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劍
(閩江學院體育部,福建福州350108)
依據當前形勢,正確評價與分析中西籃球后備力量培養的現狀,找出其間差距,并制定適應中國籃球的發展對策與措施,對于促進中國籃球后備力量培養工作的迅速發展,推動中國籃球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長久以來,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培養體制一直沿襲基層體校—省市專業隊—國家隊的“三級訓練網”體制.其特點是,國家投資,統一調配使用.在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方面,中國長期實行體工隊建制,這帶有明顯的局限性,片面強調運動能力的發展而忽略了運動員文化素質培養,這就造成了中國籃球人口規模較小、后備人才青黃不接、專業選手文化素質偏低及退役運動員基本就等于失業等一系列問題.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素質教育、促進青少年訓練是為國家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勞動者和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的一項新的重要舉措,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培養模式正逐步向“體教結合”模式過渡[1],國家籃球運動管理中心已經認識到利用高校在人才、科研、場館等方面優勢,將競技體育與教育相結合是培養智能型運動員的前提,從而進一步建立其一條龍培養體制.
1.1.1 體委系統的局限性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某些省、市以“金牌戰略”為主導,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奪金項目而忽略了其他的基本項目,甚至將三大球的籃球剔除.這樣很多有發展前途的運動員自然就被埋沒了,對一些籃球水平較高的省、市如廣東、上海等,缺少了比賽鍛煉的機會,很難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在文化學習與訓練的天平出現嚴重傾斜,忽視了智力和文化素質的培養.運動員從十四、十五歲就進入青年隊進行訓練,經過2~3年的高強度訓練后,運動員的籃球水平突飛猛進,但存在的弊端是他們沒有進行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這對未來的發展是有限制的.
總之,在國內無論哪個省、市的體校隊員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學訓存在較大的矛盾.如果基層的運動員不能升入到高一級隊伍,那么將面臨被淘汰,并且由于他們缺乏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無法正常就業,這就會給社會造成負擔,體校的生源則受到嚴重的影響.
1.1.2 教委系統的局限性
場地、設備是籃球訓練不可缺少的,中、小學籃球場館少,器材不齊全,教練員水平低,基礎訓練不能保證,比賽少.這樣從為數不多的中小學籃球比賽中挑選到基層體校的運動員質量不高,且數量有限,也不能向大學輸送高水平的籃球運動員,中學和大學之間出現斷層,真正的大學生籃球隊水平不高.可見,“舉國體制”下[2],體委和教委兩大系統在培養籃球后備力量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病.專業隊由于沒有很好地解決運動員的學訓矛盾,所以培養出來的真正高水平的籃球運動員極少,再者體校所招收的運動員出現斷層面,生源緊張,無法招收到有良好條件的籃球運動員.在中小學由于場地、器材、教練員水平等因素的影響,無法向大學輸送優秀人才,這就導致了中國籃球后備人才的青黃不接,阻礙了中國籃球運動的發展.
CUBA和“大超”聯賽的相繼建立,表明了國家對于競技體育的教育體制進行改革的信念與決心.體育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廣泛合作進一步深化,這進一步反映出“體教結合”的體制改革的方向,而且對我國競技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CUBA和大超聯賽目前還很不完善,應在借鑒美國NCAA籃球聯賽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盡快建立規范的體育獎學金制度和訓練比賽體制以吸引優秀的籃球人才,讓更多的人才進入這兩個聯盟,使更多的籃球后備人才有機會參與聯賽,只有這樣才能使 CUBA和“大超”聯賽真正實現自我造血功能[2],真正地為高校籃球運動和競技體育服務.
美國籃球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端,美國籃球職業聯賽是公認的最成功的職業體育模式,把中國的職業籃球和美國職業籃球相比較,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曾建雄研究發現:在美國,5000名有經過正規訓練的籃球運動員,才能產生一名NBA球員,現役NBA中大概有450名球員,排除大概80名國際球員,那么在美國參與籃球運動的人數大致在180萬人.相比較,美國的在訓男女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是中國籃球運動員人數的50.7倍[3].相比之下,我國的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后備人才是何等的匱乏.曾建雄認為政府主管部門要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統籌管理,適當放寬政策[3].同時,建立以一般學校為普及層,籃球重點學校、試點學校、小學籃球傳統學校為提高層的后備人才訓練網絡.其次,提高教練員隊伍素質,增強教練員的科學訓練水平,以及管理隊伍的能力,加大對教練員的培訓力度,培養其敬業愛崗的職業道德.最后,要抓比賽、促訓練.
俄羅斯從少體校到國家隊的“競技體育教育體系”都由聯邦體育與旅游委員會所屬的體育學校管理局管轄,這就保證了俄羅斯體育后備力量培養的穩定與發展.
韓國的籃球運動近年來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在韓國,高中生就有體育獎學金,可以免試上大學,免服兵役等.有資料表明,僅在1995年度獲體育獎學金的中學生人數為320人,獎金總額為2.545億韓元.1998年青少年培養事業收到國民體育振興基金支援80億韓元,所有這些良好的政策大大激發了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積極性,對韓國培養籃球后備人才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
籃球運動作為成本較小的體育運動一直以來得到社會各層次人們的喜愛.國外NBA以及國內的CBA都是以職業聯賽為市場運作方式的競技籃球.中國競技籃球運動必須順應當代競技體育的發展趨勢,與世界競技體育接軌并確定自己的發展道路,以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群眾體育相對于競技體育而言,籃球運動因為其娛樂性和觀賞性,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競技體育從娃娃抓起已經是各個體育強國的共識,而把體育和教學相結合是一條極為有效的途徑;體育人才來自基層,體育人才出自學校.實踐證明,優化體教結合,是搞好基層業余訓練、加速人才培養的一種切實可行的模式.體教結合是培養和造就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的必由之路[4],其模式為:一條龍模式、校體聯合模式、社會化模式等.
(1)應勵社會企業、個人興辦少兒籃球俱樂部、籃球學校和籃球培訓班等,拓寬籃球培養的渠道;并且提出部分培訓組織可以掛靠有實力的高等院校,這樣既可以保證了經費,又從一定的意義上為運動員的輸出提供了出路,解決運動員的后顧之憂.
(2)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地域特點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分清楚這些原因的主要矛盾,抓住重點,補充投資,使梯隊后面的地域加大提高力度.同時體育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能應由“辦體育”向“管體育”轉變,為不同的訓練形式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促進共同繁榮.
(3)高校聯姻.這其實也是舉國體制的一個必然趨勢,是一個雙贏的結果.運動員既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術,同時在訓練之余也可以利用大學的深厚文化優勢,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4)建立新的培養籃球后備力量的訓練競賽理念.把籃球人才的培養、輸送,分為兩個層次,第一為各類民辦業余體校、體育基點校、小學籃球傳統學校.這一層次作為初級訓練階段,其目的是要在規模較大的訓練隊伍中選拔出身體素質良好適合籃球運動項目的運動員進入第二層次進行訓練.第二為大學、省體校及地市體校[5],這一層次的運動員要進行專項籃球訓練,可以參加大超聯賽、CUBA聯賽以及全國青少年比賽,使他們的運動技能水平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
[1]于振峰,張振東,張建軍,等.中國籃球競技后備人才現狀調查與培養對策[J].體育學刊,2002,(5):23 -25.
[2]王會泉,李繼海.CUBA參賽運動員基本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體育科學,2004,(5):53 -54.
[3]曾建雄.我國籃球與美國籃球后備人才隊伍的建設比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8,(10):91 -92.
[4]薛奎,李仕美.關于CUBA賽制存在問題的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6):850 -851.
[5]李正賢,邱海枝.CUBA運動員培養的影響因子研究[J].浙江體育科技,2003,(2):61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