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雨龍
長 寧:搭建法律職業共同體平臺
文/陳雨龍
法官、檢察官、警察、律師作為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員,共同肩負著維護司法公正、實現社會公平的神圣職責。倘若他們之間各自為陣、缺乏溝通交流,容易因對法律的理解不同而產生摩擦和爭端。有介于此,2009年起,長寧區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牽頭,與區法制辦、司法局聯手,在區法院、檢察院、公安部門及律師工作委員會之間構建了“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溝通平臺和協商機制。四年來,成員間“私下少交流、組織層面多溝通”,在良性互動中共促法治建設。
2009年12月,上海市律師協會成立三十周年之際,長寧區律師工作委員會在區人大常委會內司工委的見證下,分別簽署了《長寧區人民法院、長寧區司法局關于規范法官和律師相互關系加強溝通會商協調的工作紀要》和《長寧區人民檢察院、長寧區司法局關于共同推進化解社會矛盾的框架協議》,以制度形式確立了各方加強溝通協作、共同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機制。
從內容上看,《紀要》在加強學習、建立溝通會商協調機制、構筑法官和律師的交流平臺、加強法官和律師合法權益保障四個方面形成了共識,提出了行動方案。而《框架協議》則明確區司法局與區檢察院雙方以加強民事檢察監督案件的溝通協商為突破口,通過聯席會議、培訓、研討等多種方式,逐步加深在化解社會矛盾方面的探索和合作。
《紀要》出臺后,區司法局和區法院分別在律師和法官中征求各自執業中需加強完善的方面,整理形成了“雙十條”:《法官尊重律師十條意見》要求法官在審判活動中遵循尊重、理解、友善的原則,合法、合理、合情地處理好與律師的關系。作為回應的《律師尊重法官十條倡議》,則向長寧區全體律師發出倡議,增強律師職業紀律意識,規范律師和法官的相互關系,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雙十條”的正式實施為法官與律師的良性互動搭建了一個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平臺。2010年6月,區人大、區法制辦、區司法局、區律工委和區法院聯合召開了題為“良性互動,和諧司法”的法官與律師座談會,對“雙十條”的實行情況進行“回頭看”。與會者感到,在長寧開庭氛圍和諧、合作愉快、心情舒暢,法官與律師間彼此尊重,既是對各自工作的支持,也是對當事人利益的最大保護,更是維護法治權威、促進法律職業共同體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雙方還就建立“雙十條”的反饋機制、加強青年法官和律師的帶教和培訓等問題進行探討。
法官、檢察官、警察和律師,雖然工作內容不同,但涉及的法律法規往往具有共性。長寧區人大常委會內司工委牽線搭橋,舉辦了多次法律知識和業務講座,讓法律職業共同體成員通過共同研討和相互學習,增進共識,并從整體上提升了四支隊伍的素質。
2010年,區律工委和區檢察院聯手對全區律師開展民事檢察專題培訓,邀請市檢察院民行處處長錢偉放主講“民事行政檢察和律師代理制度”,吸引200余名律師參加培訓。為進一步提高公安行政執法水平,規范執法行為,區司法局選派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身份的律師擔任區公安分局特邀評查員,積極配合做好涉法涉訴信訪積案和案件評查工作。區律工委還將挑選一批業務能力強、政治素質高的骨干律師擔任公安機關的法律事務顧問,為依法行政提供專業、高效的法律服務。
2012年12月17日,長寧區人大常委會內司工委與區法制辦、司法局再一次聯手,召開“新刑事訴訟法背景下的司法實踐——長寧區法律職業共同體2012年工作交流會”,并邀請華東政法政法大學教授沈亮作新刑事訴訟法輔導報告。在新刑訴法實施前,就今后可能出現的需要磨合和理解的問題進行研討并形成共識,將為今后法律的有效實施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