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軍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00)
楞古水電站系雅礱江中游(兩河口至卡拉河段)水電規劃推薦方案的第四級水電站,主要任務為發電。
上壩址正常蓄水位均為2475.00 m,壅水高分別為78 m,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為165 m,正常蓄水位以下庫容為1.712×108m3,調節庫容為0.262×108m3,均具有日調節性能,電站裝機容量約2575~2808 MW。
根據國家《防洪標準》(GB 50201-94)和《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DL 5180-2003),本工程為一等大(1)型工程(圖1)。

圖1 楞古上、中、下壩址位置示意
根據上壩址的地形地質條件、交通運輸、筑壩材料等,并結合國內外高壩建設的工程實踐經驗,初擬混凝土重力壩和土石壩兩個壩型方案進行研究。
混凝土重力壩和土石壩兩個壩型的樞紐總體布置方案中,除攔河大壩、泄洪消能及引水隧洞取水口等首部樞紐建筑物差異較大外,其引水隧洞及發電廠房系統的布置及設計基本相同,因此,壩型選擇的重點在攔河大壩、泄洪消能及引水隧洞取水口等首部樞紐建筑物設計比較。
根據上壩址重力壩與土石壩壩型各自樞紐布置代表性方案的樞紐布置情況,在上壩址兩壩型樞紐布置方案中,左岸引水發電系統的布置位置、格局完全相同,但攔河大壩、泄洪及施工導流等建筑物的布置位置、格局差異較大。因此,上壩址兩壩型樞紐布置方案主要技術、經濟比較主要取決于攔河大壩等首部樞紐建筑物的綜合比較。
重力壩、土石壩壩型方案樞紐建筑物主體工程量及直接投資比較見表1,重力壩、土石壩壩型方案技術經濟綜合比較見表2。

表1 重力壩、土石壩壩型主體工程量及直接投資比較

續表1

表2 重力壩、土石壩壩型方案技術經濟綜合比較

續表2
綜上所述,混凝土重力壩方案、土石壩方案均有其成立的有利條件,也均有其需要深入研究的技術問題,但總體上看混凝土重力壩方案在工程布置上較為合理,高邊坡處理及施工風險和難度相對較小,工程運行風險相對較小,故初選混凝土重力壩壩型為代表性壩型,下階段將列專題對壩型及樞紐布置方案選擇問題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