852.
[7]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現代麻醉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14-532.
[6]Hansen EG,Duedahl TH,Romsing J,et al.Intraoperative remifentanil might influence pain levels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after major abdominal surgery[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5,49(10):1464-1470.
[8]岳修勤.地佐辛與芬太尼應用于術后靜脈鎮痛的臨床效果比較學[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0,16(4):255.
[9]祝繼洪,何非方,鐘泰迪.多模式超前鎮痛用于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術后鎮痛效果觀察[J].浙江醫學,2009,28(10):83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