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思靈/文
(作者系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2013年5月李克強總理訪問印度是中印關系發展中的頭等大事,因為中國新任總理將首訪放在印度,不僅說明中國非常重視與印度發展友好關系,而且也表明印度在中國外交戰略布局中的地位正在上升。但另一方面,中印關系中的一些問題,尤其是邊界問題一直困擾兩國關系的發展,比如在李克強總理訪問印度之前雙方就發生了“帳篷對峙”事件。盡管事件最終得以和平解決,且未對后來的李克強總理訪印造成較大影響,但也凸顯了中印關系發展的“脆弱性”。為避免此類事件繼續發生,進而影響到中印關系發展大局,中印雙方應共同努力,繼續完善邊界問題危機管理機制。
2013年5月19日,李克強總理到達印度,對其進行了為期3天的訪問。在當天的書面致辭中,李克強表示印度是中國的重要伙伴和朋友。在與李克強會談中,印度總理辛格也表示,李克強總理首訪印度是兩國關系發展中的里程碑。在20日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雙方再次重申“致力于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相互照顧彼此關切和愿望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強調雙方“視對方為互利伙伴,而非競爭對手”。綜合來看,雙方除了探討地區與全球問題以外,還非常重視在如下領域加強合作:
一是凸顯經濟合作。雙方不僅同意加強在節能環保、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民用核能、高科技、鐵路、產業園區建設、工程承包、金融領域廣泛開展合作,而且兩國強調將“研究雙邊區域貿易安排的潛力,并回顧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談判的狀況”。意味著停滯不前的兩國自由貿易區建設問題有可能會得到推進。此外,在這次李克強總理訪問中,雙方倡議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這表示孟中印緬地區合作論壇已經上升為中國的國家戰略,同時也表明中國有意愿將印度視為實現“中國夢”的一個經濟增長點。
二是推進在海上安全及軍事領域的合作。在此領域,雙方均同意開展海上合作對話,加強在海上安全、海上聯合搜救、海洋科研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合作,決心共同致力于應對海上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挑戰,在印度洋護航方面開展合作。值得一提的是,中斷許久的國防合作項目,比如軍事聯合演習重新開啟,有可能逐漸實現機制化和常態化發展。
三是重視人文交流與合作。為促進雙方的理解與互信,雙方將開展兩國人文交流合作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將2014年定為“中印友好交流年”,繼續開展百人青年代表團年度互訪活動,鼓勵在印度加強漢語教學合作,也鼓勵兩國地方省邦城市之間發展友好合作與交流。同時還強調在孟中印緬框架下加強人文交流合作。此外,為增進雙方的了解,雙方同意加強在媒體領域的合作。
客觀地看,李克強成功訪問印度對中印關系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正如2013年5月2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所說:李克強總理訪問印度為彼此提供了一個看待中印關系更新穎、客觀的戰略視角。因為中國新任總理將出訪首站放在印度,這在兩國雙邊關系中尚屬首次。而且通過這次訪問雙方進一步擴大了戰略共識,也進一步增加了兩國的戰略互信。
不過,從另一方面看,盡管近年來中印關系獲得了快速發展,尤其是在經濟合作領域,兩國的貿易額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10多億美元一度達到2011年的739.6億美元,成為中印關系改善和發展最有力的證據。然而,盡管中印雙方均意識到發展雙邊關系的重要性,而且經貿合作的潛力也不斷被開發,但邊界問題總讓人感覺到兩國關系發展的“脆弱性”,比如李克強總理訪問印度之前發生的“帳篷對峙”事件一度使雙邊關系陷入困境。

2013年5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新德里與印度總理辛格舉行會談,雙方除了探討地區與全球問題以外,還明確中印之間將在多個領域加強合作。
2013年4月15日,中印邊界發生所謂中印軍隊“帳篷對峙”事件。其后,中印官方均表現出了難能可貴的理性,希望事件能夠和平解決。4月27日,印度總理辛格表示,中印邊界對峙只是局部問題,兩國正在進行對話,該問題可以和平解決。中國也在各種場合敦促各方對事件保持冷靜。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強調:“中方愿與印方一道共同努力,通過現有機制妥善處理涉邊事件,為兩國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痹谶@樣的背景下,截止到5月5日,通過五輪“國旗會談”,持續了21天的中印“帳篷對峙”終于以和平解決的方式宣告結束,兩國軍隊同時于對峙地區后撤。正如印度內政國務部長辛格所說:“我很高興是幕后與中國的艱難談判而非公開恐嚇起作用了?!倍掖舜螌χ攀录参磳χ杏≌=煌斐奢^大負面影響。5月9日,印度外長庫爾希德成功訪問中國。5月1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訪問新德里。5月19日,李克強總理如期首訪印度,推動中印關系進一步發展。盡管對峙事件得以和平解決,但其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一是中印邊界問題仍然是中印關系發展中的不穩定因素。新世紀以來,中印關系獲得了較為迅速的發展,而且雙方為解決邊界問題及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簽署了一系列協議。但同時還要看到,邊界問題仍然不斷在對中印關系的健康發展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印度自辛格總理執政以來,雖也表示過愿意與中國開展全方位的合作,并表示世界足夠大,可以容納中印共同崛起,但與此同時,在邊界問題上,印方時有挑釁中國的行為,比如在中印邊境地區印方增派軍事部隊,加強邊境地區軍事基礎設施建設等。此次中印“帳篷對峙”再次證明,邊界問題并不會因為兩國達成合作協議而自然而然地得到擱置和解決,它仍然是中印關系發展中的不穩定因素。
二是印度媒體在邊界問題上煽風點火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在中印邊界問題及兩國關系發展中,印度媒體扮演了較為負面的角色。在此次的“帳篷對峙”事件中,印度媒體像以往一樣宣傳中國軍隊“入侵”印度北部邊境。報道一出,印度媒體紛紛跟風,指責中國“入侵”印度領土,唯恐天下不亂。而且在事件和平解決之后,有的印度媒體仍在煽風點火。比如2013年5月7日《印度時報》發表名為“印度如何與中國強硬”的文章稱:印官員稱未向中國作任何讓步,但新德里已同意拆除為報復中國入侵而構筑的防御工事,即印度為了達成與中國的和解同意拆除在實際控制線附近的久馬爾建造的掩體。該報道故意宣傳印度政府“軟弱”、“妥協”的特點很明顯。2013年5月8日,印度外交部長庫爾希德訪問中國之際,否認了印度媒體盛傳的“中印結束21天對峙的條件之一是印度拆除邊界的楚巴要塞”。他表示,在中印和解過程中,“沒有國際層面交易,我們不做這個層面交易”??梢钥闯?,印度媒體負面報道帶來的一個后果就是致使印度當局與中國解決邊界問題的意愿和能力可能會被降低,因為媒體的作用,印度任何與中國解決邊界問題的方案均有可能會被解讀為讓步、妥協,在印度民主政治框架下,沒有哪一個執政黨敢冒這樣的風險輕易與中國達成解決方案。
雖然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帳篷對峙”事件最終得以和平解決,而且李克強總理也如期歷史性地訪問印度。但客觀來看,中印邊界問題在中印關系發展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仍然需要加強危機管理機制的建設。未來的努力方向至少應包括如下方面:
首先,切實落實好兩國已經簽署的一系列邊界協議。這些協議包括1993年兩國簽署的《關于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1996年簽署的《在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2005年簽署的《中印關于解決邊界問題的政治指導原則》以及2012年簽署的《關于建立中印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的協定》。這些協定不僅奠定了中印邊界問題和平解決的基調,而且也表現出了雙方希望理性管理邊界危機的強烈愿望。雖然這一次兩國都按照協定的精神和平解決兩國在邊境地區出現的“帳篷對峙”事件,但根源無疑是近一段時期以來,已簽署的協議并未得到很好地遵守,這里暴露出來的問題可能是中印雙方對協議本身存在分歧,需要重新確認相關事項,保證協議得到有效實施。其中最能引發爭端及沖突的是直到目前,雙方對實際控制線有不同的認識和看法,現階段最重要的可能是雙方應在該問題上啟動新的談判,確定實際控制線的范圍,只有在實際控制線問題上達成共識,其他一系列關于中印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的協定才有可能擁有可操作的基礎,換言之,上述已經簽署的協議才有可能落到實處。
其次,切實轉變必然“沖突”的冷戰思維,冷靜對待兩國在邊界問題上出現的摩擦。讓人欣慰的是,盡管媒體在大肆炒作,但中印官方對這次摩擦事件保持了高度的理性與冷靜,使事件一直處于可控的狀態。辛格總理還警告媒體不要惡意炒作兩國邊界問題。在未來時間內,雙方還應當發揚這種精神,理性管理邊界問題出現的危機。毫無疑問,兩國都應相互尊重國內的民族感情與愛國熱情,惡意地挑動民族情緒對兩國關系健康發展都會產生惡劣的后果。正如英國BBC指出:一些印度媒體炒作中國入侵的消息來源似乎永遠是不能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實際上一些印度政府及軍隊高官毫不諱言中國入侵),或者是邊境地區某位山民,隨后其他印度媒體跟風炒作,待炒得沸沸揚揚之后,印度有關方面“最后”站出來予以否認或淡化。印度應當有意識地尊重事實,積極引導輿論形成對中國發展的正面意見。
再次,加強中印在軍事領域的交流,實現交流的常態化與機制化。采取的合作方式包括:一是加強兩國軍方領導人常態化深入互訪與交流。交流不足是導致雙方互信嚴重不足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軍事領域。由于受到歷史問題尤其是邊界沖突的影響,印度軍方普遍對中國抱有敵意,對中國的和平發展意圖始終也懷有疑慮,其部分軍隊高官經常發表“雷人”言論,例如與“中巴兩線作戰”、“做好與中國發生沖突的準備”等。在一定時期內,兩國應在軍方高層展開定期交流,尤其是對雙方彼此關切的問題進行交流,通過這種方式消除雙方存在的一些錯誤或有偏差的認知,盡量避免雙方對彼此的戰略誤判。二是定期開展聯合軍事演習。聯合軍事演習無疑是雙方相互學習、相互了解、增加戰略互信最佳的方式。在這一方面,兩國已經進行了一些嘗試。早在2003年10月9日印度前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就呼吁中印兩國應該進行軍事接觸,他說“現在該是中印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的時候了,因為聯合演習有助于友好國家評定對方的優勢與劣勢,而這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隨后兩國國家領導人也多次表示在時機成熟的時候開展聯合軍事演習。2003年11月,中國邀請印度在上海開展了第一次海軍聯合演習。2006年兩國達成開展陸軍聯合軍事演習的合作意向。2007年12月20—27日中印開展了名為“手牽手2007”的第一次聯合軍事演習,演習內容包括反對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印度高度評價此次雙方的聯合軍演,認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非常重要的事件”。中國同樣認為此次軍演對建立雙方的互信特別重要,尤其是考慮到這兩個國家過去曾經發生過不愉快的事件(主要指兩國的邊界沖突)。但是我們注意到,中印兩國的聯合軍事演習與兩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發展并不同步,雙方聯合軍事演習并未常態化、機制化,雖然兩國都希望加強軍事演習,但總是因為受諸多因素的干擾,雙方在軍事合作領域難以呈現連續發展的勢頭,很多聯合演習計劃被擱置。因此,現階段,實現兩國聯合軍事演習的常態化和機制化非常重要。兩國應當充分認識到增進軍事互信對雙方都非常重要。常規的聯合軍事演習應當提到優先發展的日程上,以協議的方式實現常態化和機制化。三是舉辦中印軍事交流論壇。缺乏直接的交流平臺同樣是中印軍事互信難以建立的重要原因。我們注意到印度與中國周邊國家的軍事合作是非常密切的,而一些周邊國家不斷在散布“中國威脅論”,與印度的互動非常頻繁,比如日本、越南與韓國等。相較而言,中國和印度在軍事領域缺乏交流平臺,反而是新加坡、日本等國家不斷舉辦諸如海軍論壇、安全論壇等,而且往往避開中國,而印度則是這些國家所鐘愛的邀請國,這無疑對中印軍事互信造成了較大的困惑和影響。中國和印度應當拋棄歷史的偏見,直面現實,促成有利于兩國在軍事領域開展廣泛交流論壇的建立。論壇可以邀請現役軍官、學者、新聞媒體廣泛參與,雙方可以就相互關切的問題進行直接的交流和探討,學者可以就如何促進兩國的軍事互信出謀劃策。而且同樣重要的是,中印軍事交流論壇應當實現常態化和機制化的發展,這樣才能有助于雙方加強對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切實提高兩國軍事戰略互信,減少在邊界地區發生沖突的可能性。
第四,拓展雙方在經貿、反恐、能源安全、文化交流等領域的合作。雖然這些廣泛的合作并不必然與邊界問題相關,但在這些領域廣泛開展合作對促進雙邊在軍事及邊界問題上的互信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就經貿合作來講,中印兩國合作的潛力非常大,可挖掘的空間比較廣闊,而且有研究表明,經貿合作的深入發展可以降低沖突的風險。就反恐而言,恐怖主義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問題,而且中印兩國同樣深受其害。因此,在反恐問題上,雙方應當開展切實的合作:一是定期開展聯合反恐演習。在此領域,雙方已經有了良好的開始,于2007年在云南昆明舉行了第一次反恐聯合軍事演習,現在的問題是應將這一聯合反恐演習機制延續下去。二是實現反恐合作的情報共享。雙方應在恐怖組織的定義及承認上達成一定的共識,對雙方確認的恐怖主義組織及恐怖主義分子進行屬地監控監測并通報對方。三是中印應該積極引導多邊反恐合作機制的建立。中東、中亞和南亞都是兩國利益關切的重要地方,但這些地區又是恐怖主義泛濫的重災區,兩國有共同的責任推進在這些地區的反恐合作,不過單靠中國和印度,勢必很難根除這些地區的恐怖主義,還應當聯合第三方,尤其是當事國,以多邊合作的方式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就能源安全來說,中印合作的空間更大。比如在維護印度洋能源通道安全方面,作為能源進口大國的中國和印度,在印度洋上開展合作不僅重要,而且對促進兩國戰略合作伙伴的穩固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來自印度洋沿岸國家的能源構成了當今中國能源需求的大部分,印度自身70%以上的能源也需要進口。因此,海運貿易與能源的安全成為兩國一個共同而嚴重的擔憂。兩國只要攜手合作,就能在應對能源安全方面扮演關鍵性角色。與此同時,文化交流與合作更是增進中印戰略互信的“軟力量”。中印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文明古國,有著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及人文景觀資源。在古代,雙方的文化交流就非常頻繁。與古代及近代相比,現代中印文化交流明顯不足。由于歷史的原因導致了目前兩國文化交流不對稱——經濟交往大于政治特別是文化交流;中國缺乏對印度宗教的認知,印度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中國、印度學者研究對方的視角偏重于政治、經濟、外交和安全等領域,導致中印對文化共性的認同感差,嚴重影響了中印經貿、政治和外交安全的交流。因此,積極開展文化交流不僅對促進雙邊關系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而且對增加兩國的戰略互信也不無裨益??傊ㄟ^在上述領域廣泛開展合作,從而為中印邊界問題創造一種信任、友好的氣氛,降低雙方在此問題上發生沖突的可能性。
[1] Ashok Sharma, Li keqiang, China’s Premier, Visits India on First Foreign Trip,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3/05/19/likeqiang-chinas-premier_n_3303558.html
[2] Robert Birsel, China Premier to Visit India, Pakistan on first foreign trip, http://news.yahoo.com/china-premier-visit-indiapakistan-first-foreign-trip-084611627.html
[3] Foreign Ministers from China, India gloss over border standoff at meeting in Beijing,Associated Press, May 10, 2013.
[4] China wants push to boundary talks,Hindustan Times, May 13, 2013.
[5] India—China Border Dispute,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world/war/india-china_conflicts.htm
[6] China,India hold their first joint military exercise[EB/OL]. http://en.rian.ru/world/20071220/93317399.html, 2007-12-20.
[7] 李濤. 加強中印文化交流 促進亞洲和諧發展——“第三屆中國—南亞國際文化論壇”綜述[J]. 南亞研究季刊, 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