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萬蓮
金融刑事案激增白皮書“ 號脈”
——高院發布2012年度金融審判系列白皮書及十大案例
文/孫萬蓮
“2012年,(金融刑事案件)收案增長75.8%,結案增長66.1%,遠遠超過了2012年整個刑事犯罪收案增長38.3%、結案增長37.6%的幅度。”
3月28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舉行金融審判情況通報會暨金融審判十大案例發布會,向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通報2012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刑事審判情況并發布金融審判系列白皮書。
近五年來,上海法院一直以向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發布金融審判情況通報、司法建議的形式,強化司法在促進金融市場合規化運營方面的導向作用。“白皮書”針對銀行卡發放與持卡人身份審核、銀行經營場所與工作人員管理、保險法律理解與適用、保險公司規范經營、信用卡犯罪等審判實務中反映最為集中和突出的問題,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了金融機構在功能設置、交易規則、制度管理、風險防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2012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審判系列白皮書包括金融商事、金融刑事與涉銀行糾紛案件、涉銀行卡糾紛案件、涉保險糾紛案件、涉信用卡犯罪刑事案件審判等四個分冊情況通報,其中涉銀行卡糾紛案件審判分冊為今年所新增。
2012年上海法院共受理金融刑事案件2,030件、2,299人(一審)。審結生效1,923件、2,195人。涉及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71件,金融詐騙犯罪1,758件,擾亂市場秩序犯罪94件。審結生效的案件涉及17個罪名。
金融刑事案件除了“激增”外,還具有以下特點:
犯罪類型出現明顯變化,假幣犯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票據詐騙、信用卡詐騙、非法經營等犯罪高發。
在占最大比重的金融詐騙犯罪中,涉信用卡犯罪成為金融犯罪的“重災區”,收結案數均占金融犯罪收結案總量的90%以上。信用卡詐騙犯罪主要有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虛假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進行詐騙、冒用他人信用卡進行詐騙、惡意透支等三種類型,其中惡意透支型占絕大多數。如浦東法院審結的269件案件中有262件屬于惡意透支型,占全部案件的97.4%。崇明法院審結的65件案件中有62件屬于惡意透支型,占全部案件的95.4%。此外,一人多卡、“以卡養卡”現象普遍。利用POS機進行非法套現增速明顯,涉案金額大,共同犯罪突出。
犯罪特征明顯,銀行工作人員內外勾結實施的金融詐騙犯罪案件,隱蔽性強,查處難度大。
犯罪手段不斷翻新,呈現智能化、專業化、集團化、網絡化、跨國化特征。涉眾型非法集資犯罪占一定比例,追贓維穩任務艱巨。
比如,針對涉信用卡犯罪中存在的問題,白皮書指出,有的銀行為搶占市場,片面追求信用卡業務數量,資信審查流于形式,為惡意透支、非法套現提供了方便。銀行間尚未建立健全信用卡信息共享和惡意透支通報機制,致使對跨行申領信用卡及透支情況無法掌握,為惡意透支、以卡養卡、非法套現創造了條件。
白皮書建議:第一,銀行應引導從發卡數量到發卡質量的轉變,嚴格申領程序。第二,銀行要在政府的主導下完善社會征信體系,建立信用考察和逐步升級制度,建立健全發卡信息共享機制和惡意透支情況互相通報機制。第三,銀行應在工商、稅務等部門的配合下嚴格POS機的設立程序和準入條件,加強對POS機的監管,定期審查、回訪;建立POS機申領信息共享制度,嚴格控制POS機的發放數量;嚴密監控異常資金流向,避免POS機成為違法犯罪的工具。第四,發卡行要采取有效措施,明確告知持卡人透支期間利息、復息的計算方式;要增強銀行催收人員的責任心,對惡意透支的持卡人進行有效催收,避免持卡人因透支期間沒有接受有效催收而走向違法犯罪,或者因利息、復息太高而產生躲避銀行催收、拒絕還款的念頭,等等。
白皮書還指出,非法集資犯罪存在的問題主要為:投資、融資渠道單一,公眾金融知識匱乏。中小微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旺盛,但融資渠道狹窄。建議政府加強金融創新,拓寬投資、融資渠道,合理引導民間融資,鼓勵、支持、引導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積極構筑向民間融資的平臺。鼓勵、引導民間投資,規范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等等。
據了解,2012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審金融商事糾紛案件 23,113件,同比上升12.9%,涉案標的總金額192.6億元,同比上升263%;審結22,817件,同比上升11.9%。浦東、黃浦、靜安、楊浦和虹口法院排在一審金融商事糾紛收案數前五位,其中浦東法院和黃浦法院兩家收案數占全市的73%。案件類型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銀行卡糾紛與保險合同糾紛為多。一審總體調解和撤訴率為47.8%,同比上升3.8%。
主要有以下特點:新類型案件不斷涌現,因金融犯罪引發的涉銀行金融商事糾紛頻發,融資擔保業務引發的爭議持續增多,涉銀行委托理財糾紛層出不窮等。
白皮書坦言,新類型糾紛由金融創新所引發。如銀行向機構客戶售賣利率掉期交易產品,涉及到合同性質、銀行資質、信息披露、風險揭示、平盤損失責任承擔等問題;隨著銀行保理業務的蓬勃開展,相關糾紛逐漸產生。但由于上位法的缺失,此類案件在法律適用上還存在諸多問題;創新型涉銀行理財產品不斷涌現,由此引發的糾紛也因其法律適用的難度和案件處理結果對市場的重大影響而日益受到關注。
涉銀行金融商事糾紛案件呈現以下發展趨勢:一是案件類型增多,從以前單一的銀行卡盜刷,發展到涉及儲蓄存款合同、銀行理財業務、網上銀行匯款、銀行票據等多個領域;二是犯罪活動組織體系日益嚴密,分工明確,手段層出不窮;三是少數銀行內部工作人員參與其中,利用職務便利,內外勾結;四是部分案件中受害人為數眾多,財產損失金額巨大。
白皮書直指銀行在風險內控機制漏洞:對銀行內部工作人員的管控機制不夠嚴密;對柜臺工作人員辦理手續時的資料管控存在缺陷;對非銀行工作人員出入銀行經營場所存在管理疏漏;對劃賬申請人的身份審核存在漏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