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思南縣計劃生育婦幼保健中心 貴州 思南 565100)
淺談宮頸篩查的兩種方法選擇
李 萍
(思南縣計劃生育婦幼保健中心 貴州 思南 565100)
目的:比較不同篩查方法在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中的價值。方法:對200例患者進行巴氏涂片、液基薄層細胞系(TCT)、并與病理檢查結果相比較。
宮頸癌:巴氏涂片、液基薄層細胞學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是對婦女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的疾病之一,也是全世界范圍內都廣泛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宮頸癌發病率較高,逐漸年輕化。隨著人們對子宮癌癥認識進一步加深,宮頸癌的癌前篩查被認為是能將宮頸癌的診斷提前到癌前病變階段的重要手段,早發現早治療即可治愈。目前臨床使用的宮頸癌篩查方法多樣,我中心用傳統的巴氏涂片學和液基薄層細胞學(TCT)檢查對婦科門診200例患者選用兩種方法分別診斷進行比較,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中心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門診就診200例,年齡20-55歲,無自覺癥狀,有性生活史,沒有進行婦科任何手術史。將自愿接受液基薄層細胞學(TCT)檢查者100例設為實驗組,接受巴氏涂片學檢查100例設為對照組,兩組年齡、婦科病、性伴、生育次數、流產次數、白帶、陰道流血等因素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1)傳統巴氏涂片法:用刮板在宮頸外鱗柱狀上皮交界處順時針輕刮一周,涂抹在玻片上,涂片后95%酒精固定,巴氏染色后在顯微鏡下觀察,應用巴氏5級分類診斷。
(2)液基薄層細胞(TCT)涂片:月經干凈7天后,查前24小時禁止陰道上藥、沖洗、性生活,正確采樣,用特制的宮頸刷插入宮頸內口采集得到的標本直接放入細胞保存液小瓶中,制成涂片、固定、HE染色、鏡檢。
1.3 統計方法:組間方法采用t檢驗,兩組間的比較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間比較見表1
2.2 TCT組宮頸癌病變的方法優勢性:TCT以≥組非典型鱗狀細胞(+),(非典型鱗狀細胞,除細胞和宮頸上皮內低度病變、高度病變)對診斷C1N1以上宮頸病變的敏感性為0.610,特異性0.520,兩者對比,TCT有較高的敏感性。
宮頸病變是婦女常見病,嚴重可發展為宮頸癌,因此,選用好普查方法,早發現早預防為最終目標,液基薄層細胞涂片技術為目前國際推薦的方法,也是近年來應用最廣泛的宮頸癌篩查手段,它與巴氏涂片法相比優勢更加明顯,采集樣品使用專門的宮頸刷,樣品放入特定的小瓶中,而不是直接涂在玻片上,這些優勢使得TCT得到涂片的質量更高,除去粘液、紅細胞雜質,制成優質薄片,細胞分布均勻,圖像清晰,使閱片者更易觀察,病變細胞更易辨認,診斷準確性明顯提高。而TCT的TBS報告系統也更加智能化,操作性強分類準確,能準確反映宮頸癌前病變,不漏診。傳統巴氏涂片法,涂片厚,細胞重疊,視野不清,不易發現病變細胞,出現假陰性較高,使患者失去了可能存活的治療機會,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不利于和不適用于大規模人群或個人的宮頸癌篩查和高危人群的隨訪。可以準確敏感地明確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不同病變程度,干預治療,能有效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本組TCT檢測的陽性率和陰道鏡的符合率均高于巴氏涂片法。

表1 兩種檢測方法檢查結果比較
總之,宮頸涂片TCT檢測是目前推行廣,有效的預防宮頸癌的方法之一,婦科普查的必做項目之一,用于癌前篩查,其方法較為簡單、無痛、準確。對女性宮頸癌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崔艷萍,王文,ThinPrep,液基細胞學在宮頸癌篩查中的臨床應用。贛南醫學院學報,2006,26(2):186-188
[2]楊怡卓,李亞里,徐濱等,TCT在宮頸癌病變篩查中的臨床價值及不足。中華婦產科臨床雜志,2008.9(2)
R737.33
A
1009-6019(2013)06-0142-01
李萍,女,貴州思南人,大專,主治醫生,主要從事的工作方向:婦幼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