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演藝集團
十年前,掛著“張藝謀執導”金字招牌的《印象劉三姐》,創立了一種名為“文化+旅游”的新型演出形式,為云南的演出市場帶來強勁生機。隨后的時間,《宋城千古情》、《禪宗少林》、《魅力湘西》、《印象西湖》等大戲相繼推出,一場場文化盛宴,一部部文藝精品,鑄就了一張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鮮明的氣質和品格。當文化體現出比物質和資本更強大的力量,當經濟發展體現出文化的品格,一座城市必將進入一個更高的發展階段。作為徐州"舞動漢風"文化品牌塑造工程的重頭項目,《漢風華章》是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廳、徐州市委、市政府聯合出品,著名導演周東鳴執導。全劇由五部分組成,分別為:序《彭城懷古》、第一篇章《楚漢風云》、第二篇章《文化盛世》、第三篇章《天地祥和》和尾聲《歌聲飛揚》。《漢風華章》再現了發生在徐州的重大歷史事件、經典人文故事及百年風云變幻。
大型音舞詩劇《漢風華章》于2012年9月26日作為第十五屆經貿洽談會開幕式節目在徐州市云龍湖畔進行實景演出,將巍巍漢風和自然山水濃縮成一場高水準的藝術盛宴,漢風浩蕩的樂章與云龍山、云龍湖的神韻相得益彰,真可謂山水連璧,光影成魅,獲得社會各界人士一致贊譽,而后經過加工打磨為室內劇場版《漢風華章》,于2013年5月30日晚在南京軍區文工團前線大劇院隆重上演,垓下之戰依舊震撼,霸王別姬仍然凄美,大風歌依舊豪邁,大漢之風的剛健、雄渾、自信,仍舊在劇場內外豪邁張揚。使現場觀眾充分領略了徐州風格、徐州特色、徐州氣派的文化扛鼎之作的魅力。令人蕩氣回腸的史詩般訴說,讓觀者在雄壯、深邃、凄婉的審美愉悅中,感受著獵獵漢風所傳送的文化能量和精神張力。
《漢風華章》室內版的完美首演,不僅成為徐州利用歷史文化資源轉化成文化資本的一個藍本,更成為助力城市品格塑造,提升城市形象的文化新名片。
從室外到室內,舞臺離觀眾更近,這也帶來了表演方式的全面革新。在第一篇“楚漢風云”中,項羽殺進十面埋伏,剎那間,戰馬嘶鳴,槍戟撞響,聲聲緊逼、驚心動魄,當場下觀眾屏氣凝神之際,一群鐵馬戎裝的威武士兵從他們中間出現,走上舞臺,迅速融入了氣勢恢宏的垓下之戰,一時間掌聲四起,如此近距離的接觸,讓觀眾仿佛親臨那驚心動魄的古戰場。
《文華盛世》篇章中的“樂舞百戲”是漢風華章最精髓的場景。它以徐州“漢代三絕”之一的漢畫像石圖案為想象基點,再現了漢文化的昌盛繁榮。在室外版演出中,演員是在巨大的闕樓中完成表演。而回到劇場,導演組在舞臺上設置了幾道印有漢畫像石的紗布,演員在其后的造型動靜相合,儼然一副天人合一的美麗圖景。雖然少了幾許大氣磅礴,卻也多了幾分細致婉約。
一座城市,需要一部屬于自己的大戲。文化學者趙彭城看完演出后感慨地說,“這臺戲不應是輕飄的田原牧歌,也不是浮泛的美景頌揚,應該是厚重、有歷史內涵的。對徐州而言,就需要像《漢風華章》這樣一部黃鐘大呂、蕩氣回腸的史詩大劇,這是對城市形象、城市文化最好的呈現?!?/p>



