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英
(湖南城市學院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湖南益陽413000)
線性調頻(Chirp)信號是指頻率隨時間而線性改變(增加或減少)的信號,它是研究最早而且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脈沖壓縮信號[1],它的主要優點是所用的匹配濾波器對回波的多普勒頻移不敏感,即使回波信號有較大的多普勒頻移,仍能用同一個匹配濾波器完成脈沖壓縮,這將大大簡化信號處理系統.它的主要缺點是存在距離和多普勒平移的耦合.此外,線性調頻信號的匹配濾波器的輸出旁瓣電平較高,通常采用對SAW匹配濾波器進行加權的方法來降低壓縮脈沖時間旁瓣電平.為了能夠測量長距離又保留時間的分辨率,雷達需要短時間的脈沖波以及持續的發射信號.線性調頻可以同時保留連續信號和脈沖的特性,因此被應用在雷達和聲納探測上[2].本文主要利用神經網絡對線性調頻信號的預測進行一些研究.
圖1是一自適應線性神經網絡的結構圖,圖中p1,p2,p3,……pr是 r個輸入,w1,w2,w3,……wr是 r個輸入所對應的權值,b為偏差,根據網絡結構,可以寫出第i個輸出神經元節點的加權輸入和,網絡輸出 a=f(ni)[3].

圖1 自適應線性神經網絡的結構圖
單神經元自適應控制的結構如圖2所示.
單神經元自適應控制器是通過對加權系數的調整來實現自適應、自組織功能,控制算法為


圖2 單神經元自適應控制結構圖
如果權系數的調整按有監督的Hebb學習規則實現[4],即在學習算法中加入監督項z(k),則神經網絡權值學習算法為:

式中,z(k)=e(k);x1(k)=e(k);x2(k)=e(k)-e(k-1);x3(k)=Δ2e(k)=e(k)-2e(k-1)+e(k-2);η為學習速率;k為神經元的比例系數,k>0.
預測控制是一種基于模型的控制,它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控制算法,具有預測模型、滾動優化和反饋校正等特點.已經證明該控制方法對于非線性系統能夠產生有希望的穩定性.利用自適應線性神經網絡可設計調頻信號預測控制器.圖3給出了一種神經網絡預測控制的結構[5].
圖中,NNM為神經網絡對象響應預報器,NNC為神經網絡控制器.NNM提供的預測數據送入優化程序,使性能目標函數在選擇合適的控制信號u的條件下達最小值,即

其中n為預測時域長度,m為控制時域長度,λ是控制加權因子;u(t)為控制信號;yr為期望響應,ym為網絡模型響應.

圖3 神經網絡預測控制系統
假定有一線性調頻信號f(t)=f0+kt,其中f0表示時間等于零時的頻率,k表示頻率改變的速率,文中設f0=0,k=160,信號采樣時間為2s,采樣頻率為1000Hz,在Matlab里仿真得圖4和圖5,圖4中用“——”表示輸入的線性調頻信號,“.”表示預測模型,圖5是兩信號的誤差曲線圖.從圖中的誤差曲線可以看出,在預測的初始階段,誤差較大,但經過一段時間(5個信號)后,誤差幾乎趨于零,這是因為在初始階段,網絡的輸入需要5個延時信號,輸入不完整,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現初始誤差.

圖4 信號預測波形圖

圖5 誤差曲線圖
論文在介紹自適應神經網絡的基礎上,構建了適應神經網絡預測控制模型,對線性調頻信號進行了預測控制,從誤差曲線可以看出,在預測的初始階段,盡管誤差較大,但經過一段時間(5個信號)后,誤差幾乎趨于零,這是因為在初始階段,網絡的輸入需要5個延時信號,輸入不完整,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現初始誤差.如何在預測的初始階段,減少誤差,將是下一階段繼續研究的問題.
[1]范懷玉.基于自適應神經網絡的信號處理[D].鄭州: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Li J,Xiao W,Zhang X,et al.Denoising of 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 based on self- adapting neural fuzzy control[J].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2012,(11):1632 -1637.
[3]樊生文,李正熙.基于自適應濾波算法的整流器電流預測控制[J].電氣傳動,2012,(1):31 -34.
[4]李加升,楊金輝,肖衛初.基于神經網絡內模的岸電電源波形控制[J].高電壓技術,2012,(11):3033-3040.
[5]王海軍,喬燁.基于GA-RBF模型的無線電波信號預測研究[J].微型電腦應用,2011,(12):13 -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